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不善言辞”的嘉宾尽快敞开心扉

2016-11-14 18:23陆瑶
中国记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人文关怀

陆瑶

内容提要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寻人节目,主持人倪萍。在节目中,倪萍要与多位不善言辞的嘉宾沟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还要不着痕迹地引导嘉宾回忆一些不愉快的事,同时尽量维护访谈对象的自尊心。本文以《等着我》节目为例,从提问技巧、沟通技巧、副语言三个层面探讨人文关怀视角下的访谈节目。

关键词 电视访谈 人文关怀 提问技巧

一、提问技巧

访谈节目的核心即肯定人性的价值和人的主体性。人文关怀在访谈中的表现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尊重,更是在采访过程中重视嘉宾多样化的个性需求。《等着我》的主体是主持人对求助嘉宾的访谈,因此倪萍的主要工作就是提问,循循善诱地让嘉宾说出他们的过往经历和故事,这档节目的嘉宾大多是内心有着伤痛往事的求助者,有的不善言辞、有的敏感脆弱,倪萍需要让受访者快速敝开心扉说出他们的故事,让对方方便回答、愿意回答。如何做到?

(一)封闭式提问

在这档节目中,倪萍多使用封闭式提问,特点是具体,让嘉宾讲故事时往往因为很多细致提问逐渐呈现人生全貌。比如一次采访一位年轻女嘉宾,她是来帮被拐卖的聋哑妈妈找家人,倪萍在不到十五分钟时间里问了十一个问题,分别是“你们是来找家的,找谁”“怎么想起来要找的”“妈妈想念她的什么人”“她是哪年到你父亲家来的”“她是被人贩子拐来的还是自己丢的”“爸爸跟妈妈关系好不好”“小时候能理解妈妈吗”“小时候妈妈特别宠你吧”“什么时候开始重视妈妈”“什么时候决定要替妈妈找到她的家”。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问清了嘉宾要找谁,嘉宾妈妈怎么和家人失去联络,嘉宾妈妈对嘉宾的爱以及嘉宾现在对妈妈爱的回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很多求助嘉宾不善言辞,不能够条分缕析地组织语言,如果直接抛给他们一些开放性问题如“谈谈你的故事”“说说你的感受”效果会远远不如给出一个个封闭、具体、细致的问题,使用这样的提问方式能让嘉宾心里明了具体要说什么,渐渐把完整的故事道出来,同时这使整体谈话的节奏比较好,不会造成一个问题的回答过于冗长。

(二)提问的开始

这往往需要巧妙的切入。一方面要让受访者感到自然、舒服,另一方面要能够展开接下来的话题。倪萍开始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开门见山。“来找谁呀”“今天是来找什么人呢”这样直截了当的提问,求助者的回答就能比较具体,比如“找爸爸妈妈”“找失散多年的弟弟”“找我被拐走的姐姐”等等,这样倪萍很顺利地切入第二个问题“那是怎么和他(她)失散的呢”,谈话也就一直顺利推进。

第二种,借物提问。许多嘉宾上场时会带一件物品,这件物品是他们要来找的人之前使用过的,带到现场以便一旦找到人相互回忆追认之用。倪萍往往就会借着嘉宾带上来的东西展开提问。在一次节目中,求助嘉宾罗女士带了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来到节目现场,倪萍一上来就问“这顶小帽子是谁的”,罗女士回答“是三十六年前走失的弟弟戴过的帽子”,倪萍继续问道“弟弟是怎么丢的”,罗女士继续回忆是怎么丢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回忆就次第呈现出来。

第三种,拉家常。有的嘉宾上场时局促不安,或因年纪过长、过小而疲惫紧张,这时倪萍往往会用拉家常方式开始谈话,“小朋友,今年是几年级啦”“姐姐今年多大岁数啦”,或者故意用山东腔调不标准的普通话与嘉宾唠嗑,拉近与嘉宾的距离,缓解嘉宾的紧张感,使访谈得以顺利进行。

二、沟通技巧

(一)安慰的技巧

《等着我》节目现场常常会出现嘉宾回忆往事时泣不成声,或者找到亲人后和亲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这个时候倪萍往往会出面安慰,她自己也被这样的情景打动,但不是处于痛哭的失控状态,她会表现出一种适度的情感流露,既体现同情和关怀,拉近与受访者和现场观众的距离,也起到掌控全场,避免整个场面陷入无序状态的作用。比如在一位求助女嘉宾说起往事痛哭的时候,倪萍会说:“妹妹,不哭了,现在女儿也大了,算是苦尽甘来了,我们看看今天能不能找到你的哥哥。”这样说的目的是安慰嘉宾并继续推动节目进程。在嘉宾在“希望之门”看到自己失散亲人之后往往会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倪萍一般也会默默在一旁流泪,给嘉宾和亲人一段宣泄情感的时间,然后再出言安慰“都过去了,都过去了,来,带着你的父母来这儿”让节目进入下一个环节。

倪萍的安慰技巧可以总结为:站在相同立场感同身受,通过对比让嘉宾感觉现在过得比以前好,将嘉宾从痛苦中拉出来。

(二)幽默感

为了缓解嘉宾的尴尬和紧张,主持人还经常通过幽默的语言帮助嘉宾放松。

有一期节目的求助嘉宾小郑是位24岁的青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怀疑自己因病被亲生父母抛弃。他现在是一名装空调的工人,他抱着一大摞奖状上台,想要向亲生父母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这位求助嘉宾年轻、要强、敏感,怀疑自己被抛弃的阴影一直困扰着他,他来到现场以证明自己是个自强自立、优秀上进的人,通过这样的自我证明渴求亲情。

面对这样一位紧张又敏感的青年,倪萍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拉近与小郑的距离并缓解他的恐慌,她首先问“手里拿的这一大摞是什么”,在知道是奖状之后,仔细翻看并且热情称赞了小郑,然后又拿起奖状对着现场的观众展示,并幽默地说:“当啷啷,给大家看一看,你们都没有吧?”言下之意是大家都没有小郑这么多奖状吧,告诉小郑你是多么优秀,倪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嘉宾的自尊心。

在之后的谈话过程中倪萍又与小郑聊起了他的收入,小郑说起奖金总是比别人拿得多,有时候甚至能拿到七千块,自己没有家,所以经常请全公司人吃饭,倪萍又对小郑的能力给予了热情赞扬,又开玩笑问道:“拿这么多钱怎么不请我吃饭?”小郑回答之前不认识你。倪萍又接着说“现在来北京认识我了呀,打算请我吃饭吗?带钱了吗”小郑说带钱了打算请倪萍老师吃饭,倪萍又笑着说:“可是你找到爸妈了就会把钱都交给他们了,就没钱请我吃饭了。”小郑被逗乐了,说:“糖葫芦总是买得起的。”这样就使整个谈话的氛围变得轻松了一些,而且通过称赞、套近乎、开玩笑这样的技巧让嘉宾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让嘉宾更适应谈话的气氛。

三、副语言

副语言,也叫形态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

(一)表情

表情在帮助营造好的谈话氛围上效果显著,一个微笑或一个同情的眼神就是除了语言外的另一种回应方式。艾伯特·迈赫比恩的研究指出,一旦语言和语调、面表情结合在一起,人们往往会相信非语言的成分。因此,如果主持人在谈话中表情显得虚假或游离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不利于和受访者的交流。

倪萍在节目中的表情总是真诚关切,也时常有她关切、悲伤、流泪的表情特写。

(二)肢体动作

倪萍在谈话时有时会往前略倾身子以示关切,有时会拥抱受访嘉宾以示支持和理解,在一次跟一位聋哑人的交流中比划了一个点赞的手势,同时示意现场的观众也给出这个手势,给这名聋哑人鼓励。

(三)服饰、造型

倪萍在该节目中的服饰造型非常简单,后盘发,妆容清淡,服装大多以宽松舒适的黑色、灰、咖啡色为主,这样的造型不仅显得朴素大方,符合“热心肠的倪萍老师”的定位,也不喧宾夺主,符合整个节目的格调,有助于拉近与嘉宾的距离。

主持人的采访和沟通技巧是串起《等着我》这档节目的重要链条,除了语言能力之外,更要充分认识在技巧背后真诚的悲悯和关怀精神。技巧创新是当下访谈节目生存的表象,而只有注重人文关怀,才能加大内涵形成一档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人文关怀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简谈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探讨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