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导学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2016-10-21 06:13李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导学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李健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整体教育领域发展的大方向,因此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系完善的当务之急。本文就以创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导学式教学模式为背景,探讨初中政治课堂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设计流程,并探明它之于初中政治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政治 “导学式”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设计

一、“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导学式”教学模式能够在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换言之它能够实现对传统教材中知识点的重新整理排序,制作出全新的学习方案。从本质上讲,它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对书本知识进行再现,其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而“导学式”教学所生成的“导学案”则作为主要载体,教师作为辅助者借助“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融入学习过程,参与到学生中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兼顾顾及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1]。

二、初中政治“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设计

1.“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导”和“学”,这迎合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学”与“教”两大过程的有效结合。本文认为,初中政治课程融入“导学案”应该主要基于3个原则展开。

第一原则就是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即教师要做到认真教,做到精讲点拨,而学生则要做到主动学习。换言之这就是一个引导和主动遵从的过程。

第二原则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运筹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政治思维,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内化。所以“导学案”应该一方面注重基础设计,一方面注重能力及方法引导。

第三原则就是要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综合发展的关系,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埋没扼杀学生个性,要因材施教,这也是“导学式”教学的关键,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培养及能力培养的全面化,将知识内容全面细化融入到“导学案”当中。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来设定不同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案。要做到课堂探究过程有合作、作业布置内容有分层,比如说分别为学生设计预习学习导学案、合作学习导学案、课后作业导学案等等。基于以上3点原则,就可以为学生展开基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2.“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在初中政治中加入“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其方案流程应该包括学习内容、课堂情境、合作学习、课堂检测这4方面流程,下文将作出一一分析介绍。

(1)对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要考虑到初中生刚刚接触政治教育,所以应该为他们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来让他们初步了解什么是政治。以学生为主体来设定相应学习目标,它的目标设定过程一定要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学习水平。当然,“导学案”的基本目标设定可以有所变动,但是实现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全面性,要基于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展开学习目标设计,它就包括了对学生知识吸收、能力提升以及情感价值观变化这3点,要利用结合型设计,以促成学生总体的学习目标达成。在目标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及主题模块的设计过程,充分考慮教学内容特点,然后在基于学生心理需求基础上来渗透政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将政治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以达到正确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举例来说,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提前一天为学生发放“导学案”,其中就有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指出,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程内容,并为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比如说“你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基本国情来发展国家?”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充分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提高他们参与正式课程的兴趣。

(2)对课堂情境的设计

教师要为学生提前设置好课堂情境,可以说课堂情境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内容的导学案。而教师一定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生活来展开更为直观、更富于探索意义的教学过程。还以《认清基本国情》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再次抛出导学案,指引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认清国家国情。可以考虑举一些反面教材来加深学生对于国情的真切认识,提高学生对尊重国情的自我意识,包括认清国情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对合作学习的设计

“导学式”教学强调开放性、生态性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展开师生互动交流,为课堂构建自由生态空间,这对于“导学案”的高效率实施是非常有好处的。在《认清基本国情》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外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社会调查。教师会为学生准备好社会调查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也可以发挥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来自己提问,这主要是希望通过“导学案”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政治在社会中以怎样的基本形态存在[2]。

(4)对课堂检测的设计

课堂检测可以视为是合作学习后的课上评价,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总结在社会调查中的所闻所见,然后教师会根据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清基本国情”这一问题,补充相关理论及事实内容,为学生给出最终评价。在评价中,教师会指出他们在前3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新的改进“导学案”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也可以以留作业的形式来巩固他们对于课上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写一篇《你心目中的国情》或者《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学习感受文章,让学生能够有时间回味和消化当堂教学知识内容[3]。

参考文献

[1] 郑梁.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5(6):82.

[2] 朱艳.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17-27.

[3] 郑传松.激趣而导学——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略谈[J].新课程导学,2015(3):7.

猜你喜欢
导学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