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流通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对比分析

2017-02-28 18:56茹永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效率

茹永梅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利用DEA模型进行分析可知,效率最高的流通模式是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户通过农超对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超市或者是大卖场。一方面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可知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流通体系。而在整个流通体系中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则居于核心地位。在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就必须树立起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发展意识,提高农产品流通人员的思想认识。在农产品流通业效率提升中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模式 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使得不同地区的农产品往来需要流通行业的大力支持。而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推动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业态的新型化发展,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邹铁钉,2010)。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还存在渠道过窄、参与流通的主体较小,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就必须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上进行改造。但是,农产品的流通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扩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汪旭晖等,2016)。本文对不同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对比评价,从而明确各类流通模式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发展路径。

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整体上实现了较大的发展。表1是2000年到2015年间我国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数据。从表1所示的数据可知, 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生产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从表1所示的数据变化还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中肉制品的变化最为迅速,在2015年肉制品的产量已经达到约31万吨,约为2000年产量的2.7倍。

(二)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对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当前农产品的整体流通现状来看,传统的流通模式仍然占据了主流,然而其流通规模的相对比重出现了下降。传统流通模式的特点表现为: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相对规模在缩小。受到互联网流通模式的冲击,很多现代农产品企业在扩大实体流通渠道规模的同时,也开展了互联网流通渠道的营销。从图1所示的数据可知,近6年来我国农产品的传统流通渠道所销售的农产品总额是在不断增长的。相对于2010年而言实现了年均16.91%的增长率。但是,同期所占农产品流通总量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在2015年已经下降到75.40%。这说明,传统农产品的流通规模相对而言在不断缩小。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变革,我国将互联网导入到实体商业中起步于2005年前后,并在2008年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农产品流通O2O模式也逐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流通的O2O模式开始兴起,产值从不足30亿元并且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约1500亿元。累计增长的绝对值为1470亿元。而从农产品流通的O2O模式在总流通产值中的比重来看,在2015年达到了6%。这说明农产品流通的O2O模式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认可度不断上升。在现代社会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很多企业的发展甚至就是依赖于对信息的掌握。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农户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使得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指导,并由此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经营劣势。而农业电商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与公平(汪旭晖等,2014)。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并且通过电商与消费者进行联系,从而省去了中间环节。农业电商提供的信息支持使得农民的生产与经营变得更加具有指向意义,从而促进了有效生产。

农产品的差异化流通模式分析

(一)农产品差异化流通的具体模式

模式1:以批发商为核心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根据是否存在收购小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有收购小贩型。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户的生产经营较为分散,企业难以低成本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而活跃于本地区的小商贩凭借低廉的人力资本,和熟悉的乡里关系而成为众多个体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主要对象。这些小商贩再将收集到的农产品进一步出售给上级经销商。第二种,没有小商贩的流通模式。在我国一些成片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区,如我国东北的国营农场、江汉平原上的大型农户,一般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实力较强的批发商。

模式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龙头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主要是在一些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区出现。它们为了保障生产的原材料来源稳定,往往与当地的农户签订农产品的直接收购协议。例如,我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湖北福娃集团就在江汉平原地区与当地的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了农产品保价、保量收购的协议(刘天军等,2013)。

模式3: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的模式。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为了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形成更加优势的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组建了农民合作社。它们会聯系龙头企业来集中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从而压缩农产品流通的渠道长度,降低渠道成本。农业合作社一方面将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产品质量与数量上的要求传达给农户。另一方面也将农户在农产品收购价格、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传达给龙头企业,并督促双方按照约定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模式4: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城市居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逐渐产生的。这种方式对于超市而言,需要有一定的物流组织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对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渠道成本,提高农户的收入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和低价的产品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模式5: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直接购买农民的农产品,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物流企业意识到了这种商机,它们借助自身的物流优势来从事农产品的运输与仓储、加工。而消费者则直接从这些物流企业手中购买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使得中间商的地位被代替,从而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二)农产品差异化流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上述各种流通模式的优势在于:模式1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较为分散的现状。可以帮助农户尽快的将农产品销售出去,避免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存放损失。同时也减轻中间批发商亲自到散户中收集农产品的资金成本和时间压力。模式2的优势在于可以保障农户的利益,避免出现粮食丰收后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局面。模式3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维护农户的利益。模式4所具有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这种模式能够最大化地增加农户的收入。模式5能加快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水平,避免中间商肆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

2.劣势。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差异化流通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为以下几点:模式1中由于小商贩的存在使得农户无需组织就能够将产品销售出去,使得农户失去了组织发展的动力,完全依据市场的行情来决定合作的形成和终止。模式2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两者经常会产生违约现象,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受阻。模式3存在的不足在于如何培养出优质的农民合作社,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在这个渠道中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不充分,反而会成为限制农产品顺畅流通以及流通成本下降的一个负面因素。模式4存在的不足在于超市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这就使得这种农产品流通渠道难以长期稳定运行。模式5的不足在于物流企业的农村网点较少,大规模的收购农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差异化流通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选择

传统的评价模型往往存在评价过程或者是评价指标不全面、客观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进行评价。该分析方法是由Cooper等学者在1978年提出的,并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模型,即C2R 模型。该模型可用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理解,即有多个“输入”对象与“输出”数据组合而成的模型(张雯丽,2014)。其输入的是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数据,而输出的则是“有效性”。具体公式如公式(1)所示。

在上述公式中hj代表效率,Vi代表的是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ur则是代表第r个产出的权重值。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的数据选取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性,要能够全面地反映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比。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农产品流通效率上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的现状。本文选取了如下投入指标:

指标1,农产品生产的服务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与农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种子、化肥以及各项生产工具等。指标2,土地使用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土地的租赁价格,或者是自己使用该土地而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指标3,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与时间耗用,主要包括各個环节中农产品运输的成本以及由此耗费的时间。本文输出指标主要包括:指标4,人工成本,即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类人工费用。指标5,农产品的出售数量,即销售的农产品数额。指标6,农村销售的净利润,即扣除所有成本后的销售利润状况。指标7,成本利润率,即单位成本所能够创造的利润大小,由总成本与总净利润之差求得。

(三)结果分析

结合前文所述,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的是DEA评价模型,在模型中所选取的指标为上文的指标1到指标7。根据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五种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中,效率最高的流通模式是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户通过农超对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超市或者是大卖场。一方面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因此,这种方式的流通效率最高。第二,以批发商为核心的模式流通效率最低。在这种模式下流通环节较低,由此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价格会降低而消费者的消费价格则会上升。此外,中间商的层次越多各种流通费用就越高,而流通的时间也会越长。因此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差异化流通模式下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一)差异化流通模式下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的问题

1.多式联运机制缺乏。农产品的运输需要各种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完整对接才能实现其高效率,这就要求在进行农产品的流通时要进行多式联运。但是,我国在农产品的多式联运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采取多式联运往往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衔接成本(周峻岗等,2015)。这种衔接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更多的选择了单一的物流运输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我国的运输部门不统一,铁路运输转海运、航空运输转铁路运输都存在较大的衔接成本。

2.人才支持不足。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原有的农业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批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现代化的思维意识。他们在认识上没有风险意识和危机与机遇意识,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使得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发展缓慢。从而人员的竞争意识不强,往往局限于自己已经从事的领域,缺乏开拓新局面和创新物流方法的思维。

3.信息化优化路径不完善。新常态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业在进行效率优化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第一,农产品流通企业缺乏强烈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很多商贸流通企业认为这种方式不仅投入大而且存在较大的信息风险,所以对其持拒绝的态度。第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第三,农产品流通业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够,这就使得很多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有些员工认为这种信息化将会减少工作岗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稳定情况。第四,缺乏战略性信息化建设规划。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制定流通效率优化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时,往往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解决,缺乏一种全局性的战略发展规划。

(二)差异化流通模式下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策略

1.完善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流通体系,而在整个流通体系中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则居于核心地位。完善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建设,应当最好以下几点:首先,构建起一个公共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无论是购买者还是销售者都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提高交易的效率(杨宝宏等,2009)。其次,推动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的法制化建设。由于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往往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交易时经常会出现欺诈行为,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和额外交易成本的产生。

2.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须树立起农产品流通现代发展的思想意识。提高农产品流通人员的思想认识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业效率提升的前提,要建立起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就必须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操作的高水平从业人员。为此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定期举办相关的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技术培训。其次,高等院校应当开设相关的农产品流通培训课程。再次,企业应当建立起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3.强化商贸流通业产业链优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实现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农产品流通行业是一种涉及信息十分复杂,但是重复性又较高的产业类型。在农产品流通业效率提升中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有效手段(张金华,2015)。而要推动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多方合力推动。首先,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当引导制定农产品流通业效率优化发展的统一信息化技术标准。其次,国家要加大在基础信息服务上的投入力度,从而创造更加便利的基础信息使用环境,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信息化优化发展。再次,农产品流通企业本身也应当对其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与国家标准的对接。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对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從当前农产品的整体流通现状来看,传统的流通模式仍然占据了主流,然而其流通规模的相对比重出现了下降。第二,效率最高的流通模式是以零售终端为核心的模式。第三,我国农产品多式联运机制缺乏,采取多式联运往往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衔接成本。这种衔接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单一的物流运输方式。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工作人员整体综合能力有待提升。新常态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业在进行效率优化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第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流通体系,而在整个流通体系中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则居于核心地位。在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就必须树立起农产品流通现代发展的思想意识。提高农产品流通人员的思想认识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业效率提升的前提。在农产品流通业效率提升中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邹铁钉.全球农产品经销流通模式的对比分析[J].世界农业,2010,10

2.汪旭晖,张其林.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2:39-55.

3.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农产品O2O框架及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5.张雯丽.蔬菜流通效率分析与探讨——基于纵向产销环节和横向流通模式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4,62

6.周峻岗,尚杰.基于不同流通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

7.杨宝宏,郭红莲,魏国辰.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探讨——深圳“布吉模式”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9,2

8.张金华.城镇化、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猜你喜欢
农产品效率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