中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2016-04-26 01:39任泽洙赵阳阳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

任泽洙,赵阳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贸易经济

中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任泽洙,赵阳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摘要: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正式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了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以此为背景,对中韩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状况以及其变动趋势进行研究,这对进一步推进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1992—2013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数据,在分析中韩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产品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中韩贸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韩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一、文献综述

当前,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愈来愈显著,专家与学者也因此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田燕梅(2015)研究了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其结果显示,中国与瑞士两国双边贸易互补性在不断增强的同时,两国的贸易竞争性在不断减弱。李亚波(2014)在研究中对中国与智利贸易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且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与智利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两国出口商品具有较大差异性,相互竞争较小,同时两国的互补性也在逐年减弱。孙致陆、李先德(2013)基于HS二位编码,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以及增长潜力对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进行了测度,得出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在现实贸易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两国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较大增长潜力的结论。张婧(2012)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中韩水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认为中韩水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发展中韩双边水产品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

综上所述,关于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国内绝大部分研究的是对除韩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即便是对韩国,也只是选取个别主要产业中的一项进行分析与预测。因此,中国与韩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论述,而国外更是鲜见直接关于中韩两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研究,本文从整体的视角对中韩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丰富中韩贸易的理论,推动中韩贸易的优化升级,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表11992—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贸易总额贸易差额199224.0526.2350.282.18199328.6053.6082.2125.00199444.0273.19117.2229.17199566.88102.93169.8136.05199675.00124.82199.8149.82199791.27149.30240.5658.03199862.51150.14212.6687.63199978.08172.26250.3494.192000112.92232.07345.00119.152001125.19233.77358.96108.582002155.35285.68441.03130.332003200.95431.28632.23230.332004278.12622.34900.46344.232005351.08768.201119.28417.132006445.22897.241342.46452.022007564.321037.521601.84473.202008739.321121.381860.70382.062009536.801025.521562.32488.722010687.661383.392071.06695.732011829.201627.172456.37797.972012876.741687.282564.02810.552013911.651830.732742.38919.08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UN 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二、中韩贸易发展现状

中韩贸易自经历起步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后,至今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笔者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了1992—2013年中韩双边进出口额、贸易总额及中韩贸易逆差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自1992年以来,中韩两国的贸易额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过负增长,1998年、2009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两国的贸易额的增长幅度分别下降11.8%和16%。经过13年的发展,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由建交初期的50亿美元突破了1 000亿美元。截至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2 742亿美元,较1992年而言,增长了近54倍,其中,出口增长了近37倍,进口增长了近69倍。虽然中韩贸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上升速度却在不断放缓。中国对韩国出口与自韩国进口的变动基本与双边贸易的变动趋势一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而韩国则是长期贸易顺差。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已由1992年的2.18亿美元扩大到2013年的919.08亿美元,20多年增长了420多倍,2003—2006年、2010年以及2013年,中韩贸易逆差额甚至超过了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由此可见,中韩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已十分显著。引起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中韩产业的竞争状况,也包括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另外,中韩间存在的大量加工贸易和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也是引起逆差的原因。

三、中韩贸易的竞争性研究

判断中韩对外贸易是否存在竞争,就是看这两个国家向同一市场出口的商品结构是否相似。因此,本文在分析中韩贸易竞争性时,通过计算中韩两国对外出口的产品相似度指数来判断两国大致的竞争关系。产品相似度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任意两国或地区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Sp(ij,w)=[ΣMin(Xiwk/Xiw,Xjwk/Xjw)]*100

其中,Sp(ij,w)表示i国与j国出口到w市场的产品相似度;Xiwk表示i国出口到w市场k产品的数量;Xiw表示i国出口到w市场所有产品的数量;Xiwk表示j国出口到w市场k产品的数量;Xiw表示j国出口到w市场所有产品的数量;Xiwk/Xiw表示i国出口到w市场k产品的数量占j国出口到w市场所有产品的数量的比重;Xiwk/Xiw表示j国出口到w市场k产品的数量占j国出口到w市场所有产品的数量的比重。Sp(ij,w)的取值在0—100之间浮动,如果i国与j国出口到w市场的产品完全重合,那么Sp的取值为100,反之为0。并且Sp(ij,w)的取值越高,表明两个国家或者两个地区间的产品相似程度越高,则说明其工业化的程度或者产业结构相似,出口的产品重合程度越大,这也同样预示着在第三方市场上两个国家或区域的出口的产品竞争越激烈。反之,两国出口相似性程度越低,则意味着两国出口专业化程度越高,出口产品相似度越小,从而第三市场上两国在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越低。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只计算了中韩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产品相似度,试图通过该指数分析双方出口种类的重叠程度,初步衡量中韩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笔者根据联合国数据库统计网站,计算得出中国与韩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产品相似度指数,见表2。

表2 1992—2013年中韩出口产品相似度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UN 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由表2可知,中韩两国在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度偶尔有起伏,但是总体趋于下降的趋势。1992年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产品相似度最高,达到63.26,经过7年的发展,于2000年首次突破50以下,并于2004年达到最低值42.76,表明中韩两国已经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弱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但是在短期内,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是不可能消除的。总而言之,虽然中国和韩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产品相似程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双方仍然面临着竞争较为激烈的局面,中国和韩国在出口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将长期存在。

四、中韩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任何两个国家间的贸易既存在竞争性,又存在互补性,所不同的是贸易竞争性起主导作用,还是贸易互补性起主导作用,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前,韩国技术水平高,在两国经贸发展中占有技术优势,能够对华出口和投资;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高增长引起对工业品的高需求,需要从韩国进口机器设备和工业品。中国有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和优惠政策,有利于发展两国之间的加工贸易,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具有较大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韩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测度与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综合考虑了两国在某产品的进出口两方面的情况,通过出口国在某一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和进口国在该类产品上的比较劣势的乘积建立了贸易互补性指数,其计算公式为:Cij=RCAxik*RCAmjk。其中,RCAxik代表i国在k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mjk为j国在k产品的比较劣势指数。本文在分析中国对韩国贸易互补性时,i表示中国,j表示韩国;在分析韩国对中国贸易互补性时,i表示韩国,j表示中国。当Cij指数值越大时,表示i国对j国k产品的互补性越强,反之则越弱。笔者根据联合国数据库统计网站,计算得出中国出口韩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韩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商品中,SITC0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大于1,但是,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向韩国出口SITC0产品与韩国向中国进口SITC0具有贸易互补性,该类产品的重叠度逐年降低;SITC1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0.5以下,说明该类产品中国与韩国不具有互补性,中国不应该向韩国出口该类产品;SITC2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波动较大,1999年达到顶峰2.78,到2013年回落到0.59,中国对韩出口该产品最初具有互补性,但自2006年以后,该产品不具有互补性;中国向韩国出口的SITC3产品在中韩建交前11年具有贸易互补性,但自2003年以后,该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大幅下降,跌落至1以下,中国向韩国出口该类产品与韩国进口该类产品的重叠度越来越低;SITC4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1以下,表明中韩两国该类产品间的贸易不具有互补性,中国应减少对韩国该类产品的出口。

进一步分析中韩两国间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发现:SITC5在中韩贸易发展的22年中,有14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但即便如此,贸易互补性指数还很低,全部都在1.5以下,中国向韩国出口该类产品与韩国自中国进口该类产品的重合度较低,其余年份,该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在1以下,表明中韩两国该类产品的贸易不具有互补性;SITC7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2年,SITC7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最低为0.03,但经过长达14年的发展,SITC7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于2006年首次达到1,并在以后各年逐年递增,于2013年该指数达到1.87,SITC7产品的中韩贸易互补性越来越强,这与中国出口结构的转变与经济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中国应该加强该产品的发展,与韩国增加该产品的双边贸易。

具体分析SITC6和SITC8互补性指数,表明:SITC6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较高,平均指数在3左右,1995年达到最大值5.29,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幅回落,总体说来,中国向韩国出口SITC6产品与韩国向中国进口SITC6产品的重合度较高,该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强,由于SITC6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该产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其在韩国市场非常受韩国消费者忠爱;SITC8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虽然没有SITC6那么高,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2年,SITC8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仅为0.16,表现出中韩两国该产品贸易不具有互补性,但2013年,该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上升至1.13,表明中韩该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也在逐年增强。

未分类的SITC9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围绕在0左右,表明该类商品在中韩贸易中不具有互补性。

表3 1992—2013年中国出口韩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UN 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由表4可以看出,1992—2013年韩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情况。

具体分析韩国出口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贸易互补性情况可知,SITC0、SITC1、SITC4这三类初级的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全部都在0.15以下,尤其是SITC1和SITC4这两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几乎为0,表明韩国对中国出口以上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极其微弱,韩国应该向中国减少这三类产品的出口;SITC2的韩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与中国出口韩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相似,波动性较大,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2年SITC2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达到了2.82,建交初期,中韩就该类产品的进出口具有极强的贸易互补性,自2000年SITC2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跌落至1以下后,韩国向中国出口该类产品一直就不具有贸易互补性,说明韩国出口中国该分类的产品逐渐减少,在中国市场上所占优势降低;韩国向中国出口的SITC3贸易互补性指数在中韩建交的22年里有8年大于1,其余年份均在1以下,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贸易互补性不断减弱。

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初级产品的变化趋势不同。具体分析SITC5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发现:即使该指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全都在2.4以上,表明韩国向中国出口该类产品遇到了竞争,但韩国自身的竞争优势较为强劲;SITC6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2006年以前保持在1以上,2007年跌至0.89,以后各年均在1以下,说明该类产品在中国的竞争优势降低,中韩两国的贸易互补性逐年减弱;SITC7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与SITC5和SITC6的变化情况截然相反,虽然在1992—2010年均在1以下,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贸易互补性逐年增强;SITC8与SITC7类似,总体呈现出上涨趋势,自2003年突破1以后,对中国出口该类产品至今一直保持着贸易互补性的态势。

未分类的SITC9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围绕在0左右,表明该类商品在中韩贸易中不具有互补性。

表4 1992—2013年韩国出口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UN Comtrade统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五、结论与建议

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中贸易逆差高达919.08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此外,在世界市场上,中韩双方仍然面临着竞争较为激烈的局面,中国和韩国在出口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将长期存在。因而需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一方面,中国要鼓励加大出口力度,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出口基础上,优化对韩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应立足长远,利用自由贸易区的平台,把双边经贸合作推向更高、更新的阶段,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参考文献

[1] 田燕梅. 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 价格月刊,2015,(1):31-35.

[2]李亚波. 中国与智利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 商业研究,2014,(4):91-96.

[3]孙致陆,李先德.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互补性、竞争性和增长潜力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3,(12):68-78.

[4]张婧. 中韩水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 世界农业,2012,(5):54-56.

[5]朱惠. 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12,(7):67-78.

[6]周金城,陈乐一.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07-111.

[责任编辑:邹学慧]

本 刊 稿 约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由我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学术理论双月刊。其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与时俱进,为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教师、经济工作者、科研人员(研究生)踊跃投稿。凡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来稿,本刊兼收并蓄,按质取用,优稿先用。特别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在本刊发表真知灼见,对此,本刊将在时间上、编排上给予特殊优惠待遇。本刊开设“区域经济研究”、“流通经济”、“市场经济论坛”、“财政与税务”、“金融理论与实务”、“财务与会计”、“管理天地”、“绿色食品发展论坛”、“旅游与酒店管理”、“经济法苑”、“经济学研究”、“专家专稿”等和主要栏目,刊载研究和反映经济领域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文章。本刊有对来稿适当修改的权利,如有不同意修改者,请在稿上注明。本刊反对一稿多投,来稿如三个月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力、财力原因,恕不退稿。来稿署名自便,但因权益、责任、通联等原因,作者必须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方式)、邮政编码。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Sino-Korea Trade

REN Ze-zhu, ZHAO Yang-ya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On June 1 of 2015,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of Sino-Korea has officially signed, mar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Free Trade Area officially completed the system design. And in other words, the agreement is about to enter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So based on such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Sino-Korea trade and its changing trend,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uth Korea Free Trade Area and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no-Korea trade data ranging from 1992 to 2013,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Korea trade, and then use the product similarity index, the 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Sino-Korea Trade. At last,the thesi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trade.

Key words:Sino-Korea trade;competitiveness;complementarity

中图分类号:F752.6;F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16)02-0055-07

作者简介:任泽洙(1963-),男,黑龙江密山人,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赵阳阳(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4-286HSD)

收稿日期:2015-11-29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政府采购PPP项目的竞争性磋商文件要合法实用
BTOC消费模式下实体商业空间设计形式与营销方式的互补性研究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基于科学工程的竞争性谈判实践研究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中国园林欣赏的两种模式及其互补性——对陈从周园林欣赏理论的环境美学反思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