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情分析有效教学

2017-03-07 05:47张雨玲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最近发展区新课程改革

张雨玲

摘 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中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联系。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情分析;最近发展区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学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平时观察交流听课教研活动,从高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偏差、学习风格与习惯、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延伸及日常生活的表现等方面去了解学生,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发现以下情况。

1.初、高中地理知识跨度大,致使高一新生在思想、学习方法以及地理知识和能力储备方面一时不能适应或准备不足,普遍感觉地理难学。

2.面对地理课本不知从哪里下手,总感觉脑子里乱糟糟的,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即便是认真学了,努力背了,但还是记不准、记不全,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理解出现偏差,就是没有解题的思路,或是有了思路答不完整。

3.课堂参与程度低,仅限于一问一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深入思考。

4.很多同学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发言,几乎不质疑,更别提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了。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教学脱离学情的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互听互评课,交流教法,探讨教育理论,发现存在以下原因:

1.备课过程中重“文本”轻“学生”

在“知识本位”“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时间、精力几乎都用于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撰写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闭门造车”式的教学设计,有些青年教师往往还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特别研究,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制作出精彩生动、内容丰富的课件,然后用设计好的教案、课件机械式地上课,不能随机应变,也不会调整教学进程和策略。

2.教学起点和要求定位不恰当,分层教学措施缺失

一方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班级和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时搞“一刀切”,提出的学习要求相同,导致对有的班级和学生教学起点偏高,有的班级则相反;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难度、作业难度和作业量、完成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等,难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收获,从而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3.不能根据学情妥善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善于因势利导、深入浅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抑制情绪,这是学生感到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1.“备学生”,分析学情,找准“最近发展区”,恰当定位教学起点

教师要着手找准“最近发展区”。余文森先生指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恰当定位教学起点,地理课堂教学才能是高效的。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关于教材中“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等内容及相关的知识要点,我们把教学起点调整为“举实例分析说明各类工业区位选择指向性的特点”和“根据材料说明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发展变化”,这样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逐步加深思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2.立足学情,准确定位三维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特点、认知风格和态度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切忌理想化,不切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也是不能实现的。教学目标需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制定: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前的一个星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复习初中关于城市的相关内容,二是利用周末去寻找并拍摄菏泽主要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讲授新课时,就从学生拍摄到的照片入手。②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也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是最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对地理有效教学的影响深远长久。这种培养主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时,适时引入“北斗卫星”等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3.依据学情,组织教材,合理把握地理知識的难度和深度

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差异很大,在学习同一部分地理知识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学习的深度在心理需求上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学习,不要搞一刀切。例如,“太阳高度”的知识内容很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就要依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合理把握知识难度和深度。

总之,要做好高中地理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较准确的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地理教学研究与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最近发展区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