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2016-05-30 10:48李美贤
师道·教研 2016年1期
关键词:年级组校本课题

李美贤

一、夯实教学常规,向严格管理要质量

1. 抓教学计划的制定

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无序的情况,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初,都会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并发至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学习,然后各科组据此迅速制定年级组计划、教研、备课组计划和教师个人计划。各项计划均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具体工作,并由分管年级的领导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督促科组长及全体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任务。

2. 抓课堂实效的提高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要求教师超周备课,上课前要复读一遍教案,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同时围绕“有效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摒弃“满堂灌”“题海战术”等费时低效的教学行为,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以学为主,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 抓课后情况的反馈

学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从作业内容、作业量及教师作业批改等都提出了相关要求,注重加强学生的作业检查、监控,为教师作出指引。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选,针对性要强,注重典型性、规律性,且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要全批全改,少数可重点批改,面批面改。

二、强化校本培训,向教师素质要质量

1.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以每周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为基础,着力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以“同课异构”等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探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的帮扶作用,开展“青蓝工程”,采用“以点带面、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措施,实现师徒共同成长。

2. 充分发挥“导师团”的作用

为凸显专业引领优势,我校选拔各学科中有特长的教师组成“范罗冈小学导师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以校本研训促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师团”以每周的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为基础,组织教师着力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法,探讨有效课堂;提高教师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3. 为特长教师创造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人才资源的合理搭配和精心组合才能共演一部宏大的喜剧。我们支持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发挥自己的所长,体现自我价值。如在学校第二课堂中,让能歌善舞的教师开办古筝班、小主持人班;舞文弄墨的老师开办书法绘画班;热衷电脑的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计算机管理维修工作和开展学生电脑培训……这样使特长教师都能在校园中大显身手,让每个教师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三、强化校本教研,向教学科研要实效

1. 组建校本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以科研促成长

我校目前开展的课题有:广东省“十二五”科研课题《构建小学“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广东省教育技术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促进校际协作和协同创新研究》。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我校成立了校本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实施、阶段审议、结题验收及评奖,具体管理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过程。

2. 以课题为引领,全面开展校本研究活动

学校把广东省“十二五”科研课题《构建小学“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作为总课题,各年级各学科依据总课题确定子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教研活动,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每学期都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做到课题、任务、时间落实到位,并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集中备课、定人讲课、共同研讨。每学期要求教师撰写一篇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

3. 注重实效,校本研究常抓不懈

学校各学科每周定时间召开新教材、新教法研讨活动,真正探究教学实际问题,全员参与,立足课堂,互听、互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年级组校本课题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