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017-04-13 21:07张霞冉建英李才慧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护理部重庆404000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404000
当代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股骨下肢血栓

张霞,冉建英,李才慧(.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护理部,重庆 404000;.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40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张霞1,冉建英2,李才慧1
(1.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护理部,重庆 404000;2.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4000)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12例,根据手术方式有髓内固定67例,髓外固定45例。患者均同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共有1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0%,其中髓内固定患者有12例,髓外固定患者中有7例,均无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例。结论 做好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

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血管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如果栓子脱落继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PE的死亡率接近3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髋部骨折术后更容易发生,老年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更是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3]。本文为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对收治的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就诊并行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69.8±1.3)岁。男45例,女67例;根据AO/ASIF组织分类法进行分类,A1型28例、A2型57例、A3型27例,治疗采用髓内固定67例,髓外固定45例;合并高血压41例,糖尿病30例,冠心病38例,脑中风后遗症2例。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 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其它综合预防治疗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共112例。排除未按疗程正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其它预防治疗措施预防者,排除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压疮的预防护理、疼痛护理、全面查体积极治疗并存病、牵引制动护理等[4]。一般骨折患者采用皮牵引制动,鼓励患者肌肉等长收缩活动。

1.3.2 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活动严重受损,静脉回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将下肢抬高,促进患者静脉回流,改善下肢肿胀情况。由于患者活动受限,护理人员也要帮助患者翻身,注意患肢颜色、温度的改变,若患者出现皮肤青紫、皮温下降要立刻通知医师进行查看。(2)引流管护理:引流管要保持通畅,按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引流袋或引流球不可高出肢体平面。(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疼痛严重表现可予以药物辅助干预,若患者肢体肿胀严重则要通知医师进行查看[5]。另外,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安慰患者,告知患者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疼痛阈阀值,故而,应嘱咐患者保持平和的情绪,避免因情绪过于激动、焦躁等加重疼痛感。(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视,嘱咐患者应以清淡为主,多进食容易消化、高纤维素、低维生素K食物,同时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确保营养均衡,预防便秘发生。(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结合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1)基本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根据临床评估,制定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围手术期应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酒、饮食控制血脂及血糖等。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饮水量2 000~3 000 mL[6]。(2)早期功能锻炼: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1~7 d主动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臀肌的舒缩运动及被动直腿抬高训练。一旦发现或怀疑静脉血栓形成则保持患肢制动,禁止挤压、按摩、热敷患肢,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局部情况,特别是有无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预防肺或脑栓塞,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等。(3)物理预防: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就要及时积极使用足底静脉泵或问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必须排除有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衰、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或局部皮肤、血管有病变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伴下肢静脉炎的患者也要避免使用,以免血栓脱落形成严重肺栓塞。(4)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应注意药物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患者使用腰部阻滞麻醉者特别注意其用药、停药及拨管时间,防止椎管内血肿形成。

1.3.4 临床处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无手术禁忌症者予手术治疗,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按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前及术后常规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2 结果

患者中2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血管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无发生PE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给予干预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3 讨论

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因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不断退化,骨骼钙质流失严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发生骨折的几率也会明显升高。此外,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且患者血液多呈现高凝状态,因此,在患者治疗后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加之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制动,肢体静脉回流缓慢,会进一步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术后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7]。本院针对患者不同的状况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效果非常理想。在本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12例患者中29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血管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无发生PE病例。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本院的调查结果证实了本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我们认为,患者治疗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治疗,同时要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相应的预防处理,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8]。

[1] 戴金花,陆静波,张孝云.分层搭扣式脚垫预防全款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7):29-30.

[2] 陈昊洋,柏茜,袁源,等.手术相关深静脉血栓术中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9.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18-119.

[4] 陈玉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2,18(10):125-125.

[5] 杨松运,何兴川,李健.血浆P-选择素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0,50 (19):33-35.

[6] 胡章云,李莉,张国英,等.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3-44.

[7] 于伟娜,张希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3):485-486.

[8] 刘桂芝.老年髋部骨折253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88

猜你喜欢
股骨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