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生角度谈商贸流通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017-02-28 19:22范馨月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范馨月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商贸流通业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升级,是各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研究的内容。文章从共生理念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促进的作用机理,提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做重要参考。

关键词:共生角度 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地位更加突出,现代流通业发展对提升区域经济在全球中的竞争力尤为重要。现代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的发展水平可改变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促使区域内的物流满足产业结构布局要求,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只有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上,建立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商贸流通体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基于共生角度分析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本文由共生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商贸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实现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商贸流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共生理念的内涵阐释

共生理念主要包含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大要素组成,共生单元就是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不同的共生体,其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深入分析不同层次的共生关系可知,共生单元自身的性质、特征也明显不同。共生模式也称为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运用的方式,其能够真实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强度,也能展现共生单元间信息交流关系和能量互换情况。从共生关系的行为方式层面分析,它存在寄生、互惠共生等关系;从组织程度层面分析,其存在点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不同状态。共生单元之外的各种因素构成共生环境,共生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真实反映共生系统动态发展情况。共生单元、模式、环境三者间的作用媒介称作共生界面,共生界面也是系统各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载体,也是形成共生关系的依据。共生界面能够集中展现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机理,其中,选择机制作为处理共生单元复杂关系的核心内容。共生系统则是共生单元根据某种共生模式构建共生关系集合,其主要由共生组织和行为模式组合决定。

经济共生就是基于性质和规模存在差异的经济组织之间、政府与企业间、金融和地区经济间基于相同共生环境下交互、和谐发展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共生经济划分为共享互补、竞争互补两大类别,前者是针对优势资源互补放大经济共荣的状态,也是经济共生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各经济单元之间依赖性越强,表明共生效益更好。后者是指经济单元间以整体竞争关系而形成的联系,但在合作领域有很大发展的空间。因此,共生环境时常出现非均衡结构形态,各单元间资源梯度较大,稳定性不佳。区域经济与商贸流通之间的共生发展属于第一种共享互补类型。

商贸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商品、资金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之所以被各国摒弃,其主要原因是它无法促进经济实际性进步,不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促使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行不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取向性慢慢渗透至各个领域中。其中,价格、税收、利润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商品流通是指产品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促使商贸生产者获得相应的生产价值,并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价值的要求。商贸流通促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情况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将消费者的需求转换为实际生产。商品流通在商贸流通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商品流通就是劳务性产品实现交换与交流,主要包含生产和消费资源的交换。我国商品流通的出现是伴随市场经济兴起的,随着商品流通不断增加其自身价值的过程。现阶段,全球范围内经济互动性明显增强,采用何种方法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消耗的时间和费用,提高商品增值率成为众多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获得显著地发展及质的飞跃,国内以全面建成完善的物流和信息网络,日益成熟的网络推动着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资金流通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资金流动成为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流通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货币资金在不同区域自由流通,货币资金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新鲜血液,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我国流通及物流体系层面来说,商品流通是最基本的流通内容,货币资金则是最为关键的流通,流通体系正是具备货币资金的流动,能够充分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货币资金不单是现代宏观和微观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和流通得以实现必不可少的工具。现代流通经济体系必须注意资金流通发挥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方式对资金进行控制,达到合理监管和管理整个流通经济体系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运用资金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注重货币资金的流通,能有效提升整個流通经济系统的管理效果和运行效率,对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目前,利用商品贸易引入发展资本,成为多数地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手段。由此可知,发展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比如,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总产值约为29726亿元,增长率10.63%,高于GDP的增长率8.95%。其中,商贸流通业占据GDP的份额比例约为10%,说明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大,其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更大。

(二)技术、信息流通对发展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商贸流通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技术与信息流通作为商贸流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它能转变为产品生产与技术设计在各个方面的流动。技术流通作为我国经济物流体系快速兴起的部分,其产生背景与我国经济物流体系发展存在密切联系,物流体系不仅承载商品跨越城乡、地区的流通,并把人力资源、技术成果植入流通经济的循环中,成为发展新兴经济最常见的依托形式。根据对我国第三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分析,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其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技术流动产生的贡献占据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数倍,充分证明技术信息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效果(见表1)。

21世纪以信息、科技为主导,在传统资源消耗型经济逐渐呈现出发展劣势之际,各国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利用信息流通创建相互依赖的经济合作集团,促使“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信息流通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现阶段,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步入信息化发展时代,我国也基本进入信息化发展环境中。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流通发挥的作用不断强化,快速传递的各类信息,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先要确保信息能够畅通,进而保证依赖信息的经济要素能顺利传递。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信息与技术流通逐渐摆脱辅助的角色,转而对整个行业起到主导作用。

区域经济对商贸流通产生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生的影响如下:经济大幅度提升会带来对物流需求的增加,而物流需求的增加也推动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大幅度增长,必然会导致巨大的物资产品流动,促使物流量明显增多,进而带来商贸流通的活跃和地位的提升,这也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区域经济促进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内容之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对积累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商贸流通业必须紧抓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展开合理的规划。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设施,越是发达的地区,其交通设施发展更通畅,否则无法满足区域内部经济发展需求。各地可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区域内、外的陆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便利。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商品加工和集散地,这些地区物流和基础设施较完善,消费集中且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而与此同时,城市与周边地区发展也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城市与周边地区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承担着中心地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把其他地区极化为某个商品流通整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才能更好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个地区必须具有某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才会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有可能吸引更多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基于利益驱动下形成聚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依据区域经济产业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可满足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区域经济加强区域物流之间的联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区域内各种经济组织开展活动时,必然产生一系列的物流需求,如果一个区域能及时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该地区经济活动自然比其他地区效益高,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从理论层面来说,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三种动力,包括:经济发展初期的自给自足、区内需求、区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由于区域经济外向依存度日益提高,多个经济区已迈入以区外需求为导向的高级发展阶段,各地经济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区域经济规模越大,说明其所需的商贸流通结构空间范围更大。因此,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会增加各区域之间的物流联系,导致区域流通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广阔的商贸流通空间为支撑,推动现代物流体系不断拓展步伐,最终实现一体化流通系统的形成。

(三)区域经济保障商贸流通充足的周转资金

发展商贸流通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我国流通经济主体中有80%以上属于流动资源,资金流是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推动力。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流通领域中各企业与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有明显差异,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会受到资金周转、物质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金周转情况及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由此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流动资金为支撑,流动资金会保障各个流通环节顺畅运行,是确保商贸流通业获取经济效益和价值的主要支撑。发展区域经济,能保障商贸流通业具有充足的资金流,反过来对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产生积极地影响。

基于共生角度的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协同发展,各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基于这种发展环境下,任何区域想脱离共生独立发展都将变得困难。研究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对指明两者进一步发展方向,制定区域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共生发展理念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相关影响、协同发展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发展区域经济能够保障商贸流通业更好地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及其它相关服务行业组成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借助这个桥梁把各地区及各种经济关系进行连接,真实反映地区经济繁荣程度,也能提升当地综合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只有创设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才能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健康、良性的发展,以实现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目前,各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不断强化商贸流通与区域經济共生发展的理念,这使二者协同发展有了制度保障。商贸流通业系统化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念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提出,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案,以此满足不同经济系统实际发展需要。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发展中,政府应以第三方的角色合理调整经济体系发展情况,提升流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流通经济整体效益,保障经济运行中各环节能够协调配合,发挥合力。由此表明,区域经济与商贸流通间具有共生关系,必须作为统一的发展整体合理实施调整。

(二)优化共生发展环境

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一系列共生经济模式给予保障。若想发挥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必须优化区域共生环境,实现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比如,依据市场需求和民众的消费习惯,明确商品流向,运用已有的交通枢纽和其它资源,把各省市划分为若干经济合作区,明确给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流通业服务水平,为制定区域流通产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地区中心枢纽,对各物流节点进行合理布局。

我国流通市场具有特殊性,加之长时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和政策偏差,导致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重视,这直接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业出现无序、混乱的发展情况。目前,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使流通业发展依托的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各地差异的情况依然存在。如果制定统一的法规、规范市场准入制度等,能有效减少各环节中的法律冲突,确保制定的政策落实到位,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在产业间合理分配的效果。同时,根据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共生模式,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商贸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对二者共生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以期对经济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做好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规划

各地区应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遵循大市场、大流通的理念,根据城市已有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及各地区的产业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流通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各种业态结构和区域分布,明确划分各地区流通的职能,形成快速流通的经济圈。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情况增加新兴业态,确保商业网点结构更加合理。现阶段,我国各地区新兴业态所占比重较低,为确保商业网点结构的合理性,可以适当引进新兴业态,充分运用各地区发展优势,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同时,制定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包含行业发展阶段规划、业态发展规划、网点布局规划等,确保区域流通业布局合理,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保障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国家层面应继续深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发展对策,加大对落后区域的投入力度,缩小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促进商贸流通业在各区域均衡发展。

(四)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针对部分地区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的情况,政府要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采用重组、并购等方式整合相近业态,不断扩大流通规模,创建一批以商品为纽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流通企业。同时,推进连锁经营模式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业规模;推动传统商贸流通向现代商贸服务转型,实现城市市场不断向农村市场延伸,有效提升连锁经营效率;依托地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创建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培育具有服务完善、产品丰富的购物网络;为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完善的商贸流通企业配送网络,引导配送企业实行自动化配送产品的模式,强化相应的冷藏、加工、配送服务,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物流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的形成也是以第三方物流发展为表征,第三方物流与各大企业深度融合,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市场响應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整个产业链节点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因此,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助力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

(五)创建二者共生的制度平台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流通经济最基本的内容,在整个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和商贸流通业要达到共生发展状态,应在各地区建立相应的共生发展平台。一方面,借助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另一方面,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创新。要提高商贸流通业效益,必须从微观主体改革层面入手,创建针对性的制度平台,利用健全的制度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而为我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结论

总之,在共生视角下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借助恰当的共生经济模式给予合理的保障。创建二者共生模式应由政府牵头,建设完善商贸流通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创新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模式等,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劲.现代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45(34)

2.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3,21(13)

3.刘珊.物流流通行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化发展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7)

4.李丽.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天津市商贸流通业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9(4)

5.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41(32)

6.饶树芸.流通业促进中部经济转型发展——以湖北省流通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45(33)

7.吴爱东,庞绪庆.京津冀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34(5)

8.来文珍.基于县域经济的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21)

9.庞红学.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浙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15(6)

10. 熊曦,柳思维,张闻等.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41(35)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