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五粮液的财务影响分析

2016-07-13 08:13郑州大学陈佳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营运能力限制偿债能力

郑州大学 陈佳



国家政策对五粮液的财务影响分析

郑州大学 陈佳

摘 要:自我国2012年下半年提出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以来,白酒行业便进入了深度调整期。而位居高端白酒品牌第二的五粮液,就像“落难的贵公子”,其大幅下降的业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2012年~2014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为基础,通过对其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分析,综合指出国家政策变动,影响了五粮液在企业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同时结合五粮液2015年的财务报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五粮液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 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

1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1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1997)295号文批准,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厂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8年4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858。上市公开发行了人民币普通公众股8000万股。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包装物的包装销售以及精细化工等产品生产销售等。

五粮液酒是我国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五粮液的业务范围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研制开发出五粮春、五粮醇、长三角、金六福、浏阳河、老作坊、京酒等几十种不同档次、不同口味,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系列知名产品。五粮液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中国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在高中低端的各个细分市场上形成了众多子品牌,形成了有效的多品牌组合。

2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及行业现状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在国务院2012年3月26日召开的第五次廉政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特别提到“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限制“三公消费”政策一经提出,白酒行业首当其冲,高端酒需求骤降,白酒行业普遍销量惨淡。

2003年~2012年,是白酒产业公认的“黄金十年”,在高端消费的带动下,全行业的产销也随之不断攀升。不过,从2012年开始,政策因素与产业周期发展因素叠加,让白酒业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三公消费”被限俨如白酒业的一场大挑战,加上2012年下半年,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业步入寒冬期,挥别了过去的“黄金十年”。2012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115.32亿斤,同比增长18.55%,2013年中国白酒产量为122.62亿斤,同比增长7.05%,2014年中国白酒产量为125.71亿斤,同比增长2.75%。然而,白酒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却在逐年放缓,去年全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6%。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酒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酿酒行业业绩下滑的局面仍在继续。2014年亏损的规模以上酿酒企业比上年新增51~327家,亏损面超过12%。具体到白酒行业,2014 年1498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224.54亿元,其中利润698.7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5亿元和100.8亿元。白酒行业亏损企业1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9家,累计亏损13.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3%。

总而言之,白酒行业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低迷状态。从五粮液的年度财务报告可以看出,五粮液业绩出现大幅下降,下文将分析财务报告上所体现的五粮液受国家政策影响的具体表现。

3 财务报表分析

3.1 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又称获利能力,是指企业为资金提供者创造收益的能力。既可以从投资者的角度也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通过分析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的各比率指标最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表1是五粮液2012年~2014年盈利能力指标。

表1 五粮液2012年~2014年盈利能力指标

从表1可知,五粮液的整体盈利能力显著下降。而其中的销售毛利率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65%~75%(仅次于贵州茅台),这说明五粮液单位产品获利能力水平较高,消费者还是普遍认可五粮液品牌。但是在销售毛利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五粮液的销售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却在不断下降,这些比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本费用的增加,一种可能是成本费用管理出现问题,另一种可能是企业进行经营策略的改变。查询五粮液年度财务报告可知,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是导致其成本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销售费用2013年比2012年增加49.72%,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27.40%。财务报表解释为主要系受白酒市场行情的影响,公司给予经销商更多的市场支持所致。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五粮液一方面为努力维持高端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为发展腰部产品支出大量的销售费用,从而导致其业务获利能力的急剧下降,企业的营业状况不佳也解释了资产获利能力的普遍下降的现象。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根据企业的获利能力对企业进行估值,而基本每股收益比较直接地表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从持续走低的每股收益上我们更能看出2013年和2014年对五粮液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寒冬。

3.2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拥有适当的偿债能力是企业安全的基本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资产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叫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资产用于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叫做长期偿债能力。表2是五粮液2012年~2014年的偿债能力指标。

表2 五粮液2012年~2014年偿债能力指标

由表2可知,五粮液2012年~2014年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都大幅度上升,且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都大幅下降,且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2012年下半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提出,2013年各指标上升或下降幅度尤为显著。从报表上究其原因,主要是预收账款的急剧下降导致流动负债乃至负债总额呈现大量减少的趋势。五粮液预收账款2012年比2011年下降28.51%,初现下降趋势,而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87.25%的降幅则令人咋舌,让人无法预料到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对位于行业第二位的五粮液打击如此之大。

白酒企业普遍实行“先打款后发货”的政策,预收账款能侧面反映出白酒企业的销售前景。五粮液的预收账款主要系经销商订货打款,预收账款的骤降说明经销商的打款积极性在下降,在2012年年底的塑化剂风波还未过去时,“三公消费”从严的政策使白酒的消费需求更是一落千丈,白酒企业纷纷降价,五粮液也不例外。经销商一方面为避免进一步亏损保持观望状态,另一方面也需要消化大量库存,因而预收账款出现大规模下降。

从理论上来讲,流动比率一般维持在2.0左右比较合理,一般生产型企业的现金比率保持在0.6~0.8水平左右,而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权益比率则越低越好。然而过高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或者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权益比率虽对企业负债的保障程度显著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强。但从优化资本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来讲,这些比率的过高或过低恰恰反映出企业资产利用率较低,且未充分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虽降低了财务风险却也增加了资本成本。而五粮液预收账款的大幅下降也意味着企业销售状况不佳,这样引起的偿债能力的增强似乎也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3.3 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使用资产支撑经营活动的效率。效率越高,意味着企业支撑同样规模的经营活动使用的资产越少,或是用同样的资产可以支撑更大规模的销售。表3是五粮液2012年~2014年营运能力指标。

表3 五粮液2012年~2014年营运能力指标

由表3可知,五粮液2012年~2014年整体营运能力在不断下降。从财务报表可以看出,非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和全部资产营运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分子上的营业收入逐年下降,这与盈利能力分析相一致。下面主要从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来探索国家政策对五粮液的影响。

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是由营业收入的下降和应收款项的上升引起的。2013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12年下降了33.19%,2014年比2013年下降了51.61%,持续下降的趋势反映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从营业收入考虑,反映出企业销售状况不佳,不得不放款收款政策,这与前文盈利能力的分析相呼应;二是从应收款项考虑,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现象。应收款项包括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进一步分析发现,这几年的应收账款波动幅度几乎可以忽略,然而应收票据则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2年比2011年同比增长33.81%,2013年比2012年同比增长39.75%,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长103.27%,五粮液在财务报表中对这种大幅增长的现象解释为:“主要系客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增加所致”。在“三公消费”限令等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五粮液等酒企纷纷降价,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五粮液为努力维持产品的出厂价,却导致渠道价格严重倒挂的现象,“倒货”比从厂家进货便宜,另外经销商之前库存过高,在国家政策调整下以去库存为主,经销商纷纷表示不愿打款进货,五粮液之前先打款后发货的模式被动摇。经销商不愿或无力承担现金打款,因此,公司通过与合作银行以承兑汇票方式对经销商贴息担保,让经销商销售回款后再还钱。五粮液的应收票据属于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小的特点也成为了五粮液大量使用应收票据促进销售的重要选择。从应收票据这一数据来看,相当于银行融资给经销商,经销商拿着票据给五粮液,尽管现金没有进来,五粮液则将此确认为收入,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何近几年来五粮液货币资金的持续下降。虽然从会计角度来说应收票据的大量增加不是虚增收入的做法,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粉饰财务报表的作用。虽然白酒企业的货币资金数额很高,但应收票据的巨额增长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

存货周转率的下降说明企业存货周转一次所需时间逐年上升,存货的流动性降低,变现能力减弱。所以企业应加强存货的管理,采用更好的销售策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而应付账款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企业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效率略有提升。

3.4 小结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国家政策变动最终导致五粮液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下降,在财务报表上主要表现为销售费用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减少和应收票据的增加等。企业最好的营运模式是“应付账款—库存商品—预收账款”,即借用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实现对营运资金的需求和盈利,从而尽量少占用自身的资金,而且占用的天数越长,对企业越有利,从而实现更少的资金占用和更大的收益,这也说明了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应尽量避免“预付账款—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的模式,即在价值链中处于为供应商和客户垫付资金的劣势地位。五粮液受此次国家政策的影响巨大,成为“落难的贵公子”,由此也反映出五粮液的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4 五粮液发展预测及相关建议

4.1 五粮液今后发展预测

2015年是白酒行业生化改革的第三年,结合2015年财务报表的分析可得,2015年五粮液的营业收入比2014年同比增长3.08%,净利润同比增长5.81%,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5.86%,而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7.19%,由此可见2015年销售状况得到改善。此外,2015年五粮液预收账款比2014年同比增长132.36%,预收账款作为白酒企业的“蓄水池”,其快速的增长说明经销商打款积极性较高,同时存货周转率增长3.10%则表明产品销售量有望显著增加。虽然应收票据比2014年增长17.59%,但其增幅已实现近几年最小,应收票据有望回归常态。另外,2015年五粮液产品价格稳中有升,销量大幅上升,实现了2012年以来触底反弹,虽然各指标增幅较小,但我们可以预知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五粮液将继续保持上升的良好趋势,逐步摆脱困境。

4.2 相关建议

相关政策的改变对于五粮液乃至整个白酒企业来说可谓是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白酒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价格虚高,品牌众多良莠不齐等问题,不过泡沫总会被打破,此次相关政策的变动为白酒企业的深入调整,深化改革带来了契机。为了五粮液今后更好的发展,下面将提出几点建议。

4.2.1 强化高端产品,深入腰部产品市场,坚持走多元化道路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一经发布,高端白酒首当其冲,而中端白酒需求上升。五粮液面对风暴毫无招架能力,经营惨淡。经过此次打击,五粮液应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陈出新,切不可高不成低不就。

4.2.2 加强渠道变革

失去经销商的支持,五粮液便没了支撑点,此次打击便是最好的例证。为防止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五粮液应建立多种分销渠道,同时可以运用O2O等营销模式,努力消化渠道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提供保障。

4.2.3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五粮液货币资金较高,一方面存入银行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可通过集团的财务公司进行短期投资或者长期投资,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负债较少,虽然这样企业的财务成本低,风险小,但是不能发挥出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因此合理安排资金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4.2.4 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受政策影响,五粮液表现的差强人意,与行业龙头茅台比差距过大,在面对风险时,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积极应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为五粮液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支晓强,王建英.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孙苑苑,张玉红.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048-03

猜你喜欢
营运能力限制偿债能力
双重股权结构制度及其立法引介
关联方交易与企业偿债能力的关系
试析我国涉外合同中最密切联系条款裁量权的规制
试析我国涉外合同中最密切联系条款裁量权的规制
ERP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
陕西煤业偿债能力分析报告
财务报表案例分析实证研究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