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2017-01-24 14:03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民族音乐声乐

张 笼

(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2000)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张 笼

(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2000)

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符合高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民族声乐演唱能力是高职音乐学专业必备职业技能。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乐理、乐器、声乐等几门课程理论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边教学边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符合高职音乐教学的要求、符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是现阶段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民族声乐课程现状出发,探讨声乐课程改革的措施,探寻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创新。

多元文化背景;高职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使命,无论哪个学科的教育都要求培养一专多能水平的人才。民族高职声乐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只重视演唱技能训练,忽视音乐欣赏、职业素养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声乐演唱技能不娴熟还缺乏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声乐课程设置性质、声乐课程开设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设立等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弊端。这种情况说明高职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乐理、乐器、声乐等几门课程理论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边教学边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符合高职音乐教学的要求、符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是现阶段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探索高职声乐课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高职声乐课程教改具有突破性的新思路,是当前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表达。长期地接触民族音乐对人的心灵起到一种净化和陶冶的作用,它间接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作为高职声乐教育的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21世纪这特殊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操、弘扬民族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观念的推广,高职教师应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声乐教育中摒弃对民族音乐的轻视,深化民族音乐在高职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采取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将民族音乐传承发扬,让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大背景下大放光彩。

二、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中流传下来的艺术精华,每首曲目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典,而高职学生受到自身知识面和艺术修养的限制,难以真正懂得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九零后,他们的成长背景很少接受民族音乐教育。一方面来说,大多高职学生之前忙于各基础学科的学习成绩分数,连起码的音乐启蒙教育都很少接触,更别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高职学生普遍热衷于时尚的、通俗的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难以理解更是望尘莫及。而高职声乐教育内容包括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其中民族音乐占有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从事高职声乐教育的老师,长期受到音乐是辅助学科的影响,本身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常年沿袭枯燥、呆板的理论讲解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些高职声乐教师受到自身音乐专业知识和工作敬业态度的影响,不能认真了解高职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和精神情感需求,对于音乐教材出现的民族音乐作品分析不透彻、背景讲解不清,只是泛泛地流于形式,讲解理论概念难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因此,在实际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教学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阻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形成高职声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淡漠的现状。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一)高度结合“音乐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声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对出现的民族音乐曲目讲解,大多时间在介绍音乐知识而对曲目创作的背景和表达的内涵情感一带而过,这种简单敷衍的授课方式很难促成高职学生音乐素养形成。高职声乐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曲目蕴含的丰富人生情感,应该通过选取具有特色乐曲和歌词的民歌,以及能够反映各自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歌曲,让学生倾听曲调或优美或婉转、歌词朗朗上口的传统民歌,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享受民族音乐的美妙,自然融入我国的民族音乐中,体会我国悠久音乐文化艺术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音乐及民族文化历史修养,设计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要的民族音乐教案,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去感受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二)创新课程设置,开设民族声乐个别课

高职音乐院校声乐教学民族声乐授课方式大多为小范围形式,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在教学中只重视演唱技能训练,忽视音乐欣赏、职业素养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不再发挥知识的复述和讲解的主导作用,而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常用的讲解、示范、模仿的方法外,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互动问答、可以播放多媒体进行经典作品欣赏,多种教学方法单独或交叉并用,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演唱声乐的技巧,更加广泛接触各种教学方法,为将来学生顺利工作奠定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艺术实践

1.声乐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目前,好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还是停留在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为主上,忽视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的音乐素质。因此,建议对初入学的不具备声乐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声乐必修课,以基本演唱技巧、音乐鉴赏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声乐,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

2.对现有的教材重新修订

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史中流传下来的艺术精华,每首曲目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典。目前,很多高职音乐院校声乐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或任课教师挑选一些练习曲目充当教材。这些教材缺乏对音乐素养和文化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建议新教材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具有科学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难度。

2)具有系统性

为了让学生对声乐的历史、流派、特点等有全面的认识,应该适当增加音乐鉴赏和音乐感受方面的内容。

(四)建立多元的审美体系及评价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教育学的一个重要主张,在评价学习效果时必须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全面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声乐课程考核都是参考平时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或仅仅以演唱一首乐曲来进行考核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只是注重了考试结果,更不去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建议要塑造新的评价机制:

①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估。

③把社会实践的内容引入到评价机制中。

④考试曲目的选择要适当扩大范围。

⑤对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重点进行考察。

总之,教师应该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和以人为本的情怀,没有这样的教师,新的教学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新教改的目标。另外,评价机制也会影响教改的效果。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评价机制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完善。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支持,在探索和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前进。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我国浩翰文化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奠定我国音乐发展的基础,是我国音乐中的瑰宝。随着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观念的推广,高职教师应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声乐教育中摒弃对民族音乐的轻视。为了高职学生能够更多了解继承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针对我国目前高职声乐教学现状提出,要突出民族音乐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并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强化民族音乐元素与高职声乐教育相融合,通过高职声乐教育继承发扬我国民族音乐精华。

[1]冯睿.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因地制宜的把本土少主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中[J].大众文艺,2011(12).

[2]张娓.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北方音乐,2014(5).

[3]郭爱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论高职音乐专业民族音乐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12(5).

[4]康红英.民族音乐文化在地方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J].音乐时空,2014(3).

G712

A

张笼(198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民族音乐声乐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