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的实施对福建省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分析

2016-09-03 03:27吴华英钟舜丹何均琳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柑橘福建省弹性

吴华英,钟舜丹,何均琳



ECFA的实施对福建省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分析

吴华英,钟舜丹,何均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从福建省柑橘产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陆从台湾进口柑橘的状况,并运用供给弹性理论,借助那拉维模型,探讨ECFA的实施对福建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福建省柑橘供给缺乏弹性;从短期来看,ECFA的实施使得柑橘供给弹性变大;从长期来看,供给弹性变化不大。同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福建省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ECFA;供给价格弹性;柑橘;福建

2010年6月,大陆与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协议),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这大大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但是,ECFA协议的早期收货清单大都是以促进台湾农产品出口为出发点,减税品种多且幅度大,这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福建省原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柑橘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产业,ECFA的实施或多或少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从品种结构角度看,福建省大都以中熟品种为主,且中熟品种大多集中在冬季(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左右)上市;而台湾主要栽培品种有桶柑、椪柑和柳橙,上市也集中在10~12月份。可见,对台湾开放市场、实施零关税会对福建省的柑橘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生产经营方式角度看,福建省柑橘种植以小农生产经营为主,生产经营方式不集中,种植户合作化程度低,管理相对分散,组织秩序混乱;而台湾柑橘产业的合作化程度高,“政府”管理集中[1],这对以内销为主的福建柑橘产业来说,会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福建省柑橘产业生产波动大,农户收入预期明显下降,这是不是ECFA的实施带来的影响呢?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农产品生产波动原因的一个很好指标,因此,本文对ECFA实施前后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进行估算,实证分析ECFA对福建柑橘生产的影响,为今后福建省制定有关柑橘方面的政策和更好地推进海峡两岸合作提供借鉴参考。

1 供给价格弹性的研究概况

1.1供给价格弹性的研究方法

供给弹性分析法和蛛网模型是研究供给价格弹性最常用的方法。刘铮[1]利用供给弹性的相关模型,采用数学中的统计学方法,通过实证和规范分析对中国相橘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周霞等[2]以中国柑橘供求价格弹性为切入点,采用供求弹性模型和那拉维模型,,指出价格波动对柑橘产量的影响。柴沁虎[3]则构造了一个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中国木薯产业的供给价格弹性。刘威等[4]应用Panel数据模型,同时选择广义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对中国原料奶供给反应进行实证分析。

1.2自由贸易协定对供给价格弹性影响的研究

LUIS JORGE[5]在《美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协定对哥伦比亚小农场经济的影响》中提到受FTA影响的产品主要是短周期作物和家畜饲养动物,对这些产品关税的取消将会降低哥伦比亚农民实际销售价格,增加进口,其作用大小取决于产品的价格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杨军[6]指出关税取消后,我国大部分产品价格都上升了,只有少数糖、植物油和电子产品的价格下降。许美娇等[7]提到零关税实施对中国的果蔬供给弹性的影响是潜在性的,比起泰国健全的市场体系(泰国自产水果多),中国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零关税并没有很好地提高中国果蔬在泰国市场的竞争力。

1.3供给价格弹性研究的不足

大量文献显示,供给价格弹性作为衡量农产品生产波动的指标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而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种植成本、销售价格及农户自身特点等。现如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各国(或地区)合作的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还是局限在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实证分析,并没有将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列入其中。即使有学者考虑到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却也只是做简单分析,且往往从宏观层面考虑自由贸易协定对整个农产品行业的影响,并没有准确测量其对产业影响的大小。

因此,本文将从微观角度出发,以福建省柑橘生产供求弹性为切入点,引入ECFA为虚拟变量,对种植面积、收购价格、滞后一期价格进行分析,运用供求弹性理论和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省柑橘供给价格弹性进行计量分析。

2 福建省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果,柑橘总产量超过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5,其中63%以上的柑橘为甜橙,其主要供给国是巴西和美国;宽皮橘也是柑橘的重要品种但仅占到17%左右,中国和西班牙为主要出口国。从主要出口品种看,西班牙是我国竞争国[8]。我国作为柑橘的主要生产国,除台湾地区以外,福建、湖南、广东、江西、四川、湖北、浙江、广西和重庆都是重要的柑橘种植省市。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区之一,2000年以来其柑橘产业发展迅猛,尤其在2005年,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幅提升;但之后种植面积仅小幅提升,到2011年之后柑橘产量几乎没有增长,2013年又开始好转。

2.1生产情况

2000—2012年间,福建省柑橘产量持续提升,但增长速度趋缓。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我国柑橘产量为3167.8万t,其中福建省产量为303.41万t,相比其他省市,福建省柑橘增长速度渐趋缓慢。从单产水平看(表2),2011年福建省柑橘单产为17.09 t/hm2,2012年单产下降为16.89 t/hm2(仅次于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可见,福建省柑橘单产水平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产量基数较其他省市大。从其他省市产量数据看,大部分省市产量增长都在40万t以上,而福建省2011—2012年只增长了3万t,这也反映了福建省柑橘产业正逐渐失去优势。

2.2销售情况

从图1看出,福建省柑橘收购价格分别在2001年、2005年和2010年出现了高峰,随后是2~4年的价格降低,尤其是2011年,从2010年的2651元/t下降到2259元/t,下降相对幅度较大。由此看出,ECFA的签订对柑橘的价格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数据也表明,虽然福建柑橘总产量增加了,但并不足以抵消柑橘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影响,自ECFA签订以来,农户总体收入情况下降。从全国情况来看,2013年全国中熟柑橘大丰收,柑橘价格普遍上升,产值加大。与其他省市相比,2013年福建柑橘价格虽然也开始回暖,但中熟品种的销售形势却依然严峻,2013年福建省柑橘总产量323.47万t,其中销往省外213.49万t,出口出口20.7万t,另除去省内需求,还存在约15%的柑橘积压。

表1 2000—2012年全国和主要省市的柑橘产量(单位:万t)

表2 2000—2012年我国主要省市的柑橘单产(单位:t/hm2)

图1 2000—2013年福建省柑橘收购价格情况

2.3品种结构

福建省主要栽培的柑橘有宽皮橘、橙类及柚类,其中以宽皮橘为主其所占比重最大,为60%;其次是橙类,占30%;而柚类和其他品种仅占10%。2013年福建柑橘中成熟期在11—12月份的中熟品种达到95.8%以上,而早熟品种的实有栽培面积仅占0.91%,晚熟品种的比例则为3.09%。产期的过度集中导致了供应量的分配不均,使果农的销售压力大,虽然可以通过贮藏保鲜等方法来减轻销售压力,但相比其他省市来说,福建省柑橘的竞争优势明显下降。

3 大陆从台湾进口柑橘的情况

自ECFA实施以来,大陆对产自台湾的一系列农产品采取了减税和逐步取消关税的政策,这大大拉动了大陆与台湾的农产品贸易。根据福州海关统计,台湾对大陆农产品的净出口额从2007年的-2.8亿美元增大为2011年的-1.3亿美元。可见,ECFA的签署使台湾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9]。2011年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的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6%;18项早期收获清单出口额为7415万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台湾水果已经成为福建省进口台湾农产品的亮点,早期收获清单下的水果进口量成倍增长,仅2011年,福建省就从台湾进口水果3134 t,同比增长6.9倍。

长期以来,大陆热作物资源生产技术较台湾处于劣势,生产柑橘的成本较高[10]。随着ECFA的实施,在零关税的作用下,我国大陆从台湾进口的柑橘及其制成品大幅增加。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大陆自台湾进口的柑橘数量仅为56.14 t,到2013年达到了5706.23 t,相比2012年增长了近52%;从贸易额来看,大陆自台湾进口的柑橘贸易额在2003年仅为35000美元,但到2013年达到632万美元(图2)。

图2 2003—2013年大陆自台湾柑橘进口额

4 ECFA实施前后福建省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计量分析

4.1理论基础

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生产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公式如下:

式中,P代表柑橘的大陆市场价格,Q代表柑橘产量,即柑橘供给量,ΔQ代表柑橘供给量的变动率,ΔP代表柑橘价格的变动率。产量的变化量能有效地分析柑橘生产的波动问题。由于供给价格弹性表示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除了跟商品价格有关外,还受到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4.2实证分析模型

目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计量模型中,那拉维模型运用最为广泛。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法,结合那拉维模型,利用2000—2013年柑橘价格和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比较2000—2010年和2000—2013年福建省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变化。对供给价格弹性进行计量分析所采用的模型为:

式中,Qt代表当期或即期柑橘产量,Pt-1表示为柑橘滞后一期的销售价格,Zt表示当期的种植面积,μt表示随机误差。

4.3数据来源

本文柑橘产量和种植面积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00—2014年)。由于不同地区柑橘价格有差异,本文采用的是我国柑橘的平均收购价格,如表3。

表3 2000—2013年福建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

4.4计量结果

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短期估计模型修正的R2=0.8490,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为84.90%,各变量对解释变量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度,从P值也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各变量参数是非常显著的。回归方程为:

长期估计模型修正的R2=0.9108,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为91.08%,各变量对解释变量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从P值也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参数是非常显著的。回归方程为:

表4 估计结果

4.5结果分析

从回归方程来看,ECFA实施前,滞后一期柑橘供给弹性为0.5183;ECFA实施后,滞后一期柑橘供给弹性为0.5442,都小于1,说明ECFA实施前后,福建的柑橘供给都缺乏弹性,但供给弹性变大,种植户受价格的影响变大,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柑橘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变大。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柑橘产量受种植面积影响较大,目前柑橘种植规模有提高的潜能。

总的来说,在短期内,福建省柑橘产量受ECFA影响大。但从长期来看,大陆从台湾进口柑橘数量并不是很大,ECFA的实施对柑橘长期供给弹性的影响较小。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结论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福建省柑橘供给缺乏弹性,这与现今大多数研究成果相吻合。ECFA的实施对于福建省柑橘供给弹性的影响不是很大。究其原因可能是:(1)在零关税的作用下,大陆从台湾进口的柑橘量大大增加,但是该数目相对于福建省柑橘产量来说,还是少数的,因此对福建省的柑橘供给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影响;(2)ECFA自2010年开始实施至2014年,只有3~4年的时间,而柑橘存在价格滞后性的特征,且本文只分析了滞后一期的柑橘价格,因此,ECFA的实施对福建省柑橘价格供给弹性究竟影响多大,这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5.2对策建议

虽然估计结果表明ECFA的实施对福建省柑橘供给影响不大,但供给弹性变大了,说明种植户对价格反应更加敏感了,所以为了稳定福建省柑橘价格,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柑橘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对柑橘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柑橘作为福建省最具优势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福建省生产保鲜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特别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目前福建省柑橘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与台湾相比处于劣势,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也相对薄弱。为促进福建柑橘产业发展,政府有必要通过补贴、培养技术人员等方式来提高柑橘品质,同时扩大柑橘加工品的生产。(2)借鉴台湾经验,走合作社道路。台湾对柑橘销售十分重视,在台湾当局的支持下,零散的农户组成了合作社,由此,政府可以对合作社的高层进行不定期的知识培训,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和销售指导,通过技术培训和了解行情、信息等方式,努力保持柑橘在生产和销售上的平衡,使农户尽可能获得更好的收益。(3)扩大福建省柑橘出口量,逐步调整柑橘出口对策。虽然目前ECFA的实施对福建省柑橘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从台湾进口柑橘的数量逐年递增,这必然会对福建省柑橘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再加上福建省66%的柑橘主要是供国内消费,出口仅占全省产量的6.4%,这说明福建省的柑橘出口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在台湾地区柑橘对福建省产生不大影响的情况之前,优化柑橘品种结构,降低柑橘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使福建省柑橘具有竞争优势。

[1]刘铮.中国柑橘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6):53-57.

[2]周霞.中国柑橘供求弹性与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别,2014(6):52-57.

[3]柴沁虎.中国木薯产业的供给价格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9(49):897-900.

[4]刘威.中国原料奶供给反应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2):51-54.

[5]LUIS JORGE GARAY.Impact of the US-Colombia FTA on the small farm economy in Colombia[J].Oxfam International,2009(9):5-6.

[6]杨军,仇焕广,黄季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和区域农业影响的预测[J].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7,(22):26-32.

[7]许美娇.中泰贸易关系及果菜“零关税”的实施对两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沈兆敏.我国柑橘产销现状、问题及对策[J].果农之夜,2012(3):3-4.

[9]蔡子坚,李健.福建省柑橘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7(4):2-6.

[10]李树丽,祁春节.中国——东盟零关税时代对中国柑橘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6):7-11.

[11]龚梦.中国柑橘鲜果价格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6):45-59.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FA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Citrus Supply in Fujian

WU Hua-ying,ZHONG Shun-dan,HE Jun-lin
(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rus industry in Fujian,the imported citrus situ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Taiwan was analyzed.Then,by using the theory of supply elasticity and the Nerlove model,the impact of ECFA’s implementation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citrus supply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trus supply was inelastic in Fujian.In the short run,the implementation of ECFA has made the elasticity of citrus supply become larger,while in the long run,the supply elasticity has changed little.Therefore,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further put forward,thus to promote the sou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rus industry in Fujian.

ECFA;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citrus;Fujian

F323.7;F326.1

A

1637-5617(2016)01-0006-06

10.16006/j.cnki.twnt.2016.01.002

2015-08-07

吴华英(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E-mail:1205365875@qq.com

何均琳(197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E-mail:junlin_he@hotmail.com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257)

猜你喜欢
柑橘福建省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丹江口柑橘价格“破纪录”啦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