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①

2016-07-13 11:53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翟文马凌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SWOT分析人口老龄化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翟文 马凌



对南京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①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翟文 马凌

摘 要:在空巢老人增加、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本文从南京社区养老建设的SWOT分析入手,对南京目前养老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够探索模式优化与创新的路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养老 SWOT分析 南京

学院学生,本科在读,主要从事保险学方面的研究;

马凌(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国早在1999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预计到2033年前后将翻番达到4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京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较高,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江苏省民政厅2015年8月发布的《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南京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29.4万,占户籍比重为19.96%,远高于全国水平。市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顾玉娥表示,南京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比例高、增速快、高龄多等特征,社会养老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如何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11年中国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传统的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但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4+2+1”模式下人口赡养负担不断加重。社会机构养老即独立的法人机构为老人们提供全人、全员、全程的服务,由老人的家庭负担相应的费用。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机构养老也日益呈现出费用高昂且供不应求等问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均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一种介于两者间的第三条道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社区居家养老即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照顾为辅的新型模式。在“未富先老”和“4+2+1”模式的双重压力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更符合情感导向、灵活性高、成本低、服务范围等特点广泛日益受到老年人们的青睐。

2 南京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自2003年以来,南京用了十余年时间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逐步建成了“以社区养老为重心,居家养老为基本,机构养老为托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南京市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市建立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共计2154处,区县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53个。仅2013年南京全年新增养老床5285张养老床位,建成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近1248个。2014年,南京建成了市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家、3A级社区居家养老中心102个,新增医护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6个,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截至2015年3月,全市1200多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等10个方面。2015年江苏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政协小组会议上表示,以南京为代表的“居家养老”模式将在全省推广。

3 南京现有社区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s)

3.1.1 符合中国传统的“叶落归根”的思想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崇尚“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思想,老年人们也很重视“叶落归根”的理念。以鼓楼区为例,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约92%的老人愿意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或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只有7.8%左右的老人会选择去公共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依托家庭为主体,社区照顾为辅助,让老人们居住在家中就能解决生活照料问题,既满足了老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又解决了子女因为工作可能无法照顾老人的实际困难,对于老人和子女来说,在感情上都是比较乐意接受的。

3.1.2 服务针对性强,服务范围广泛

以鼓楼区为例,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人对于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文化需求的比例分别为48.16%、66.45%、35.76%,体现出老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了解老人们的各种需求,方式灵活多变,服务范围广泛。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不同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计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的效率,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3.1.3 养老成本降低,缓解财政及个人压力

据专家测算,社区养老模式下,鼓楼区一年花了200万元为5500名老人满足了养老需求,如果建立同样规模的养老机构将会花费近13亿元,可见其成本效益比的优越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且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国家和政府在短期内难以完善全面覆盖的养老体系,且传统机构养老成本较高,会给政府财政造成较大的负担。社区居家养老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首先,老人们居住在自己的家中,降低了房屋建设的成本,减少了配套硬件设施的投入。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吸纳社区内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并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最后,社区养老产业建设成本的降低将会减少老人们及家庭的养老负担,让更多的老人能够老有所养。

3.2 劣势(Weaknesses)

3.2.1 社区养老资金的短缺与来源的单一化

南京市目前的社区养老模式主要还是政府推动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单一,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养老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部分来自于彩票公益金的资助,市场化资金参与度仍不高。以鼓楼区为例,2013年,全区可用财政收入49.58亿元,可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总额为2898万元,占区财政收入的0.58%,单靠政府财政支出远远无法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补贴有限,分配到社区时只是“杯水车薪”,不仅覆盖面很狭小,而且补贴的标准也不高,以鼓楼区为例,政府为每一位老人每月提供60元补贴,相对于社区养老的营运费用补贴程度仍较低。

3.2.2 社区养老模式普及度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南京老年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约有25%的老年人对这一模式一无所知,有概念的只有大约74.5%,其中,只有33.4%左右的老年朋友对此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表明社区养老模式的普及度和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此外,在调查对象中,只有大约37.8%的老年人真正体验过这一模式。由此可见,虽然南京的所有行政区已实现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全覆盖,但是,对于真正的服务对象老年人的覆盖程度还有待加强。

3.3 机会(Opportunities)

3.3.1 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养老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银发潮”下养老产业的发展,于2011年先后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国民政部副部长邹铭曾表示,居家和社区养老有望成为未来国家养老政策投放的重点。“十三五”时期,我们将更加重视居家和社区,并列为下一步政策投放的重点。要出台一些引导型、枢纽型的政策,让大家能够在居家和社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为响应国家号召,南京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南京市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南京市居家养老补贴办法》等政策来引导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此外,目前南京已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模式”将在全省得以推行。

3.3.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加之独生子女政策下“4+2+1”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普遍承担着养老的压力。根据调查显示,南京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边无子女的、独处的占46.6%;丧偶的占43.8%,其中女性占58.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占45%。以2014年为例,南京老年人口赡养比达到19.75%,远高于全国水平。在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支撑,机构养老供不应求且费用高昂的情况下,更为人性化且成本较低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迎来发展契机。社区居家养老以其服务针对性强,服务范围广泛,方式灵活且成本较低等特点无疑会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快速成长壮大。

3.4 威胁(Threats)

3.4.1 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缺乏,服务质量较低

有调查显示,南京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将占劳动人口的70%以上,其中,有学历和资质的年轻人进入医疗、金融、物流、统计、财务、咨询等服务岗位,或者独立经营餐厅、洗衣店和养老院等,约占服务业劳动人口的20%。缺乏专业和资质的大龄就业困难人群将进入日常生活料理和老幼残护理服务岗位,约占服务业劳动人口的80%。社区建设中老年人是主体,各小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低龄老年人较少,同时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低,大多是下岗失业人员,仅仅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开始工作,服务质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切身需求。

3.4.2 南京各社区养老体系层次参差不齐

在新城区与郊区,社区依托生态绿地环境的地缘优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相对完善,设施齐全,场地充足,生活环境优美,管理理念先进,社区老年人活动参与率高,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建设与经营,养老社区建设也较高端。而在老城区的老旧社区,场地限制、交通限制、居民楼分散化、社区生活环境太差、社区居民收入优先提高基本生活需求及思想观念的固守,使得老旧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层次较低。

3.4.3 社区内部各小区之间的养老服务体系存在差异

以雨花台社区为例,在社区内部,所属地域相对稍高档的小区社区生活环境较为满意,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需求较高,养老体系推广得较为到位,群众参与度高;而在低档的小区内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没有基础的设施如健身器具。即使在公告栏里张贴关于老年产业的一些信息,由于宣传力度小,又受到人们的物质基础与生活温饱目的所限,参与度也会较低,基本没有养老服务产业。

4 南京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优化的建议

基于上述南京社区养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笔者认为,目前正是南京社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解决了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养老模式难以发挥作用的困境下关乎民生大计的养老问题。此外,社区服务机构的兴起也增加了社会就业,刺激了老年产业的经济消费,带动了居民GNP的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好这一作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利用优势,弥补劣势,抓紧机遇,规避风险。

(1)正确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建议实行以市场自主管理为主,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运行机制。在养老服务产业管理体制发展初期,养老服务产业还未成熟的阶段,政府部门应该给以技术、经验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大力引进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给予相关运作部门技术培训与支持,帮助其探索出适合于南京发展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相关的运作部门能够逐步步入正轨之后,政府部门应该减少对其运作的直接干预,转而成为在宏观方面给予指导,微观方面让相关运作部门自主的辅助者的角色。

(2)养老产业化,拓宽融资渠道,打破现有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困境,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给予民间资本以政策及税收优惠,保证资金来源多元化。引进有实力且有实战经验的开发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整性、连续性的资金链。

(3)服务水平专业化,打造出全方位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团队,将内部招聘及外部招聘相结合。内部招聘即与社区内下岗失业职工及退休老年人的再就业相结合,从事相对专业程度不高的工作,不仅让他们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可以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外部招聘即专业化人员招募培养与充分利用南京市大学生资源、引进高质量志愿者团队相结合。

(4)宣传体验力度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因此,宣传力度直接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注入与志愿者的参与程度。此外,宣传体验力度的加大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社区养老的真正内涵,增强社区养老的认可度与需求度。

(5)养老特色化,服务种类全面化,打造“南京模式”。结合南京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加以改造,打造独特的“南京模式”。推进服务种类全面化,“身体”“精神”两手抓,努力给老人们提供全方位的、针对性强的、灵活多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纪雅君,黄鹭.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状况的实证调研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3(6).

[2] 刘沛栋.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以南京四个主城区为例[J].社会视野,2012(7).

[3] 张文娟,魏蒙.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6).

[4] 吴迪.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南京、大连、宁波、上海和兰州的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2).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52-03

基金项目:①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省级一般项目“对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2015 13573017Y)。主持人:翟文 。指导老师:马凌。

作者简介:翟文(1995-),男,汉族,江苏扬州人,金陵科技学院商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SWOT分析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