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构建研究

2016-05-30 09:07熊可
科教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构建策略

熊可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在外来文化文化的影响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全球浪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多元文化使我国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了人民群众国家认同出现了混乱。文中主要研究了国家认同的含义,当前我国出现的国家认同危机以及如何加强国家认同构建。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75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 culture, there has been a very serious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auspices of a global wave of Western countries were Western culture hegemony widespread worldwide, so how far cultural values and our people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resulting in masses of national identity out of whack.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mean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our country appears to strengthen national identity crisis and how to build national identity.

Key words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一國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涉及到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问题。国家认同感更是体现了一国公民对自己国家身份的认可和归属感。一国公民只有对祖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相符合。公民只有对国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加强国家认同感构建对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家认同的含义

马克思明确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认同指的就是一国公民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威的认可、服从和忠诚。国家通过制定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方式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履行相应的义务。在主权国家的领土、主权等受到侵犯时,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和平建设时期,公民主要承担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的义务。一般认为国家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权性,主要指的是主权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主体,能够独立处理一国事务和独立处理外交关系;(2)政治性,主要指的是一国公民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合法性的承认与赞同;(3)领土性,主要指的是由各个民族的地域所共同构成的一个主权国家的总体领土;(4)阶级性,指的是一国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立场、阶级利益以及阶级意识;(5)合法性,主要指的是一国公民将部分权力让渡出来,让国家机构行使管理社会事务、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等。

2 当前我国国家认同构建面临的危机

2.1 全球化背景下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导致了我国国家主导文化的价值观念,对国家认同带来十分严重的危机。当前,全球化使得多元化的文化在意过范围内几乎同时出现,在这之中以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原有的文化观念以及价值选择,开始走出国门与其他文化进行相互交流。由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国情,不同国家的文化也存在着很多不同,其中社会主义文化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多元文化之间的盛宴已经拉开序幕。不同的文化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别国文化并不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这会对我国社会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多元文化的涌入,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度不断降低,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隐患,另一方面也使得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在不断降低。

2.2 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受到了严重冲击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外来文化对我国群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影响,意识形态的冲击,导致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首先,我国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受到了严重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外敌对势力虽然放弃了使用武装力量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政权,但是,在新时期国外对我国的文化入侵一直没有停止过,企图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选择出现了严重扭曲。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蚀下,我国部分人民群众丧失了社会主义信仰,对国家的认同产生了动摇。其次,随着现代新媒体的出现对我国群众的爱国情感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当中,众多的负面信息对不了解真相的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困扰,降低人民群众对我国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现代网络向我国大学生传递腐朽的思想和扭曲的价值观念,导致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降低,对国家认同十分茫然。

2.3 主权意识弱化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以及交流手段的使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时空距离相对地被缩小了,网络的出现以及其应用更是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这种大的环境中“国家”的地位也开始逐步削弱。民族国家就好像樟脑丸一样从最开始的固态直接挥发一样,直接从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必然会带来政治的国际化。随着政治发展的日益多元和开放,传统国家主权的绝对边界开始受到了普遍质疑,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公民意识的广泛传播导致了传统的政府职能的部分让渡以及削弱,从而导致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国家权力的分散和弱化也导致了人民国家观念的形成,人民群众对国家认同造成了严重影响。

3国家认同构建策略分析

3.1 加强公民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公民的认同建设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强国家认同感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国家各方面力量,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加强我国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提高公民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认识。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加强学校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我国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对祖国的归属;其次,利用我国正规宣传媒体,加强对我国人民大众的教育,提高我国社会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最后,占领新媒体舆论的主阵地。媒体的发展表明,一旦新的媒体出现,其就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我国公民对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认识,我国宣传部分就需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对国民的国家认同教育,占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3.2 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构成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国家在物质形态利益方面的实现和最终归属也必然会受到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认同是一个记忆问题,王明珂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每种社会群体都有该群体的独特记忆,群体以此基础进行繁衍和发展。集体记忆可以强化为国家记忆或国家凝聚力。因此,我们只有凭借集体记忆,借助共享传统文化,借助对共同文化和共同历史的记忆和认识,才能够保持对国家认同的凝聚性。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加强对我国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教育,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其次,采取措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人民群众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信仰。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只有帮助我国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提高我国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3.3 帮助国民形成政治认同

是否能够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政治社会化稳固,是关系到我国构建国家认同成败的重要环节。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政治社会化中比较稳定的国家,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会十分强烈,在政治社会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的国家,国民则会对本国的政治理念呈现出抵触的情绪,这些国家也更容易出现国家认同危机。因此,加强我国国民的政治认同感,必须确保我国政治社会化能够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内外兼顾的原则,既需要在外部进行积极引导,也必须考虑到国民的接受能力。

4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指出国家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在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群众只有对自己的公民身份有着高度的认可,才能正确认识自身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合理协调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承担起个人在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富强。

参考文献

[1] 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9).

[2] 邢立軍,徐海波.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和构建途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14(4).

[3] 王乐,张丹华.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同构建路径研究[J].理论月刊,2014(10).

[4] 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1).

[5] 朱雄.国家自主性与新加坡国家构建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构建策略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