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6-11-19 08:41蔡静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合作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小班化

蔡静

【摘 要】“三习三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强调通过合作小组这一载体,以预习案和导学案为学习工具,让学生经历预习、研习、练习的“三习”和教师相应的指导、引导、辅导 “三导”过程,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 合作小组 三习三导 课堂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充满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探索出一种“三习三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使每一个学生得到适性发展。它将课堂分成“25+10+5”三个时间段,25分钟为课堂互动时间,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和教师的帮助下开展学习活动;10分钟为课堂练习时间,学生进行分层练习;5分钟为预习辅导时间,教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要点进行讲解。

一、调查学情,组建小组

“三习三导”课堂教学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笔者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性别、主观意愿等情况下,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一)“2+4”式

A1(优秀生)、A2(中等生)、A3(潜力生)为女生,B1(优秀生)、B2(中等生)、B3(潜力生)为男生。其中A1为课内学习组长,B1为课外拓展组长,其他4位为组员,构成了“2+4”组合(如图1所示)。

(二)“静+动”式

“静”指的是合作伙伴的固定(如图2所示),如A3在学习中有疑惑,应该去问A2,当A2解决不了的时候,再去问A1,当A2自己解决了反过来再来帮助A3解决问题;当然,如果A3有疑惑也可以去问B3。这是一种组内互助形式。

“动”指的是组间互访。一个小组组员的力量是有限的,思维也是相对局限的。教师可以引导组员出访其他小组,用自己小组的成果与别人分享,同时也吸纳别组的不同成果,思想就在组间互访中不断碰撞和升华,整个班级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共享。

二、多元“预习”,有效“指导”

预习案既是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向性指导,又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展前自主学习的结果呈现。

(一)预习目标的定位

1. 跳过已知

预习案设置“阅读”“质疑”“摘记”“试做”四大板块,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进行较为全面和条理化的呈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会的就不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突破欲知

学生在预习时“质疑”的问题是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导学案针对这些问题要有实效性的解决措施——确定如何组织合作、如何参与合作、如何引导探究。

3. 铺设未知

预习案为学生提供了方向,同时也预留了空间,在设计导学案时可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以期达成更优化的学习效果。

(二)预习方法的指导

此环节一般在课尾5分钟进行。教师呈现下一课时的预习案,并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1.阅读法指导

通过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再通过细阅,画出各知识点,找出重点,做好疑难标记,完成预习案。

2.回顾法指导

预习新课时,指导学生通过联系已学过的同类知识点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3.再现法指导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试卷讲评课。指在讲解试卷前,让学生先对试卷进行浏览,分析自己出错的环节、失误的根源,订正自己会订正的题目,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三、精致“研习”,适时“引导”

这一环节是整个模式中最主要的环节,安排在课堂的前25分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导学案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探索和掌握,并能及时做好笔记。

(一)研习形式的创新

1.围绕问题,互助学习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发明家发明坦克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想出了哪些解决办法?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遇到的问题,用波浪线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发明家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盾太小,想到的办法是把盾变成铁屋子。

师:有了铁屋子就大功告成了吗?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请四人小组合作,先读一读你刚才画下的句子,圈一圈关键词,然后小组讨论,择优填进表格中,可以是关键词,也可以发挥组员智慧,像老师这样提炼出关键词!(师出示下表)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并整理出学习重难点。如遇到有困难的问题,整理汇总后向教师提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既要发现好的做法,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2.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同样以《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片段为例。

生:发明家发现的第二个问题是他变成了一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师: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生:我们小组认为发明家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铁屋不能进攻。

师:把课文的句子变成自己的话来写,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更简洁、更明白。

师:是的,我们可以摘录课文中的,也可以自己归纳。

生:发明家想到的第二个解决办法是:伸出“矛”。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矛”上都加上了双引号。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生:因为这里的“矛”指的就是枪口或炮口。

生:第三个问题是铁屋子不能跑,所以还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更为高效。同时,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再以《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并小结。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掌握规律和方法。

(二)引导时机的选择

1.抓“模糊点”引导

当教学中出现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解答对比中厘清模糊点。

2.抓“盲点”引导

“盲点”即是在正常思维中不易被察觉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教师应当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盲点。

3.抓“发散点”引导

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去思考,思维的方向也由一点发散开去,扩展至各种角度、各个侧面。

四、优化“练习”,分层“辅导”

练习的设计,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延续,教师既要考虑练习是否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环节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完成。

(一)分层练习的设计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准备导学案外,还要专门准备一页16k纸,用以设计适量的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练习。

1.根据学困生掌握情况,设计基础作业

对于学困生,可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的作业量。

以古诗 《望庐山瀑布》 为例,基础作业可设计为:(1)抄写重点词语,理解词意。(2)默写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成员合作收集有关瀑布的诗句,下节课分享交流。

2.根据中等生掌握情况,设计发展作业

这类学生可塑性大,有一部分经过努力会跨入优等生行列,但如果对他们要求偏低的话, 更容易滑入后进生队伍。所以让他们在练习基础知识产生自信的同时,又要使他们静下心来完成发展目标。

仍以古诗 《望庐山瀑布》 为例,发展作业可设计为:(1)默写古诗,理解诗意。 (2)搜集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增加对文本内容的了解,拓展阅读视野。

▲小组成员合作收集有关瀑布的诗句,下节课分享交流。

3.根据优等生掌握情况,设计提高作业

优等生基础扎实,可适当减少基础练习,补充一些融综合性、研究性、灵活性为一体的作业。

还是以古诗 《望庐山瀑布》为例,提高作业可设计为:(1)默写古诗。(2)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一幅庐山瀑布图并配上合适的诗句。

▲小组成员合作收集有关瀑布的诗句,下节课分享交流。

因五个小组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的,故每个小组合作的作业仍是一致的。

(二)辅导策略的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1.限时集训

统一下发的练习卷,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巡视面批

学生检测时,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他们在做题目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并在巡视过程中,对这些同学的试卷进行面批,一起找出错误,纠正错误,给予关爱与信心。

3.择题反馈

由于10分钟时间有限,教师未批的采用6人小组互批的形式,最后反馈典型错误。

通过对“三习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进一步读懂学生,并能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从而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310003)

猜你喜欢
合作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小班化
小班化的“化”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中职体育课堂研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