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2017-03-07 05:47崔兰新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朗诵新课标语文教学

崔兰新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吟咏(即“朗读”)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吟咏这个历史悠久的语文教育形式在如今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焕发新的生命力,谱写新的篇章,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关键词:朗诵;吟咏;语文教学;新课标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英语、法语还是西班牙语,能够做到标准的朗读都是重要的要求。而我们语文教学更应该提倡学生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汉语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传承千年,它充满了美感和表现力。从古时开始,吟咏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反观现在,诵读在教学中的位置却逐渐降低。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将“诵读”这个传统教育手法重新改革、包装并运用到教学中。

一、诵读逐渐式微的原因

诵读包括背诵和朗读。古人讲熟读成诵,《荀子·劝学》中说:“始乎诵经,终乎读理。”古代对于背诵要求很严格,对于古文的断句、朗诵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颜真卿在七岁的时候就背下了《灵光殿赋》,十年后仍不曾忘记;蔡文姬背诵四百篇文章,写给曹操;朱熹要求读书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可见,古人是很重视诵读的。如今,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学生读书时间减少,有些语文教师的课上根本就没有朗读示范内容,学生获得朗读锻炼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束缚。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考核中,诵读考查所占比例比较少,只有默写这些题可能会用到且过于简单,对此,许多教师也未曾重视。其次,对诵读存在误区,没有领会诵读的重要性。最后,很多教师自己水平有限,朗读的时候体现不出语言的美感,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自然兴趣也不大。

二、诵读的意义与價值

我们现在的教学真的不需要诵读了?是不是诵读真的落后了?其实不然,诵读对于学生、对于教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诵读可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其实,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复与模仿。通过重复与模仿,学生可以轻易理解文章深层次含义。而诵读就是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我们现在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交流,但是如果想要自己在交流时显得有涵养,语言幽默吸引人。通过诵读,学生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的同时。也使自己说话更清晰、有力度,为以后更好地与人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诵读可以增强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读文章,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诵读文章体会文章语气,有助于我们增强阅读能力。有的时候理解文章含义和中心思想的钥匙就存在文章的语句里,一个小小的疑问句有可能就表达了作者的最终意图。所以加强诵读,尤其是朗诵,能够使学生轻松地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让学生感受到美

背诵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很美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有声小说、公开的演讲以及脱口秀的演出等,其本质便是一种诵读,演员在将台词背下来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去演绎其内容。在这个欣赏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文字的美。

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诵读的方法

新课标更加重视诵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所选的诗文也大多语言优美而精练,各具特色。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诵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甚至因为诵读能力的提高而爱上语文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入手呢?

首先,提高教师的素养。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新形势下的教育观,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多阅读,多记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能够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外,教师应该增加阅读量,为学生挑选好的阅读材料,在不断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好的文章、语句进行背诵。

其次,教师应该改变上课策略,以诵读这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诵读的采用有利于改变过去教师在台上念,学生在台下记笔记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使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我们可以询问学生文章感情的表达重点是什么?读完后什么感觉?让学生自己去思索课文的妙处。

最后,将诵读当做一种美的艺术来对待,比如,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学生在晨读中有“十分钟美文朗读”的时间。这十分钟虽然不长,但是贵在点滴的积累。在这点滴的积累中,学生才能逐渐从音韵和谐的文字节奏中感受美、领悟美。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话剧,听有声小说等,并以此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

诵读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形式,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从中吸取精华,将其转化为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形式下,让诵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昌良.语文课诵读指导探微[J].科技资讯,2007(12).

[2]戴微.中学语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及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朗诵新课标语文教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