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2016-11-09 08:20李佩玲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咨询师普查心理咨询

文/李佩玲

高校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文/李佩玲

为了更好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必要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文章从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心理普查入手,论述了研究生心理普查对于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性,探讨了它的主要措施及发展趋势等。

研究生;心理普查;心理档案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研究生的人数较之以往有大幅增长。研究生是我国学历层次最高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效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以及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产生良好效果。

为了更好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有必要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目前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研究生心理普查,一是研究生心理排查。本文将从研究生心理普查的途径探讨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一、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一)研究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面临个体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随着各种压力的增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研究生因各种原因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1],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学者、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中,高校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通过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多着眼于本科生,对研究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甚至有些高校还是空白,更别谈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

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是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此为途径建立的研究生心理档案对研究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有重要作用。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开展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了研究生心理档案,但很多高校只是以此来筛选心理障碍患者。实际上,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研究生同学,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包括帮助研究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行为方式、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而不仅仅只为发现极少数的心理疾病患者或有自杀倾向[2]的研究生。

二、研究生心理普查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的专业性,保证了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有效性

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是由心理咨询中心来组织,一般宜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一两个月后进行,经过一周的数据分析后,再进一步开展心理普查约谈工作。通过约谈工作,筛查一些重点人群,以及普及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资源。在正式实施约谈前,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从问卷的挑选到约谈老师的挑选,都应从专业角度出发。

1.问卷的科学性及明确的预警标准是有效建立心理档案的前提。目前,各高校用于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量表,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部分高校可能会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这些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是在使用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不管使用哪个量表,统一预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预警标准的确定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干预危机学生,另一方面有利于之后约谈咨询师工作的开展。

以笔者学校为例,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两个问卷,在实际运用中,心理咨询中心会在原有基础上微调预警标准或者采用某类标准。比如SCL-90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即可考虑筛选阳性,做进一步检查,从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中心把预警总分值提到总分大于180分,符合此标准的被试将被约谈。UPI的筛查标准,2009-2011年我们采用了一类标准,即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以及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在近几年,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源自学生的原生家庭,于是增加了二类标准中的某个项目,即第8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为肯定回答者。

2.约谈咨询师的专业培训,有利于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统一化。每年研究生心理普查筛查率大约为10%左右,以每年2000人的研究生新生为例,大概要约谈200人。在目前大部分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要在两周左右完成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外请约谈咨询师来完成。一般来说,约谈咨询师由三部分人构成:本校专职心理咨询师、本校兼职心理咨询师、外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前两种人因为在校工作时间长,熟悉学校的情况,在约谈过程中能够快速抓住问题,而外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则因为有不同高校的约谈经验,可以看到约谈工作中不一样的问题,就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约谈工作提出建议。

如何在短短的20分钟内,快速地与学生建立关系并获取有效信息,这对于约谈咨询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约谈咨询师的质量是约谈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培训约谈咨询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约谈咨询师一方面可以让约谈工作制度化、统一化,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后期的约谈整理工作,对于研究生心理档案的顺利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测量工具及约谈标准;(2)约谈一般步骤;(3)约谈记录的填写要求。

(二)研究生心理普查群体既面向全体,又针对个体,保证了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全面性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面向全体研究生进行心理普查。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心理普查测评工作,一方面是心理普查约谈工作。心理普查测评这一工作奠定了研究生心理档案面向整体的原则,有利于研究生整体心理档案的把握。在研究生心理普查测评工作中,把所有研究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主体,通过科学的测评软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此机会向学生派发心理健康宣传资料等。

基于心理普查测评工作的心理普查约谈工作则奠定了研究生心理档案针对性的原则。通过心理普查测评筛查出的人员,心理咨询中心安排其进行心理约谈工作,依照危机程度分等级建立每个研究生的心理档案,以便未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指导。

三、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基于研究生心理普查的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程序

1.明确研究生心理普查测评工作的时间,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前提。研究生心理普查测评工作一般在研究生入学一两个月后进行,这个时间点学生已经基本熟悉学习与生活环境,基本稳定下来,更利于测评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在研究生心理普查工作中,要做好基本信息的收集,包括:(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院、民族、联系方式、研究生培养方式、婚姻状况等信息;(2)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所属地、经济状况、是否申请贷款、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与父母亲的关系等信息;(3)身体健康状况有关信息,包括父母和本人的健康状况、有无疾病史和有无接受过心理咨询及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等信息。

2.规范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工作,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基础。研究生整体约谈宜集中在2周内完成。为了让整个工作顺利进行,必须确定约谈的总体安排,具体包括:确定各院系研究生约谈名单和数据,确定约谈咨询师的约谈时间,收集各院系研究生约谈学生的联系方式及空课时间,最后确定安排约谈学生的具体约谈时间并进行通知。如果院系发现某些研究生不在约谈名单范围而又觉得有必要对这些研究生进行约谈的话,可以把学生名单加入约谈名单中。这样,就充分发挥了院系在当中查漏补缺的作用。

为了保证约谈质量,建立有质量的研究生心理档案,需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过程。约谈心理师实施约谈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介绍及解释:自我介绍,解释约谈的原因及目的,强调保密要求。可以从询问在校的适应情况开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情况。

(2)诊断评估:针对问卷的预警标准询问约谈学生,请其对自己的作答解释。约谈咨询师此时应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表情神态,并评估约谈研究生所做解释的合理性,同时记录面谈信息并评估诊断。

(3)结束:询问约谈研究生是否有补充,并感谢学生的参与。如有学生需要预约(不管是学生主动想约,还是咨询师推荐其预约),请其到预约等待室进行预约。

3.整理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记录工作,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重点。在约谈结束后,整理约谈记录,根据约谈记录评估危机程度,及时依照危机程度分等级建立相关学生的心理档案[3]。对于在统一安排中没来约谈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再次通知这些学生前来进行约谈;对于分级建立的危机个案学生,要确定是否已经转介或通知院系,后续的咨询是否跟进等。通过约谈记录整理,确定后续工作,确实发挥心理档案应有的价值,这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重点。

(二)针对全体研究生心理普查测评结果,建立整体的研究生心理档案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面对全体研究生,所以高校研究生心理档案不应只是偏重病理档案记录,而是建立整体研究生心理档案,以便更好地进行全体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笔者学校为例,从近三年研究生新生心理普查结果来看,研究生新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与本科新生不同,本科新生在约谈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是:适应、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和情绪;而研究新生则是:学习、情绪、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可以看出,研究新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处理或者管理情绪上需要加强,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研究新生在情绪问题中常会涉及到睡眠问题,同时他们在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自己的完善与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这种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工作可以通过讲座、沙龙、团体辅导等方式来预防与普及。

(三)针对心理普查约谈结果,分级建立危机个案心理档案

通过研究生心理普查测评工作,根据一定的预警标准,有一部分同学进入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工作体系。在这种心理预警视阈下的研究生心理状态可以分为潜在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针对这三类学生,分级建立的危机个案心理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具体见表一。

表一

四、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展望

(一)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需要各院系各部门的协调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会更复杂。这主要体现在:高校一般不给本科生安排晚上或周末的必修课程,心理普查和约谈工作可以集中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而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则复杂得多,不仅晚上周末可能有课,而且每个院系每个专业每个方向的学生课程安排也不尽相同。

在研究生心理普查过程中,相对于本科生,院系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各院系不仅要挨个收集每个学生的空课时间,而且心理咨询中心最终确定学生心理普查和心理约谈时间后,还需要再次通知学生前来测评和约谈。以研究生心理约谈为例,为了让院系更好地开展工作,各校心理咨询中心有必要制定《院系约谈注意事项》,提醒院系与学生沟通时须注意的事项,必要的话附上参考指导语。例如:

你好!我是某某某。(你现在接电话方便吗?)今天打电话给你是因为前段时间你参加了研究生心理普查,现在学校抽查一部分同学进行面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情况。这项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你的配合和参与。你的时间安排在……,面谈大概只需要20分钟左右,约谈地点在……。请务必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5分钟过去,因为还约了其他的同学,以免你们时间冲突。好的,你的时间是安排在…… (再次确认) 谢谢。再见!

(二)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需要各个环节的优质服务

研究生心理普查约谈工作是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的重要环节,虽然约谈不是心理咨询,但是对约谈学生而言,二十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当他们踏进心理咨询室的那一刻开始,心理咨询中心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优质服务。因此安排好学生值班接待,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可以对他们进行以下内容的培训:提前检查预约室的水是否足够,到个体咨询室检查地面桌面是否干净、垃圾桶是否需要清理,抽纸、笔是否准备好等等;起身迎接约谈研究生,给学生倒水,在等待过程中做好签到工作,让约谈学生填写《个人信息表》,并告知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看看杂志之类;说话要平等、尊重等。

除了服务好约谈研究生,值班学生还需要为约谈咨询师做好约谈前的准备,具体如下:准备好约谈咨询师需要的约谈学生数据、约谈记录表等;约谈咨询师一般需要连续工作3个小时,在学生进去的空档,给老师倒水,以及适时加水。

此外,在约谈结束后,值班学生可以向约谈学生简要介绍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工作,并送上宣传资料。值班学生的宣传介绍,会让约谈研究生更乐意接受心理咨询中心这种可利用的资源,因为在校学生年龄、经历等方面相仿,学生在讨论个人问题时更多时候寻求的是同辈而不是年长的人。对于身边的同学,会在不自觉的亲近过程中受其影响,学习模仿,朋辈之间往往有着比师长更强的说服力和榜样作用。

(三)为了最大效度地发挥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功效,有必要与院系进行沟通时强调保密性和专业性原则

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是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档案建立后要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4]。心理咨询中心在与院系沟通时,要强调保密性和专业性原则。保密性原则体现在:1.院系不能随意调查新生测评档案;2.如果心理测验结果提示需要学生所在院系的老师了解和掌握情况,在约谈中要首先征得学生同意;3.辅导员不得将学生的信息扩散。专业性原则体现在:1.沟通时,既不夸大症状也不缩小症状;2.遇到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需及时转介的学生,即严重心理问题学生,院系要正确对待这种转介;3.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没来约谈的学生,院系要留意这些学生的状况,如有问题,要及时反映他们的情况。对于潜在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学生,院系需积极关注。

总之,基于研究生心理普查的高校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完成,需要各部门老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高校要进一步认真做好研究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贡献。

[1]谢晓庆.地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

[2]贺泉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J].兰台世界,2015,(23).

[3]李淑娜,刘海燕.浅析大学生心理档案体系的干预模型构建[J].山西档案,2015,(1).

[4]丁兆叶,王旭升,张利增,等.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1,(5).

B844.3;G444

A

1005-9652(2016)05-0068-04

本文系2015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课题《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的探析——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5ZC068。

(责任编辑:魏登云)

李佩玲(1981-),女,江西宜丰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咨询师普查心理咨询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学习调查要“四会”
同感的技术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