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研究

2016-12-10 07:36王红春
物流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画像供应商供应链

刘 帅,王红春

(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管理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大数据驱动的供应商管理策略研究

刘 帅,王红春

(北京建筑大学 经济管理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根据大数据理论,将供应商行为进行数据化描述,搭建了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并将供应商大数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通过供应商大数据构建供应商画像,提出了基于供应商画像的供应商管理新模式。根据供应商画像,将供应商划分为初级适应型、关系成长型、关系成熟型、战略稳定型四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实现了供应商的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供应链运行效率。

大数据;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画像;管理策略

1 前言

供应商管理是企业降成本,增利润的重要手段,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出现之初,就有学者关注到诸如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等重要概念。马士华[1]教授提出的双赢(win-win)关系管理机制,要求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集中在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及保持双赢的关系上。张亚莉[2]等学者提出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从利益相关者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程度,从合法性、影响力、紧急性和新任性四个维度构建了新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宋华[3]运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供应商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是通过其参与程度来实现等结论。孔令夷[4]比较了生态型供应商管理模式、精益供应商管理模式等传统供应商管理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大数据理论来对供应链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吉峰、张东翔、吴成霞[5-7]等学者都基于大数据理论对供应链管理问题做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本文着眼于供应商的分类管理,通过对供应商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出供应商画像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据实现不同供应商的细分管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以优化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供应链运行成本,帮

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占领市场。

2 大数据理论与供应商管理

制造业的生产模式逐渐由纵向一体化转向“制造商—供应商”组成的多层级价值链,供应商管理在生产领域中的地位不断地凸显出来。当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供应商管理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模式,但是由于信息化的必要性,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机制暴露出供应商和制造商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信任”,即双边关系中用于建立信任关系的数据仍得不到有效的传递和共享,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可视化。依托大数据理论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应该得到学者们足够的重视。

2.1 供应商大数据来源

企业在构建大数据供应链时,要打破传统思维。对于供应商的管理要依靠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共同打造的大数据平台(如图1)。在过去,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信息交换存在一种繁杂无序的状态,制造商难以进行信息的查询、反馈,很难通过获得的信息对多个供应商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各节点企业共同打造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后,这一平台能够对信息进行萃取、整合、优化,依靠信息聚合,避免噪声数据和低质数据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传递,减少对供应链有效运营的干扰和不准确信息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制造商主动根据运营的要求对供应商大数据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梳理。

图1 供应链大数据平台

在大数据环境下,供应商的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在大数据平台上,除传统供应商管理应获得的信息,如供应商质量指标、供应商成本指标外,还应包括供应商在作为节点企业所做出的适应性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包括供应商沟通数据、供应商风险数据、供应商关系数据、供应商事件数据、供应商联系数据、供应商柔性数据、供应商产品数据、供应商资产数据等(如图2所示)。这些数据的详细解释见表1。

图2 供应商大数据来源

表1 对供应商大数据的说明

2.2 大数据环境下供应商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根据自身与供应商的合作紧密程度(如普通交易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来实施供应商管理,供应链的成员企业的信任程度也是供应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8],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可把企业核心产品的供应商引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去,以保证供货周期的稳定和质量的可靠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传统供应商管理模式中,不管是基于SNPD[9](supplier involvement in new development,供应商参与新产品

开发)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或者是由Just in Time思想转变而来的精益供应商管理模式[10]对供应商的认知都不够充分,导致供需双方的价值链运行效率颇低,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标准、评价体系方面仍然较模糊,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导致交易成本高、长鞭效应明显。在大数据环境下实施供应商管理,通过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使供应商管理的传统指标和供应商大数据融合,企业在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上开展供应商管理,通过对供应商大数据的挖据进行供应商初审和评价,最终根据结果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此时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是出于一种动态演变的状态,企业再根据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利润数据等对供应商进行再一次筛选,最终得到可合作供应商。此时,为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转和供需关系的长期发展,企业构建出供应商画像,打通沟通渠道,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激励机制和共同的质量观。大数据环境下供应商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图4 供应商画像产生逻辑架构

3 基于供应商画像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3.1 供应商画像的构建

在大数据时代,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是企业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捷径。将供应商数据化,即构建供应商画像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供应商行为的全数据描述,根据价值细分供应商,了解供应商行为偏好,制定精准的供应商管理方案。

供应商画像产生的逻辑构架如图4所示,通过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供应商分类管理平台作为数据接口构建出供应商画像,然后进行供应商的分类管理。我们将供应商大数据划分为两类:产品属性数据和供应商属性数据。产品属性数据包括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相关和供应商服务质量数据;供应商属性数据包括历史订单数据、信度数据等。

构建供应商画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供应商各个属性的定义,我们称其为标签。在这一环节首先对获取的供应商大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保证后续用来进行识别的数据能够充分表达供应商的业务知识体系,然后通过信息整合、分析等环节识别出供应商属性,定义标签。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标签都为我们提供了对供应商描述、评价的一个角度,这些标签并不是孤立存在,是供应商属性的一个集合性。这一集合是供应商分类管理平台的决策依据,通过该平台,最终将供应商分为初级适应型供应商、关系成长型供应商、关系成熟型供应商和战略稳定型供应商。

3.2 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供应商画像的应用为供应链提供了可靠的业务运营监控,通过对标签的识别实现产品路径分析、客户关系改善以及精细化供应商管理,对待不同级别的供应商,根据其特性和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优化客户关系,更有效的进行供应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供应商画像,企业可以将其供应商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初级适应型。这类供应商指供需双方合作关系刚刚建立不久,双方都未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合作愿望,且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较强,

其提供的产品不会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但对于供应商的管理仍需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成本。

对于该类供应商,企业要做到成本的灵活控制,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充分开发,建立起多家供应商竞争的局面,对于所选定的供应商要加强考评,在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保证其质量和交货的可靠性。

(2)关系成长型。这类供应商往往具有较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是并不能提供企业所需的核心产品。其提供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对于该类型的供应商,企业必须加强监控和协作,加强信息化建设,保持良好的沟通情况。在交易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简单化和标准化以节约采购成本。根据对其行为进行监测决定是否要将目前的双方关系升级,建立起更长久的合作关系。

(3)关系成熟型。这类供应商是指在双方都有十分强烈的合作意愿时,在各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互相依赖,企业不仅大量需要该类供应商所提供的技术和产品,双方还能够拥有共同的目标,供需关系均等。

对于该类供应商,企业对其质量、技术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双方的合作关系要做到适应性协作,互相协调各方利益,企业尽可能的满足供应商的合理要求,并做到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双方共同努力,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另外,还要加强信息渠道的建设,保证及时高效的沟通,建立起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并朝着战略合作的方向迈进。

(4)战略稳定型。此类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十分显著,提供市场紧缺的技术和产品或者垄断了某项技术和产品。在供需关系中,供应商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和经营。

由于该类供应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与其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保持正向激励,必要时可打破组织边界,给予一定的奖励。主动满足供应商需求是与其保持长久战略合作关系的关键,同时还要对该类供应商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减少信息壁垒造成的合作障碍,对供应商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供需双方提高目标的一致性,进一步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 结论

对供应商无差别的管理模式使大量的企业资源被占用,企业管理目标变得模糊。供应商分类可以说是企业进行供应商管理的先行环节,要想优化供应商管理成本,使供应链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企业必然要做到对各个供应商的全面了解。本文通过对供应商大数据来源的阐述,详细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文章所提出的供应商画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供应商的全面考核与评价。文章最后提出的分类管理策略也为企业在实行供应商管理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根据供应商画像进行精准的供应商数据分析,建立起供应商分类模型[11],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细分供应商并进行评价。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张亚莉,侯丽珍,赵磊.大飞机供应商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新视角[J].航空制造技术,2013,(7):96-99.

[3]宋华.供应商选择、参与对采购成本管理绩效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12):53-58.

[4]孔令夷.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及模式选择[J].生态经济, 2013,(4):106-110.

[5]吉峰,张婷,巫凡.大数据能力对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影响—基于供应链柔性视角[J].学术界,2016,(2):68-78.

[6]张东祥,成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8):194-195.

[7]吴成霞,赵道致,潘新宇.大数据服务商参与的三级供应链动态合作策略及其比较[J].控制与决策,2016,(7).

[8]张延涛,李随成,杨婷.供应商适应性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0):13-21.

[9]李随成,李静,杨婷.基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146-154.

[10]陈瑶,霍佳震.制造企业精益供应物流的整合优化与成本分摊问题—以汽车业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3):55-63.

[11]王道平,王煦,王燕.制造企业供应商分类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41-44.

Study on Supp lier Management Strategy Driven by Big Data

Liu Shuai,Wang Hongchun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big data theory,we had a data-based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s of a supplier,set up the supply chain big data platform,explained in detail the big data source of the supplier,and through depicting the image of the supplier based on big data,proposed a new supplier management mode.According to their image,we divided the suppliers into four categori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ach of them.

big data;supplier management;supplier image;management strategy

F274;F253.9

A

1005-152X(2016)10-0115-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0.027

2016-08-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61472027)

刘帅(1992-),男,辽宁抚顺人,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王红春(1976-),女,湖北荆州人,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画像供应商供应链
威猛的画像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00后”画像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画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