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土陶制品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2017-01-24 14:03辛林岭杨明珠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平县土陶傣族

杨 赛 辛林岭 杨明珠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土陶制品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杨 赛 辛林岭 杨明珠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新平县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土锅寨傣洒的土陶制作完整保留了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其土陶代表性传承人刀正富兼具古拙与艺术审美韵味的土陶制品,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在造型上呈现出古拙、写实、夸张变形的艺术特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的土陶制品类型、艺术特征及新平县土陶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新平;傣洒土陶;土锅寨;刀正富

土陶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从定居的角度讲,陶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1],我国陶器实物最早出土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磁山,经科学鉴定距今约8000年的历史[2]。云南傣族制陶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先后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陶艺的代表,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傣族主要分布于滇西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滇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滇中的新平、元江等地。云南傣族土陶产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斗寨、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及漠沙镇小曼蚌等地。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傣洒的土陶制品是傣族土陶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土陶制作工艺至今仍完整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其原料、制作工具和烧制方式保留着原始制陶的特征,故有傣族土陶制法是世界土陶的活化石之说。

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陶器又称“土锅”,傣族自古喜爱用陶,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4]。可见,其与傣族生活密切相关,傣族器皿“所用多陶器”。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花腰傣人使用土陶制品种类繁多、用途广,盛水、盛米的土锅,盛水的茶壶、水杯、背壶,盛饭的土碗、土甑子,插花的土花瓶、栽花的土花盆,和其他土陶工艺品等,虽然科技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土陶制品依然深受花腰傣人的喜爱。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及花腰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更与花腰傣人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一、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土陶制品及分类

土锅寨是新平县戛洒镇戛洒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位于红河上游戛洒江畔、哀牢山下的戛洒坝子中部,地处500余米的低海拔、亚热带河谷地带。东面朝戛洒江,西靠哀牢山,整个寨子掩映在大青树、竹林、芒果树、攀枝花等树林之中。土锅寨有19户,94人,都是傣洒人,19户人家中有46人从事这一古老的行业,由于家家户户做土锅,世世代代做土锅故而得名。[5]

随着新平县戛洒镇旅游业的发展,刀正富转变以往主要制作传统实用陶器的思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出多种土陶制品。其种类繁多、形态功能各异、陶器造型朴实饱满、比例协调、装饰图案丰富多样、集实用和美感于一体,为新平县土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他的土陶制品也因此在云南省大小比赛中揽获多种奖项,2015年成立了新平正富土陶工艺坊。

在刀正富的土陶工艺坊中陈列的各式土陶工艺品,均出自刀正富之手,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土陶制品:传统土锅类,其样式有单耳、双耳、有盖无盖之分,采用泥条盘柱法,纹饰为拍打按压纹;人物耕作场景类,主要有女子制作土锅、男子碎土、女子磨坊、儿童牧牛等场景;单一人物场景类,主要有男子背篓休憩、老年背篓休憩等场景;吉祥浮雕托盘类,图案有单鱼戏三球图、傣族挑担摘果实图、日出孔雀图、牧牛耕作图;吉祥立体摆饰类,如年年鱼(鱼形陶器)、刷金吉祥双鸟;烟灰缸类,主要有情侣幽会烟灰缸、单人男、女烟灰缸、牛头蛇身烟灰缸、老人环抱水烟枪烟灰缸、人头鱼尾烟灰缸、女士托胸烟灰缸等;人物半身塑像类(石膏粉粉涂饰),有傣雅围脖女子像、带帽围巾女子像、傣洒套脖装短发女士像;灯罩类,储粮罐(双耳)、环人画灯罩、编织把手水壶灯罩、水烟枪灯罩等;装饰罐类,花朵装饰罐;花瓶类,40厘米双耳环女子装饰花瓶、傣族帽子花瓶;茶壶类,甘蔗装饰壶、葫芦形水壶;笔筒类,傣帽装饰笔筒、傣族少女装饰笔筒。

将上述土陶制品从器物形态、装饰方式和功能等维度进行划分,可作如下分类:

首先,按土陶制品的器物形态可将其分为立体塑造型、圆雕镶嵌型和浮雕型三种类型。立体塑造型,是将艺术形象进行整体表现的方法,观赏者可从不同方位进行观赏的塑造类型。例如,人物劳作场景、灯罩等。圆雕镶嵌型,是将圆雕艺术形象与土陶器物的实用主题相结合的塑造方式。例如,烟灰缸、装饰笔筒等。浮雕型,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表现艺术形象的凹凸起伏的塑造方式。例如,场景托盘和器物表面的浮雕部分。

其次,按土陶制品的装饰方式可将其分为印纹装饰、镂空装饰和彩绘装饰三种类型。印纹装饰类型,是利用制陶工具、绳子或其它带有明显肌理的物品在器物的表面制作花纹的器物。例如,土锅等传统器物。镂空装饰型,是利用雕塑刀具在器物表面进行切割以呈现镂空效果的器。例如灯罩、笔筒等。彩绘装饰型,是借助颜料、漆料、石膏粉等装饰工具在土陶器物表面直接绘制、书写的器物类型,该类型多在平面浮雕的类型中出现。例如傣雅围脖女子石膏像、带帽围巾女子石膏像等。

再次,按土陶制品的功能可将其分为实用型、艺术观赏型、观赏与实用兼顾型等。纯实用型土锅用于盛放食物和水。例如,土锅、土碗、土茶壶等。艺术观赏型,是专门用于摆放观赏的类型,无其他使用价值。例如托盘、人物耕作场景、摆饰等。观赏与实用复合型,是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器物类型,有的偏重实用价值,有的偏重审美价值。例如灯罩、笔筒、烟灰缸、茶壶等。

二、刀正富土陶制品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特色

“惟陶器以是用”,反映了陶器与傣族生活的密切关系,土陶对傣族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实用性是傣族土陶自4000年前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如今工业产品发展成熟,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轻便的盛放工具来替代土锅的使用。而刀正富把生活中的美借助土陶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歌颂民族特色和劳动美的工艺品。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更丰富了生活。他用灵巧的双手和独特的创造性赋予陶土以新的生命,使傣族土陶在保留慢轮手制和堆烧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其表现内容得以升华,既满足了自身生活的需要,又为其兴盛流传提供了动力源泉。刀正富的土陶制品突出了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特点,并在实用性和装饰性的交叉与融合上呈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

首先,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在实用的基础上发挥其最大的装饰功能,以突出土陶制品的审美价值,是刀正富土陶制品的一大特征。例如,在人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面,肢体比例根据实用的需要而夸张处理,服饰等细节的取舍都体现出作者的审美和艺术修养。部分单纯装饰性的土陶作品具备雕塑的特征,造型因素很大。刀正富在制作土陶时将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与实用功能融合,器物外壁透光孔的形状和大小的斟酌突破传统台灯单一光源的设计,而在传统灯罩样式上借分隔和图案大胆创意,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傣族土陶灯罩。

其次,遵循器物原本的样式和结构,保留陶器的实用性是刀正富土陶制品的又一艺术特征。这也是土陶在朴素劳动环境中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刀正富的大部分土陶制品体现出在实用基础上发挥个人智慧的特点,在众多土陶制品的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形状或结构,遵循实用和框架结构相似的原则,打破传统固定的模式,将传统的实用器物样式大胆创新,将傣族土陶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融会贯通,不仅扩大了器物的受众范围,而且还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再次,借助颜色、文字等艺术语言或表现方式以弥补其技术语言的不足,是刀正富土陶制品的另一艺术特征。在刀正富的土陶制品中,除了借助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之外,还出现了借助文字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及石膏粉饰的手法表达作者情感的现象。例如,用金粉涂饰土陶的外观,借助金色表达富贵、吉祥的寓意,在浮雕作品表面添加文字元素,用以补充构图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强化主题。其创作不拘泥于法,凭直觉表现的创作思路,一方面,反映出其创作的思想高度远超其技术范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土陶艺术语言维度的单一性。

首先,古拙,是刀正富土陶制品艺术造型的一大特色。人物的面部器官、场景的表现和土锅等实用器物充斥着古朴的气息。刀正富至今采用的土陶制作工艺为古老的慢轮手制,稻谷堆烧加工,辅助工具类型多样但功能趋同,基本是由一些木片竹筏削制打磨而成,直接用以切割、压花、塑形,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加之未受专业制陶训练,以及自然表现的方法等因素,决定了他古朴简拙的造型特色。

其次,写实,是刀正富土陶制品艺术造型的又一特色。质朴的民间土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远丰厚的文化理念。[6]

刀正富土陶制品创作的艺术表现题材多为劳动及生活场景,其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在耕作场景、人物形象、吉祥物品等土陶制品中,充分表现了其按照自己的创作风格所还原的各式耕作场景,采用立体雕塑和平面浮雕、文字装饰等表现形式,真实记录了劳动及生活的场景,这不仅为人类创作和积累了极具工艺性、艺术性的土陶实物财富,而且其土陶作品对原始耕作方式的记录和记载也显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再次,写实基础上造型的夸张变形是刀正富土陶艺术作品的另一个风格特征,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女性胸部垂至脐部,占据整个腹部空间;胸部表面刻有装饰花纹,成为审美焦点,突出了强化的功能,反映出对女性的崇拜;又如男子手中的水烟枪代表花腰傣的民族特色,劳动的手、赤裸的脚等部位的强化则表现出对劳动的崇尚等。刀正富的土陶制品潜移默化地感化着观赏者,传达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土陶制作过程是土陶制作者自我表现、创造或对现实模仿的一种活动,反映着制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受、经验及其教育的经历,更反映出制作者所属社会的历史文化、审美观念、宗教、伦理价值等,还直接反映出制作者的艺术领悟能力及涵养。透过刀正富的土陶制品人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傣洒的自然、社会、历史和风俗,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满足观赏者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同时,对观赏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新平县土陶产业发展启示

土锅寨的土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方法原始、制作技艺古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集实用性、审美性于一体,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土陶制品深受各地游客的喜爱。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可借助新平县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土陶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土陶定位决定了新平县传统土陶的发展方向。传统的不可逆性促使土陶的发展,在适应新时代价值观念的同时要注重个人风格的培养,在土陶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掌握方法、抓住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保持土陶的传统造型特点和制作流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助于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的传统土陶走出新平,走向更大的舞台。

土陶制品既要保持土陶“土”的特点,又要在形式和功能方面开拓创新,强化风格标签,对刀正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刀正富在新平县土锅寨传统陶艺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有远大的理想和行动力,但也存在技艺不足、艺术修养欠缺的问题,因此,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将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合到土陶艺术品的制作中去,对其土陶工作室或新平土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刀正富的家庭作坊式工作室是他的主要创作场所,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经营,从事土陶制作以来,没有正式合伙人和徒弟,传承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继承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教育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在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中提高民俗文化教育的比重,加大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等途径和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激发民众的“土陶热”,使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的关注度,增强其族群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族群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1]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2]杜宇.谈民间土陶的审美意蕴[J].大众文艺,2012.

[3]杨秀杰.“傣族慢轮陶 古法传递特色”[J].大观周刊,2017.

[4]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玉溪市民族宗教志(1990-2006)[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J023

A

杨赛(1993-),女,山东滕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辛林岭(1992-),女,浙江舟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杨明珠(1965-),女,云南通海人,教授。

猜你喜欢
新平县土陶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湘西土陶创新发展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陶产品设计与创新
——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
新平县总工会:医疗互助暖人心
土陶记忆
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的思考
新平县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与旅游开发研究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