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四个关键词

2016-05-30 10:48董再明
师道·教研 2016年1期
关键词:午休教研规范

董再明

一、规范

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办好一间学校的首要条件。它可以通过规范学校中各主体、各部门的行为与职责,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协调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规范工作纪律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方面均体现在工作纪律上。明确要求全体教师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旷课,不随意调课,上班期间不能随意离开岗位,不做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事情。请假要经主要领导批准并按程序报备。

2. 规范教学过程

首先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求上课必须要有“双案”(教案和学案),“双案”必须经过同科组老师及科组长的检查认可,所有教学资料要保留以备学校检查。同时,也对学生使用“学案”情况进行专门检查和登记,纳入到学生“学分管理”制度中。

其次,我们还着重强化校本教研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不但规范了“科组活动”和“集体备课”的次数和要求,规范了听课评课制度,还推出了“教学研讨课”,让本校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给全校老师上课,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最后,我们还规范了作业布置。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不同层次,注重基础,适当提高。严格遵守作业批改要求,按时批阅,考试卷要在规定时间批阅反馈,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3. 规范评价方案

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案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班子多次主持召开教代会,通过不断地集体协商,反复修改,初步确定了我校教职员工工作绩效评价方案。方案本着“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公开公正,科学规范”“激励先进,促进发展”的原则,以量化评价为依据,奖优罚劣为效果,将教职员工每学期的工作主要分为工作量评价、业绩评价和综合评价三大部分。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职员工的意见进行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一个能够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相对公平的方案。

二、关怀

“只有学校善待老师,确定‘老师第一的理念,实施‘老师第一的理念,教师才可能真正地善待学生”。因此,我们需要把严格的制度管理与热忱的感情投入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以师为本,善待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设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

首先,改善教师就餐质量和就餐环境。针对不少教师提出的“学校饭堂饭菜质量较差,品种较少”的问题,我们专门与承包商进行了多次协商,督促他们改善饭菜质量,增加品种;同时,学校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专门开辟出教师就餐室,增设了空调,改善了就餐环境;另外,为保证饭菜质量的长期稳定,学校还专门委派工会委员每天对饭堂进行监督,及时收集师生意见,及时改进。

其次,改善教师午休环境。由于学校过去没有专门的可供教师休息的场所,不少离家远的教师不得不在办公室午休,一些办公室人多地方小,严重影响教师午休质量。我们经过研究,专门投入资金,腾出地方,增设了教师午休室,改善了教师午休环境,保证了午休质量。

另外,为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我们还增设了教师活动室,购买了各种器械供教师们娱乐锻炼使用;同时,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减轻工作压力。

最后,我们还在每位教师生日之际送上生日祝福和礼物,让教师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变压力为动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激励

对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美国学者德鲁克在“目标学管理”理论中指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使他们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乐趣和价值,能从工作的完成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能否从工作中获得荣誉、成就和满足感,既是教师的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其社会价值是否被承认的标志。

1. 目标激励,形成共识

我校老教师比例较大,这些老教师们在学校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学校有着深深的归属感。但由于过去生源不理想,管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使很多教师形成了得过且过的思想。我们提出“重振仙中”的口号,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2. 绩效激励,拉开差距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实施,就是为了打破过去那种“拉平均、保大头”的分配方式,拉开差距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绩效工资的兑现,必须体现多劳多得、优绩高酬。同时,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也强化了物质激励,一方面提高了班主任的每月津贴;另一方面根据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每月评出“星级班”加以奖励,学期末还评出“优秀班主任”给予重奖。

3. 荣誉激励,鼓励争先

我们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学期或年度评先评优的直接根据。这样,既杜绝了少部分人“有责任就推,有荣誉就争”的情况,也起到了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那些工作绩效好的教师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工作绩效差的教师既眼红又脸红,从而达到激励性作用。

四、发展

只有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活动,创造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条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交流活动和评教评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掘教师教育教学的潜在能力。

1. 深入学科,着力教研

教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学科教研、校本教研应当成为每位老师不断发展与成长的重要载体。从日常教学、课题研究、课例研讨到实践分享等都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内容。

2. 支持进修,提升层次

我们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还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

3. 鼓励竞赛,提高水平

我们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竞赛,在竞赛中交流,在竞赛中学习,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实践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管理学生。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午休教研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来稿规范
光影视界
疯狂编辑部之午休时间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午休小插曲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