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风现状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7-03-10 18:00黄先伟
智富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民办高校

黄先伟

【摘 要】学风建设是民办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稳定而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活动。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合格评估

一、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为了深化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积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过程中至关重要。学风建设是确保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的有力保障,是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百年老校远景目标的必要选择。

高校学风建设实质是大学生的思想风尚建设,它包含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求知目的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思想作风,表现在较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学习心理倾向。当前,在学校里,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和现象的影响,对待学习的态度浮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吧时间用在网络游戏、谈恋爱以及其它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导致在课堂上,听课不认真、睡觉、玩手机登现象时常发生。这种不良的学风,对学校学风建设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学风建设必须从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只要在校的每个学生的学风端正,整个学校的学风才能端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文献综述发现,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现代认知科学的学习成果被应用到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上来,主要的理论与观点包括:第一,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通过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进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第二,学习环境理论的相关研究。该理论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助、自主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风气。国外学者有关学风建的对策研究主要侧重有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基础,重视实证研究的方法。

国内从实用角度进行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的比较多,主要观点有:第一,强调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指出,建设良好的学风,应该发挥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第二,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来激励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第四,坚持综合治理与长效机制并重的策略;第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先进的学习理念。

三、民办高校学风现状的应对策略研究角度

在对学风建设的文献研究和学风建设的实际工作思考中,提出两个观点:第一,从学生个体角度,学习效能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目标。第二,四变量的结构模型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学习效能感”;学生的“学习成就”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通过选取适当的问卷,分别对四个变量进行测量,对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结合对数据的分析、模型解释,有针对性的提出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学习的主观判断,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学习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研究表明,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学习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的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较高的学习效能感,围绕学习效能感展开研究,是解决学风建设问题的一种途径。

从已有文献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同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成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学习效能感”;学生的“学习投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学习效能感”;学生的“学习成就”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然而“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成就”和“学习效能感”都是不可以直接测量的。这就需要选择适当的量表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学习态度可以从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两个方面进行测量;学习投入可以从学生对在校学习时间多少的感知来测量;学习成就可以从学期的考试成绩和参加其它类考试的通过情况及感知来测量;学习效能感可以通过自己对大学学习的自我肯定和是努力程度来测量。

加上观察变量和误差变量的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

通过量表对七个观察变量的测量,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分析,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和假设模型的拟合度。不管两者的拟合度如何,都需要对其拟合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数据和结构方程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风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小结

从上述可见,国内外关于高校学风建设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学者更注重,从现象出发,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国外学者更注重,通过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两者在手段和方法论上虽然有很大不同,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在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中,使用这两种相互互补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学风建设问题,从而能得出加全面、精确的研究结论。这也是以后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征[J]. 高教探索,2014,(4):92-96

[2] 吕秋芳. 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及误区[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0(4):52

[3] 张德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30):240-241

[4] 王进欣,王今殊.學校学风建设关键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师范大学学风报告数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2):15-19

[5] 吕峰.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1,(12):165.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