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儿童生命的桃花源
——《小蓝与小黄》教学谈

2016-09-14 09:38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周亚平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小蓝色块桃花源

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周亚平

绘本,儿童生命的桃花源
——《小蓝与小黄》教学谈

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周亚平

记得儿童文学博士徐丹曾说:“经典图画书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爱上阅读。”绘本图文共存,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绘本,爱上绘本,从而开启生命的桃花源。

打开李欧·李奥尼的绘本《小蓝与小黄》,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震撼:“这样的绘本我也会画。”每一页的大部分都是留白,几个撕贴的色纸构图组成简单的色块,书中同一角色因为背景色彩的变化和方向位置的转换,使得情节的发展、故事的推进,异乎寻常的有趣,让人过目不忘,一再翻阅,并深深地爱上了它。

一、以儿童的视野走进绘本

对于这样一本文字和图画都很简单的绘本而言,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从儿童的视野出发,着力为孩子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从关于作者的故事入题,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有一位作者爷爷,坐在火车上,用这些不同颜色的小纸片,编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他的孙子们听,孙子们听得兴味盎然。后来爷爷还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你们想读一读这本书吗?”当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已经成为孩子的迫切需要,这时带领孩子走进绘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小蓝与小黄》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以往故事中实实在在的故事形象,作者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乎圆形的抽象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书中随意撕成的边角不规则的纸片在孩子们的视野里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黄和小蓝,而一矮而胖,一高而瘦的纸片就成了孩子眼里的爸爸或者妈妈。

师:这是小黄的一家(如图),你能介绍吗?你认为哪位是黄妈妈,哪位是黄爸爸?要说清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胖胖的那个是黄爸爸,像我爸爸一样。那个瘦瘦的是黄妈妈,我妈妈也很苗条。

生2:我认为矮胖的那个是妈妈,瘦高的是爸爸,爸爸总比妈妈高。

在孩子的眼里,蓝色和黄色这两个色块独具表情。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爸爸妈妈们,还有一大堆其他色块的好朋友们,因为空间位置的不同排列组合,位置的远远近近,生动地演绎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故事。

二、以语文的视野丰富绘本

孩子们一边阅读文字一边观察、赏析有趣的画面,同时也在捕捉、解读着隐藏在文字表达之外的图的隐喻和倾诉,当有的孩子察觉并领会图画中的玄妙和情节中的意趣时,交流的愿望格外明显。这时,我让孩子想象读故事,反复赏味细节,想象不同人物的心理,加以情感体验。此时,图画间预留的大量空白,让孩子们在尽情想象的同时,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填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来自绘本中强烈的阅读感悟,让孩子们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情绪,绘本成为孩子们表达语言的竞技场,发现和收获已经超越了文本故事所传递的情节意义。

师:他们越抱越紧,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呢?看,他们合二为一了,变成了绿色。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啊!然后,他们去玩,玩得真开心啊!他们到哪里玩了?和谁玩了?是怎么玩的?说给大家听听。(小组练说)

出示词卡:在哪里玩 和谁玩怎么玩

生1:他们在公园的草地上打滚,玩得满头大汗。

生2:他们在管子里探险呢!

师:这个管子叫作隧道。

生3:他们和小橙、小土黄、小紫红一起在操场上玩强盗抓小偷的游戏。

生4:他们一起爬山,又一起从山上滚下来!

用词卡出示 “在哪里玩”“和谁玩”“怎么玩”就是给孩子提供 “拐杖”,让孩子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此时,孩子有了反复研磨插图的机会,而绘本“绘”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又可以进行集体认可或自我反思。老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引导孩子,为他们把脉问诊,比如在表达过程中,句子是否完整,有没有明显的语病,等等。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说话训练,才能检查孩子阅读的成果,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围绕着绘本阅读,书、孩子、老师,三者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在这样的语文视野下,孩子们的思绪行走在猜想和印证中、沉浸于观察和讲述中,参与阅读、投入阅读的成就感、自信心、坚持性,一点点被触及、点燃并慢慢养成。

三、以方法的指导拓展绘本

日本学者松居直说:“老师应持续为学生说故事、共同读绘本。也就是让孩子在独立阅读的同时,也能借着和老师及全班同学共读的经验,学习与体验绘本的阅读技巧。”推荐绘本给孩子阅读,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我力图渗透方法指导,不露痕迹地训练孩子们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如绘本是有文字和图画的,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文字和绘画联系起来看,边看边记。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亲身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边读边感受。可以几幅图前后对照起来看,关注细节,发现图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孩子更快地体会到绘本的文字及形式之美,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等能力。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对于我们喜欢的书,可以反复地读,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收获。比如这本书,我们刚才已经读过一遍了,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幅图,还想得起来,他们在哪里吗?

生1:在小蓝的家里。

生2:在小黄的家里。

生3:在学校里。

生4:在隧道里。

生5:在山上。

师:你们发现背后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吗?家是怎样的?

生:温暖的。

师:是呀,所以作家爷爷用暖暖的橙色来表示。草地上呢?

生:很舒服。

师:是绿色的。下面这三幅图背后的颜色是黑黑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在学校里紧张,用黑色的。

生2:在隧道里感觉危险,也用黑色的。

生3:爬山很累,也用黑色的。

师:原来,不同的颜色也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读绘本时要去留心观察的。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既简单又复杂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反复的阅读,每个人都会有新的收获。儿童文学作家彭懿说:人的一生中有几次邂逅图画书?三次:童年,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最美妙的童年,带着他们阅读绘本,无异于带着他们走进生命的桃花源,阅读的过程是如此美好。一本绘本的阅读结束了,但是关于阅读却永远不会结束,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这种美好,并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心驰神往桃花源。

猜你喜欢
小蓝色块桃花源
齐心防疫,看好你,“小蓝”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想念你,可爱的小蓝
隐匿的桃花源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