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有效学习策略

2017-03-07 05:47易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传统文化

易云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需要传承和发扬。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尤其是古诗文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教育模式盛行,以及中学生阅读习惯日趋肤浅和快餐化,经典阅读也流于形式。着重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做个性化的解读,并运用实践活动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宝藏。

关键词:传统文化;有效学习;活动实践法

诗书传家远,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有相当多的部分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语文教材及课外延展中的古诗文部分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教材基本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但是由于文言文相对于现代语言来讲,相对较为生僻难懂,加之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与现在相隔几千年,难免产生一定的隔阂,于是在现代快餐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往往就偏向于幽默搞笑的小短文、青春校园小说、时尚杂志、功利性的考场作文等等。这些快餐文化正在不知不觉中蚕食着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精神世界,让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肤浅,前景堪忧。引导学生的阅读回归正途迫在眉睫。古诗文的教学不能以老师讲解为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一、读的活动

这里的读不是小和尚念经式的机械读,而是因文而异展开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有的课文篇幅较短,如《烛之武退秦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有的课文动作性强,比如《鸿门宴》有剧情,则可以融入表演,进行演读,把人物语言、神态、性格演绎出来;有的课文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如《滕王阁序》,适合美读;有的课文以明理见长,如《过秦论》,就要以悟读为主,明晰其中的哲理。

二、写的活动

写的活动有三种情况:一是语言层面的,进行改写和仿写;二是文章内蕴层面的,要鼓励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三是深层次的,要学会在作文中加以应用。

古诗文中蕴含着许多语言的精华,凝练而生动,教师不妨组织学生适当改写和仿写。这既是一种迁移式训练,同时也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语言。

教师还要以读书心得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在课前对课文做个性化的解读,挖掘出文章的闪光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最好是制作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有针对性地去解读文本,然后再以各种形式交流展示。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一课探究的重点应该放在林教头的人物性格上,他为何处处忍让?最后又为何上了梁山?有没有别的出路?以下摘录了部分学生的心得:

浦××——“敌进我退”这不失为一个策略性对待敌人的方法,可林冲的一再忍让,换来的只有敌人肆无忌惮的栽赃陷害,在自己的退步中,把自己逼上了绝境,而后在绝境中涅槃重生,卷土重来成为一代枭雄,过往的忍耐与屈辱,也炼就了林冲稳重而成熟的心。

刘××:能忍方是真英雄,恋妻如何不丈夫。苏轼曾说:“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往今来成就大业者都有忍耐的性格,林冲在成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路上也会有许多的困难,在困难之中他也在忍耐著,才会成为八十万的禁军教头。

将传统文化融入写作也不失为一个高效学习的生发点。浅层次的运用是指在作文中直接引用古诗文,利用古诗文中的精华部分来充实自己的作文。较高层次的则是对古诗文精神意蕴的融会贯通,并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甚至是融于自己的言行举止、人生观之中。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受到祖国传统文化良好熏陶的人流露出的气质都会与众不同。比如《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要求自己广泛地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将会受益终生。比如《游褒禅山记》中的一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几句话蕴含的成功要素就包括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至今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一个人要看清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同时还要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毅力,并且善于利用外界的有利条件,这样才更容易成功。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文字对于遭受挫折的人来说,就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光霞.借鉴古诗词进行高中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顾洁敏.生命教育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传统文化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