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4-06 14:00陈红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学教师教学

陈红梅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然而,目前的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笔者到农村初中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对地理学习很有感兴趣的学生占16%,对地理学习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占24%,对地理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占35%,讨厌学习地理的学生占25%。基于此,笔者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或者通过新闻趣事、诗词成语、生活旅游事例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从而构架起学生通向新知识的桥梁。

笔者列举了两种常用的教学情境事例。如在教学《河流与湖泊》时,教师可用歌曲《长江之歌》导入:“你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学生可以从歌词中知道,长江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水的来源是高山冰雪的融水;又如在教学《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出全国主要铁路干线,规划旅游线路。

二、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促使师生有目的地教和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且不要一次性提出问题,可分组展示。探究性问题应是开放的、真实的,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如在教学七年级地理《地图》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如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①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比例尺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学生能记住地图上常用图例,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学生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②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利用地图学习比例尺三要素,能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三、自主学习,巡视答疑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学习,并做好自学记录。学生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做记号、写备注和心得,或者把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完成教師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情况。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首先,学生完成自学后,小组长带领全组学生对还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如果组内不能解决,还可以请教教师或其他同学,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学习、求解。

其次,针对“自学问题”,教师可分别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解答,说出解题思路。对于回答有误的小组代表,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进行纠错,再由教师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

最后,学生重新调整课本内容,质疑解惑。对于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再次提出疑问,由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解答。

教师要讲重点、难点和疑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讲;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前,教师可以不讲。

五、总结提升,当堂训练

1.总结、提炼学习内容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笔者总结、提炼出两种方式:第一,学生总结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第二,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2.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教学的内容,组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试题要精准,具有针对性,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同时,练习要当堂完成,不留课后作业,确保课堂效率。

六、课外拓展,引导激趣

地理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自学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