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2010—2020)》视角下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2016-05-30 15:57江月
新校园(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

江月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旨在对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重新进行认识。

关键词:教育;人;社会;发展关系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二、教育的概念界定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加人的知识技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形成思想品德的社会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教育主要是从狭义的概念入手,即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

三、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生物属性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要顺应自然界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与其他生物的发展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发展的特殊性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因此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但不控制人的发展。它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发展,它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推动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它在孕育社会的人的同时,又在创造着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历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胡德海教授指出,教育与社会之间从来都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要以教育为条件,而教育的存在与发展也要以社会为依托和条件,这种互为手段与条件的关系也就是彼此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扈中平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2008版)总结出五种主要的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论和劳动力市场论。笔者认为有些理论过于片面,甚至走向了极端。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教育只是这一庞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引出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政治、文化、人口、科学技术等方面。而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一定的社会之所以设置教育,实施一定的教育,主要出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其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口五大方面。虽然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的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领域的特性。正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才使得“教育先行”“优先发展”成为可能。

四、解读《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与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二十字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不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同时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其所承担的价值使命。

教育的发展存在两大基本规律——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指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现在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和人口状况五大方面。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創新科技文化,改善人口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顺应了二十字工作方针中“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要求。人的社会属性与教育的外部规律共同作用于“人”这一主體,强调教育要尊重社会现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体现了《纲要》中“促进公平”这一方针。教育的另外一个规律是内部规律,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自然属性和教育的内部规律同样共同作用于“人”这一主体,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这体现了《纲要》中的“育人为本”这一方针。另外,教育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它可以适度超前于当前的经济而发展,这对应了《纲要》中“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

五、结语

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与社会之间,最具实质性的内涵是人。没有人的存在,教育就缺失了作用对象;没有人的存在,社会只是空壳。所以人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粘合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使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社会对人的要求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所以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中介”。虽然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在遵循教育两大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注重教育的这一基本属性,做到教育、人、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同时,要狠抓落实。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3]项贤明.教育与人的发展新论[J].教育研究,2005(5).

[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5]陈桂生.略论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抉择与统合[J].上海高教研究,1991(4).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