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远行

2016-09-14 08:53蒋金戈
传记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爸爸妈妈

文 蒋金戈

爸爸远行

文蒋金戈

1920年9月11日,爸爸出生于江苏溧阳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1940年考进复旦大学会计系。1944年,在重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任编辑,撰写出版《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一书,引起了梁漱溟先生重视。1946年开始在中央通讯社总社任高级记者,从事学术、艺术报道。

1949年,爸爸加入上海军管会,在文艺处从事戏曲改进工作。1950年,在上海与妈妈王国霞结婚。同年军管会撤销,爸爸调入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同样从事戏改工作。“文革”开始后,因撰写的海瑞文章遭受严重迫害,先后在养猪场和工厂进行劳动改造。1974年,妈妈遭受“文革”迫害致死,时年44岁。

爸爸在“文革”结束后获得平反,进入上海艺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学术顾问。1985年被聘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兼职教授、上海师大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1987年担任《辞海》编委、分科主编。1990年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4年,因为爸爸对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国务院颁发证书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向爸爸颁发了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文学活动的荣誉纪念证章。1999年,爸爸撰写的《〈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基金资助下,《蒋星煜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计490万字,8卷。2015年,上海文联组织撰写的《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人物传记出版。

青年蒋星煜

在学术上爸爸作风严谨,考据、取证一丝不苟,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一生写作发表了两千多万字的作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不愧为我国著名戏曲史理论家、著名历史学家、著名作家的称号。

治学严谨刻苦用功的爸爸还在家庭生活中担当了一名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好丈夫、好爸爸。由于我们的妈妈身体不好,兄弟姐妹又多,爸爸总是抽出足够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照顾好妈妈与我们。到1964年“文革”前夕,因环境因素,家里不能再雇佣保姆的情况下,爸爸总是早上先买好菜再去上班,晚上在审查完戏曲节目回到家,帮我们掖好被子后,他再静下心来撰写剧评、相关文章,有时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难得晚上没有工作任务,爸爸就给我们讲故事、讲笑话。

蒋星煜在南京中山陵前广场留影(1947年)

“文革”一开始,爸爸因海瑞问题首先受到冲击,遭到了残酷的批斗与迫害,不久就被关进了牛棚。但我们全家都不知道他关在什么地方,也不让我们探望。近两年时间我们全家都不知道他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好不容易解除了监禁审查出来后,又先被送到奉贤海边养猪,后来又到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改造。由于被剥夺了许多本来应有的生活待遇,妈妈又因身体不好,不能正常工作,家庭生活产生了困难,但是爸爸非常坚强,挺了过来。他在奉贤海边劳动时,只买了一条四斤重的棉被,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晚上冻得不能入睡,他就起来跑步并喝开水。但每半月回家探亲时,他总是带一小瓶奉贤腐乳,给妈妈与我们几个孩子。后来才得知,爸爸平时每顿只吃青菜,一个月才会买一块肉,有时周六下午回家时,还会把这块肉带回来给我们全家分着吃。尤其在工厂劳动改造时,劳动环境虽然好了些,但是劳动强度及受到监督的程度却愈加厉害。而且在上晚班时,经常被剥夺了吃半夜饭的机会,刚买好的馒头常常被一些工人抢走吃了。但每天一瓶的劳防用品盐汽水爸爸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好,用旧工作服包好带回来。每到爸爸下班,我们几个孩子总是等到把这瓶汽水喝了后才会去睡觉,爸爸也总是望着我们喝完他才去休息。爸爸常常会在晚饭后给我们讲《史记》与《三国志》里面的历史知识与故事,这些故事我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尤其在1974年,母亲因爸爸问题受牵连,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去世后,爸爸更是又当爹又当妈,竭尽全力照顾好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与学习。

蒋星煜与夫人王国霞合影(1959年)

“文革”结束后,爸爸获得了平反,重新返回了学术研究岗位。有一次,他给我们讲,能从不堪忍受的“文革”中活到今天,要感谢你们这些孩子,否则我早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许多次在准备走这一步时,就会想到,自己解脱了,这些孩子怎么办,你们还没有成人。可见,为了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刚正不阿、从不屈服的爸爸是承受了多少侮辱,经过了多少挣扎,才迈过了“文革”这道坎。

每每想到这些,我们几个孩子心中始终充满了对爸爸的敬意,父爱如山。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无比自豪。

亲爱的爸爸,如今,我们在您和妈妈的教育下,都在各自的岗位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与成绩。在品德教育上,爸爸对自己要求严,对我们要求也严,不抽烟不喝酒,品茶是爸爸唯一的生活爱好。爸爸身教言教,要求我们何时何事都要讲真话,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对我们的兴趣爱好及生活选择总是只提建议,从不强加干涉。爸爸自己生活简朴,非常有规律,但平时语言幽默,极其风趣,“向来无所谓”,成了他的口头禅。

爸爸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上海市有关领导、上海市委宣传部历任领导、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联、上海作家协会的领导、上海市文广局及所在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的领导,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亲爱的爸爸,以往无论您外出讲学或出国考察,我们孩子中都会有人陪伴或送您到机场和车站,为您送行。这次当您96岁高龄远行,我们都到了,望您在遥远的路途中,一路保重,多多平安,好在有妈妈陪伴,您不会孤独,爸爸您走好!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爸爸妈妈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可怜的爸爸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