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2016-11-03 10:42宋桂兰韩鹰鹏韩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5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宋桂兰+韩鹰鹏+韩春艳

【关键词】 视频眼震电图;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9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外周前庭疾病, 具有自限性, 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科于2014年1月开始依据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结果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3例, 并在其监视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眩晕门诊,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与疗效评估”(2006年, 贵阳)标准[1]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3例, 其中男36例, 女87例, 年龄11~87岁, 平均年龄(56±15)岁, 病史2 d~2年。

1. 2 研究方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仪为丹麦麦迪森公司的CHARTR ENG/VNG 眼震电图分析仪。所有患者均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行Dix-Hallpike变位试验及ROLL滚转试验, 依据其出现的特征性眼震, 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判断受累半规管, 并在视频眼震电图监视下行手法复位治疗, 并自动记录眼震电图资料, 保存数据。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前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取Epley复位法治疗, 水平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取Barbecue翻滚法治疗。复位1周后复诊, 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依据其自觉症状及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结果确定其是否痊愈, 后每隔1个月电话随访其病情及有无复发情况, 随访3个月记录结果。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类型半规管治疗效果。

1. 4 疗效评定标准[1] ①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②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 但未消失。③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 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BPPV。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评估时间:短期1周, 长期3个月。全部123例患者行视频眼震电图确定受累半规管后, 在其监视下采取相应手法复位治疗, 每例患者一次性重复手法复位治疗两遍, 116例患者一次复位有效, 其中4例患者为后半规管耳石症, 重复第二遍治疗时发现眼震变为水平方向, 考虑耳石移位进入水平管, 及时调整复位方法, 效果满意, 4例患者经二次复位后治愈, 1例患者经2次治疗后未愈, 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例患者经2次治疗后失访, 以痊愈对待。不同类型半规管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BPPV又称耳石症, 是一种阵发性的、头位改变时出现的眩晕。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 可能与内耳缺血、运动或活动减少有关, 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一般为单侧发病, 双侧均受累者较少[2]。

BPPV除眩晕较重外, 无其他任何症状, 而且眩晕只出现在特定的头位运动上, 大多数患者主诉不敢躺下睡觉、不敢低头弯腰、不敢仰头、不敢翻身。确诊主要依据变位性眼震试验:Dix-Hallpike确诊后半规管或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ROLL滚转试验确诊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随着对BPPV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的深入研究, 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得到了国内外同仁的一致认可。但不同的临床经验和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 使得治疗效果各不相同。成功手法复位治疗是建立在正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基础上, 而正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就要对BPPV的眼震特点加以分析。BPPV虽然特征性眼震明确, 但因其持续时间短, 眼震方向辨别有一定困难, 依靠裸眼检查, 尤其是混合型BPPV或双侧发病的患者, 常常不容易辨认。近年来, 视频眼震电图(VNG)在临床的大量普及应用, 使眼震方向的判断更加客观、方便。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既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分析眼球运动轨迹并保存记录参数, 也可以用视频直接记录眼动图像以便进一步分析。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应用红外摄像头记录眼震可以提高诱发眼震的检出率和受累半规管的准确判别率[3]。BPPV眼震多为旋转性眼震, 依据视频眼震电图记录的参数数据可以对受累半规管准确定位。而且只有视频眼震电图能够记录到旋转性眼震, 所以, 视频眼震电图的出现为正确判断受累半规管提供了有力依据。明确哪个半规管受累后, 即可以在视频眼震电图监视下采取相应的复位手法, 依据眼震电图变化, 准确的把握耳石运动方向, 避免耳石移位进入其他半规管内, 如发生移位及时采取相应复位方法纠正, 从而达到最佳的复位效果。复位后1周, 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依据眼震图形变化及患者的主观症状, 判断其手法复位疗效。

本研究中123例患者均在视频眼震电图监视下确定临床诊断, 分析其眼震图形特点, 确定受累半规管, 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采取Epley手法复位, 水平半规管采取Barbecue滚转法复位, 其中4例患者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重复第二次复位过程中, 眼震转变为水平型眼震, 并且眩晕加重, 考虑耳石发生移位, 进入水平半规管, 及时停止Epley复位法, 改为采取Barbecue滚转法复位, 后经复诊确认其疗效肯定。本组中发现有5例患者检查Dix-hallpike试验发现双侧均诱发扭转上跳性眼震, 但有一侧重, 一侧轻, 选择眼震及眩晕较重一侧复位, 发现3例双侧眼震及眩晕均消失, 考虑为假性后半规管BPPV, 另外2例再次行对侧手法后, 眼震及眩晕症状消失, 考虑双侧后半规管BPPV[4]。

综上所述,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受累半规管判定及手法复位治疗起重要作用, 尤其对于初学者。根据视频眼震电图分析确诊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 贵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3):163-164.

[2] 王英歌, 潘黎静, 顾晰, 等. 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 9(4):372-375.

[3] 丁雷, 刘博. 红外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1, 9(4):392.

[4] 王利一, 高波, 黄魏宁. 后半规管并其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 21(2):112-114.

[收稿日期:2016-08-01]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手法复位治疗睾丸扭转的体会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