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品命题导向与教学改革

2017-03-07 05:47王晓玲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改革

王晓玲

摘 要: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从已知信息提炼生成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结合近年来山西以及本市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考试命题情况,从命题的原则、考试结果分析、命题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对考试命题的导向性作用加以阐述,以总结经验,提高命题水平,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改革;命题导向

自新课程实施、新思品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市分阶段、稳步推进思品课教学改革。从2012年开始,以教研室牵头,展开了“课改合格校验收”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市的课改历程。当前思品课堂虽在不断规范,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侧重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考试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命题的原则

1.遵循课程特点,明理育情导行

初中思品课程特点是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思品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既要遵循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其独特的教学特征。一份好的试题,同样需要做到明理、育情、导行。

2.紧扣课标要求,突出能力立意

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许多家长学校认为开卷就是抄书,殊不知开卷考试下的试题的重要特征是突出能力立意,通过试题考查学生的多元能力而非机械地抄书。

3.结合学生实际,促进教学转变

初中階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命题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从而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二、考试结果分析

近期,我市的期末考试如期举行,对阅卷情况与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这次九年级考试的结果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发现:整体上试卷中主观题的得分率较低,具体比例如下:孝义六中某班:客观题(26.45),主观题(23.07);得分比例:客观题(73.5%),主观题(59.6%);孝义九中某班:客观题(28.58),主观题(19.6);得分比例:客观题(79.4%),主观题(50.3%)。

从成绩反馈信息发现,整个教师队伍对本学科的教学重视度高,对考试后的情况能从整体情况、问题成因、相应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看出我市学科队伍的务实严谨。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有部分教师只从“学生审题能力”分析答题的不足,而忽略教学策略的反思。教师应该通过分析考试结果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或教学理念理解上的欠缺。

三、命题与教学改革

基于在命题、考试、阅卷下的调研思考,笔者对开卷考试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如下思考。

1.提升教师素养,引领学生成长

开卷考试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例如,对课堂和试题的充分驾驭能力。有许多老师存在着不钻研教材教法,不研究试题,没答案不做题,有答案光抄题的现象。考完试后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导向失误,而是埋怨学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没好处的。而开放性试题答案的“采意性”也对阅卷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试题考后抽样中发现,在一些综合类题型的阅卷中存在着一些学生“言之有理”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分数。当有人提出质疑时,阅卷老师云:“参考答案中没有提及这一思路,我认为这样扣分是有道理的。”究其原因是阅卷教师对“参考答案”的依赖过深,对学生的具体答案不做具体的分析,在阅卷的“采意性”上还不够,违背了开卷考试的初衷。

2.转变教学观念,改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坚持“少教多学,以生为本”的同时,必须注重“情境教学”“时政教学”“思辨教学”在思品教学中的渗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东许初中调研期间,新上岗教师张静老师做了一节课——《情趣与兴趣》,设计了一个思辨活动,“好奇心一定会发展为高雅的情趣吗?”在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在争辩中,让学生逐步悟出“好奇心”也要懂得辩证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课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问课堂要效率,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3.把握知识联系,综合拓展提升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在阶段性时间内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

4.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创设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这次期末考试简答题中,有道题用“雾霾”作为背景体现了“以考促改”的导向,引导教师学习知识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而作为雾霾下的“践行”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践行目标。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注重渗透实践问题的思考,学生此题的得分率是较高的。但如果课堂纯粹没有设计特殊情境的实践思考,那么学生的认知就不会被拔高,其得分率也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再好的课程方案,必须通过教学这个环节才能实现。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努力在命题导向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让开卷考试从“升学”考试的阴影里走出来,达到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德育教育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张志升,陈国锋.近三十年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思品课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体会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为思品课插上爱的翅膀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情引趣,凸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