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对137例腰椎术后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2016-12-16 07:28张细顺
护理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站位低血压体位

张细顺,张 莉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a.骨科;b.护理部,广东 佛山 528000)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137例腰椎术后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张细顺a,张 莉b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a.骨科;b.护理部,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观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腰椎术后卧床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脊柱骨外科行腰椎手术患者137例,术后第1天按照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用床头放平或抬高床头<15°平卧或侧卧交替体位,常规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踝关节屈伸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双下肢行空气波压力治疗。测量起床当天2组患者卧位、坐位和站位时血压、脉搏,观察起床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卧位时,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高于对照组,脉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坐位、站位时无症状体位低血压、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术后卧床的患者采用双下肢行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起床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空气波压力治疗;腰椎术后;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指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其诊断标准:站立 1~3 min,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直立位收缩压下降>10 mm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1-3]。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了解除神经的压迫,消除患者的疼痛,需要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术后为了缓解脊柱的压力,通常需要患者卧床休息3~7 d[4-6]。患者初次起床时,容易由于体位的改变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耳鸣、一过性脑供血不足[7],严重者发生跌倒,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腰椎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失血、术后营养摄入不足、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可达54.1~97.3%,处理方法有规范患者首次下床的流程[8]、卧床期间指导踝泵运动、抬高床头等[9-10],有文献报道,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11]。笔者将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于预防腰椎术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便利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脊柱骨外科行腰椎手术患者137例。入选标准:(1)行腰椎管减压 (L1~L5)+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术前血红蛋白>110 g/L;(3)术中出血及术后 24 h引流总量<400 mL;(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眩晕性疾病、合并下肢疾患或肌力低于III级不能步行者;(2)术前血红蛋白<100 g/L;(3)术前基础血压偏低(收缩压<90 mmHg 和/或舒张压<60 mmHg)或血压高患者 (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 mmHg);(4)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心功能不全、急性静脉血栓、肺水肿、深部血栓性静脉炎、人工心脏、不稳定性高血压、丹毒等。术后第1天按照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68例,双号为对照组6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 43 例,年龄 45~67(56.13±9.35)岁;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 42 例,年龄 47~69(54.36±8.53)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基础血压及总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术后第1天至起床前,责任护士指导患者采用放平或抬高床头<15°,平卧与侧卧交替体位,并指导患者行双下肢踝关节屈伸运动练习[10],10~20次/h,100次/d。起床当天,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从摇高床头 30°-60°-90°,床上坐起-床边坐-床边站-行走4步法起床[9]。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行双下肢空气波压力治疗(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IPC400)。使用方法:检测仪器,并向患者说明空气波压力治疗的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按仪器标准使用流程将治疗仪的脚套与患者双下肢连接,脚套松紧适当。选择静脉模式,调整腔内压力为60 mmHg[11],确认各条管道正确连接后开启开关,2 次/d,30 min/次。

2.3 评价指标

2.3.1 血压、脉搏 术后首次起床当天,由指定的护士分别在患者平卧位、坐位(由平卧转为床边坐起3 min)、站位(由床边坐转为床边站立3 min)时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脉搏,测量时保持血压计、心脏及肱动脉三点一直线,血压计袖带下沿平右肘横纹上2横指,测量后分别记录电子血压计上显示的血压及脉搏数值。

2.3.2 患者发生无症状及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次 测量2组患者坐位 (由平卧转为床边坐起3 min)、站位(由床边坐转为床边站立3 min)血压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耳鸣、下肢乏力、晕厥等不适,按诊断标准[1-3]判断,如患者只出现血压下降而无自主症状的,记录为无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如患者除血压下降外还伴有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耳鸣、下肢乏力、晕厥等任一症状,则记录为有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分别记录患者在不同体位出现低血压次数,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人次数,分别计算2组患者出现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及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占该体位测量人次的百分率。

2.4 质量控制 定专人(护理组长)测量血压,测量时间为9:00~11:00,全部患者选用右上肢测量肱动脉血压与脉搏,使用已标识的同一血压计,分别记录测量结果。测量者在研究开始前进行标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测量部位的定位、患者的体位、低血压的症状及判断。

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血压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坐位及站位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卧位,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则在卧位时最高,坐位及站位时呈下降趋势。卧位时,2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血压情况(±S,mmHg)

表1 2组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血压情况(±S,mmHg)

项目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n=68) 对照组(n=69) t P 观察组(n=68) 对照组(n=69) t P卧位 118.62±13.67 121.47±10.72 1.359 0.176 72.36±11.55 73.62±10.86 0.658 0.512坐位 125.53±14.76 116.81±13.48 3.612 <0.001 78.82±11.98 68.54±9.42 5.588 <0.001站位 132.25±12.34 110.58±15.36 9.095 <0.001 82.54±10.48 65.43±11.75 8.990 <0.001

3.2 2组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脉搏情况

2组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坐位及站位脉搏均快于卧位。卧位时,2组患者脉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见表2。

表2 2组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脉搏情况比较(±S,次/min)

表2 2组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脉搏情况比较(±S,次/min)

?

3.3 2组患者出现无症状及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次数 观察组患者坐位时出现无症状体位低血压2例,站位时9例,对照组坐位时18例,站位时28例。2组患者坐位、站位时无症状体位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717,12.990;均P<0.001)。观察组患者坐位时出现有症状体位低血压1例,站位时5例,对照组2组坐位时9例,站位时15例,2组患者坐位、站位时有症状体位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5.685;均 P<0.05)。见表 3。

表3 2组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首次起床时不同体位无症状及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4.1 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提高腰椎术后卧床患者首次起床时坐位和站位时血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卧位时,2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提高卧床患者坐位和站位时血压。腰椎手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患者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导致全身血流速度减慢,脑部血流量减少,大量血液滞留在下肢及盆腔。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坐位、站位时,由于重力的影响,滞留于下肢及盆腔的血液不能及时回心,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量减少,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空气波压力治疗是一个气体压力梯度循环系统,通过对肢体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具有方向性、渐进性、累积的“挤出作用”,促进淤积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到血液循环中,减少血液滞留,保证不同体位的回心血量,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从而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袁光辉[11]一致。此外,有报道应用踝关节屈伸运动与空气波压力治疗进行比较,活动的前5 min,下肢股静脉的血液流速无显著性差异,活动至15 min时,行空气波压力治疗者下肢股静脉的血液流速明显快于行踝关节屈伸运动者[12]。因此,建议2种方法交替应用,以减轻患者劳累,提高疗效。

4.2 空气波压力治疗能降低腰椎术后卧床患者不同体位的脉搏次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卧位时,2组患者脉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及站位时,观察组患者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究其原因,对照组由于卧床导致下肢血液滞留,当患者从卧位变换到坐、站位时,由于重力的影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机体启动神经调节,使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输出量[13]。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通过利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腔体内的压力依次对肢体的挤压作用,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静脉淤积的血液回流到血液循环中,同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保持血管的弹性,从而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当患者体位发生改变时,机体通过下肢血管的收缩,增加回心血量,保证器官的供血。

4.3 空气波压力治疗减少腰椎术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降低了跌倒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坐位、站位时无症状体位低血压、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症状体位低血压、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观察组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一方面减少了下肢静脉血滞留,保证了回心血量,另一方面,空气波压力治疗还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周围血管功能,达到有效维持血压的作用,保证了机体器官供血,使观察组患者在坐位、站位时发生无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或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率明显比对照组少。

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跌倒的因素之一[14],住院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很普遍,但很少被关注[15],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有50%以上的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16],付倩等报道[17]的19例心血管内科跌倒患者中有3例因体位改变而导致。本研究中,观察组坐位时1例、站位时3例出现轻度的头晕、乏力,站位时2例出现中度以上的头晕、乏力。对照组,坐位时4例、站位时2例出现轻度的头晕、乏力,坐位时1例及站位时13例出现中度以上的头晕、乏力。观察组坐位及站位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程度比对照组轻。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在骨科腰椎术后卧床患者首次起床时的发生次数,极大地降低了跌倒风险。

综上所述,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改善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滞留,有效降低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出现有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降低了患者的安全隐患。

[1]The Consensu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utonomic Society and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Pure Autonomic Failur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Neurology,1996,46(5):1470-1472.

[2]Kottke T E,Stroebel R J,Hoffman R S.JNC 7-it’s more than High Blood Pressure[J].JAMA,2003,289(19):2573-2575.DOI:10.1001/jama.289.19.2573.

[3]Freeman R,Wieling W,Axelrod F B,et al.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and the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J].Clin Auton Res,2011,21(2):69-72.DOI:10.1007/s10286-011-0119-5.

[4]黄卫国,海 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6):460-465.DOI:10.3969/j.issn.2095-252X.2014.06.013.

[5]李开南,何智勇,汪学军,等.微创内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3):187-193.DOI:10.3760 /cma.j.issn.1671-7600.2014.03.002.

[6]孔 超,鲁世保,海 涌,等.腰椎融合联合 Coflex动态固定手术对腰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J].脊柱 外 科 杂 志,2014,12(1):1-4.DOI:10.3969/j.issn.1672-2957.2014.01.001.

[7]孙明明,张俊娟,越丽霞.综合干预治疗腰椎术后首次下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5,35(9):96-98.

[8]张俊娟,越丽霞,范丽娟,等.腰椎术后首次下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规范流程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8):682-684.

[9]刘丽娟,陈雅芬.循序渐进协助患者坐起对降低腰椎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43-45.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1.10.020.

[10]易小青,傅爱凤,付爱民,等.踝泵运动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36-38.DOI:10.3760tcma.j.issn.1672-7088.2013.16.015.

[11]袁光辉.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脊髓损伤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119-2120.

[12]孙 媛,卢庆润.压力泵对剖宫产后股静脉血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624-1626.DOI:10.3760/enuL j.1ash.1673-4351.2011.11.010.

[13]黎蔚华,林仲秋,谢志泉,等.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50-152.DOI:10.3761 /jissn.0254.1769.2013.02.017.

[14]陈丽玲.骨科病人跌倒与坠床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12):3336-3337.DOI:10.3969/j.issn.1674 4748.2013.35.052.

[15]Feldstein C,Weder A B.Orthostatic Hypotension:A Common Seriousand Underrecognized Proble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Am Soc Hypertens,2012,6(1):27-39.DOI:10.1016/j.jash.2011.08.008.

[16]朱胜春.3个专科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比较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0A):32-3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1.19.010.

[17]付 倩,程惠玲.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21(1):18-2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1.009.

R473.6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2.049

2016-05-03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208015)

张细顺(1975-),女,广东韶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张 莉(1964-),女,河北大城人,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伶俐 王 影]

猜你喜欢
站位低血压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建党百年说“站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以从严要求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