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的品社课堂活动设计研究

2016-10-31 16:06陈敏春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践探究教学方式

陈敏春

摘 要:“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上起着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激活品社课堂需要有效的活动设计:自主建构,设计方案;交流互助,深化感悟;拓展延伸,践行生活。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实践探究;践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08-01

“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有巨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深入具体地进行研究,改变课堂的基本规范,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构建起一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让他们互帮互助,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践行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让课堂“动”起来。

一、自主建构,设计方案

活动是课堂活跃的主要形式,通过活动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它是教和学的媒介。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参与调查、观察、实验、探究、制作、表演、游戏等各种各样的带有个人性格色彩的方式来感受书本。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构建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扩宽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建构维度,加深他们对社会、家庭、自我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那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设计方案,让他们自我构建起对家庭的认知。教师和同学先设计方案。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父母,所以出现很多的矛盾。教师提出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的活动,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对父母的不满,将这些怨言记录下来。接着通过学生结组去家庭采访,看看父母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想说的,记录下来。教师要提醒学生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去采访,不能带入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教师也要跟学生一起去采访,这样便于观察和指导学生,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活动中发现,学生一旦具有专业精神,就会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也一定会把家长的话语听进去,并去思考,这是平常的亲子谈话中很难实现的。通过采访,学生已经了解到父母的难处,会将自己的情感带入谈话中,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慢慢地构建起自己与父母的良好关系。

二、交流互助,深化感悟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经历,对每件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尽相同,往往会对事物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相互交流和拓展,从而对认知有更深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节课,通过前期的采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交流各自的发现。紧接着,教师让每个组的代表把本组总结的情况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难处都有哪些,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多数的父母都有相似的难处。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明确自己在父母的难处里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让他们记录下来。学生的人生阅历少,很难明白多重生活负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是什么样的状态,也很难理解父母。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拉近学生与父母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拿出一篇短文《妈妈的手》,让学生细心阅读,让他们思索交流妈妈的手为什么变粗糙了。课堂结束后,学生都有很深刻的感受,都开始理解父母,充分体现了活动的价值。学生通过多维的互动交流,对事物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学生的分组讨论,在探究中更加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并在交流中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讨论是理解认识的升华,往往能产生新颖的观点,能把每个学生都带入其中,在情感的高速碰撞中,可以获得丰厚的情感体验。

三、拓展延伸,践行生活

学生知识的学习来自于生活,最后还是要回归生活。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实现社会化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有实践性的生活情境,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周末与家长互换一天的角色,做一天的临时家长,并且要记录自己的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名女生的感悟,她遇到了很多很多的烦恼,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胜任不了,并保证以后要理解父母。感悟里写道,早上不能赖床,早早地起来要去做饭,可是身体的困乏,让自己没有起来的力气。等到自己起来后,桌子上已经有了粥和小菜。在收拾屋子方面也是弄得一团糟,比如拿报纸、买菜、做饭等等都让她烦恼不已。在这次实践活动后,那名女孩的父母说,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上再也不赖床了,吃饭也不拖拖拉拉的,并且变得非常有礼貌。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死的,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就不能进一步深化、扩展,就不能修正和完善认知。从最初的前期准备,到之后的课堂讨论,再到最后的实践探究。每一步都是一次新的认识,每一步都留下学生探究的脚印。教师要提倡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情感深入的必然途径。

四、结束语

这种融活动于教学的模式,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所学知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认知来自生活,他们通过交流能够进一步审视、反省、践行,能够提前让他们感受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学生成为教学的拓展者和评价者,教师从原先的“教学”变为“助学”,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军.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S1).

[2]任婕.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及调适——以小学品德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3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实践探究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