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报纸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2016-11-14 18:21尹灿虹
中国记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

尹灿虹

内容提要 数据新闻借助于日趋先进的技术平台逐渐成熟并大放异彩。从2015年6月起,《衡阳晚报》推出新闻专栏《晚报大数据》,截至目前已刊载40余期,对数据新闻这一形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 数据新闻 衡阳晚报 晚报大数据

何谓数据新闻?国内相关研究学者提出:“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甚至有学者将数据新闻视为一门学科:“数据新闻学被认为是计算传播学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和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学成为新闻学的新疆域和应用范例。”

一、精准的预测性报道是数据新闻的动力

事实上,传统新闻报道中一直不缺乏数据的参与,早在1821年,英国《卫报》在其创刊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调查未成年人教育的文章,就已经出现了数据的身影。而随着技术支撑逐渐夯实,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也越发成熟。在2012年,更是由非政府、非盈利行业全球编辑网发起和组织设立了“数据新闻奖”。

数据新闻既是高效的报道工具,又是新型的报道方式。对于未来新闻业而言,数据新闻究竟会带来哪些优势?个人认为,除了高效传播信息和深刻揭示社会现象之外,其核心竞争力是为受众带来精准的预测性报道。

大数据专家维克托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进一步指出,“大数据技术运用的核心在于精确预测可能性。”既然大数据具有精准预测性,那么数据新闻就能为人们带来便利和益处。

20ls年6月,《衡阳晚报》刊载了《每千名衡阳人有6个人献了血》的数据新闻,根据对历年的献血情况进行分析,这篇报道总结出每逢寒暑假,随着献血主力之一的学生群体放假离校,献血总会出现“人气不旺”的局面,加上寒冷天气人们减少户外活动,以此推断2016年春节前后衡阳献血人数会急剧减少,呼吁热心市民和相关部门在元旦前后积极组织献血,缓解医疗用血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报道见报后引起了各方关注,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预案。据记者此后的跟进采访,这篇报道对应对医疗用血紧张起到了及时的提醒作用。

二、有效解析是数据新闻的创新力

数据新闻离不开大量数据。大到政府工作报告,小到社区的各类台账,对于一家党报而言,从当地各级的官方机构获取精准、权威的数据并不难。

数据来源于官方机构,也就意味着蕴育数据新闻的先决条件能够得以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们基本上是未经琢磨的、原始的甚至是“粗犷”的材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堆砌,那将是非常枯燥杂乱而且毫无美感的。

有国内专家指出,“如果仅仅从大数据‘海量的特征出发,那么,大数据对报业基本上没什么作用。但是如果理解大数据的核心是‘个性,理解为‘量身定制,那么,报业运用大数据进行转型,则有很大空间。”因此,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解析,才能让数据新闻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20ls年《衡阳晚报》一篇《交警五年统计数据显示:近六成交通事故祸起五大违法行为》的稿件中,衡阳市交警支队提供的各类原始统计数据超过20余大类别共数万组,这其中涵盖城市主次干道、各个通行时段、交警出勤情况、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等等,如果全盘照登,五年统计数据的厚度丝毫不亚于一本字典。

这样的情景,几乎在每次数据新闻的采写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如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解析以及处理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数据新闻团队对数据的有效筛选,具体可以概括为,根据逻辑关系、表述方式、操作空间等重组核心数据,接着再提炼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主信息,以此为中轴,纵横发散、去粗存精,最终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规律及指导性信息。

最终数据新闻团队在这篇报道中总结了受众最关注的“事故高发路段”“事故高发时间”“事故高发原因”等数个主信息点,抽丝剥茧地将主线提炼了出来。

比如2016年春运结束后,《衡阳晚报》的《春运40天衡阳超千万人次出行,相当于希腊全国集体搬了一次家》一文中,报纸版面中只呈现了2016年春运总人数、几大主要出行方式、衡阳人最爱去的外省城市等核心数据,但实际上,文章以此为发散,结合了高铁、机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前后几年的春运数据千余组进行对比,并最终得出衡阳春运人数增幅已放缓,衡阳劳务输出大市的地位已逐渐转变,本地就业机会逐年增多的结论。同时,将衡阳春运用大数据进行细节剖析,对于分析春运特点、指导市民出行,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可视化是数据新闻的特殊表现力

各种数字信息转变为形象化、可视化加工的图表,为受众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对数据新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视觉化工具的信息图表包括: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和列表等。将数据转化为形象并且有意义的图形,才是数据新闻的价值。

比如,衡阳在蔬菜的开发研究方面一直名列湖南省前茅,但之前缺乏系统报道与统计。2015年7月,一篇《衡阳人每年都能吃上三四个新品蔬菜》的数据新闻出炉,这其中对于图例、图表的利用更加充分。在一张衡阳市的全景地图上,相关县市的区域内,都用鲜艳的蔬菜图片对应标记了本地蔬菜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年均产量及上市月份;用二十多个菜篮子里物品的多寡,来标识衡阳二十多来年食用性蔬菜的变化趋势;此外用饼状图标识市场上本地蔬菜与外地蔬菜在一年中的比例变化,用图表来表现一种蔬菜从研究到最终摆上市民的餐桌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让原本充斥了专业术语、生涩难懂的科技新闻一目了然。

可视化呈现的大数据新闻,其版面的精美程度也受到新媒体的欢迎,《衡阳晚报》的大数据版面常常被本报官微、官网直接转发,简洁的文字加上生动活泼的图例图表也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

四、数据先行是数据新闻的驱动力

从《晚报大数据》专栏诞生到现在,采编团队始终认为,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其生产方式必须截然不同。

传统的新闻写作中,一篇新闻稿件要大致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要素,只要能够确定这些要素,依托“倒金字塔”的结构,新闻报道就可以说已基本成型。所以传统新闻写作,首要任务就是采集新闻所需的这些要素,而文字就是最主要的表达载体。在这一模式中,数字仅仅只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易读性弱,受众往往不能进行深入阅读。

反观数据新闻,却并非如此。

首先,数据新闻更多的是反映某个时间段在特定区域和范围内的一种变化趋势,而不是突发的或者新近发生的事实;其次,数据新闻中,文字的作用势必会被极大地削弱,无法依靠文字去展示数据,文字只是扮演了之前数字的角色——补充说明,而数据成了整篇新闻的主角(晚报大数据专栏中,一个整版一般只有数百文字),通过运用大量的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了可信度、趣味性。

比如2016年1月7日的《65年来,衡阳市区正在逐渐变暖?》一文,如果按照单纯的文字表述,就算是数千字报道,也难以生动描绘出衡阳天气有记录以来的变化趋势。而利用数据新闻的表现模式,65年来的气温走势、变化曲线、天气极值出现的频率等等都会一清二楚。

总之,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主体由对事实的描述或当事人话语引用构成,数据新闻更多的是对数据的展示。通过依托有效数据,更全面地反映事件或现象,借由数据调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逻辑和规律,点明现象的趋势,最终形成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未来的数据新闻,仍需要在几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是如何进一步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得更富有表现力、更通俗易懂;其次是如何提高从官方机构以外的途径获取、挖掘数据的能力,在报道时间上抢占先机,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成为报纸精品化报道的一大助力;第三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视化平面设计能力,让数据新闻更具活力。(作者单位:湖南衡阳日报社《衡阳晚报》编辑中心)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数据新闻的品格特征
从“美国总统大选”看数据新闻
我国主流媒体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的创新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