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游戏更自主
——浅谈游戏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幼儿自主性发挥

2017-04-14 12:54■文/刘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验创设情境

■文/刘 珍

放手,让游戏更自主
——浅谈游戏中教师角色转变与幼儿自主性发挥

■文/刘 珍

在幼儿游戏中大量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支持幼儿的游戏,积极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的支持,但在教师“一手准备游戏”的过程中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很多游戏实际上成了教师“导”幼儿“演”,长此以往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发挥就受到了限制。自主精神对于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和行为,更多地放手给幼儿,才能让游戏中的幼儿更自主。

一、从“教师预设游戏主题”到“幼儿自主创设游戏内容”

在游戏的创设中,教师往往受经验主义的影响,花大量的时间去揣测幼儿感兴趣且有一定经验的游戏,比如小班幼儿一般感兴趣的是娃娃家游戏,于是每个班级都创设了娃娃家的游戏情境,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给娃娃喂饭、烧菜,游戏情节往往比较单一。

而继课程游戏化之后,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师成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让孩子们来决定他们想要玩什么,孩子们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将经验进行再现,这时的游戏情节是丰富的、发展的;幼儿是自主的、创造的、互相学习的。

二、从“教师精心制作玩具”到“幼儿自主准备游戏材料”

孩子的游戏离不开材料的辅助,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获得。在游戏中的发展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也就是说儿童是在自己动手摆弄游戏材料以及和同伴的玩耍沟通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以往的游戏材料准备过程中,教师们绞尽脑汁地为孩子精心准备游戏的道具,教师相当重视孩子们的游戏。而孩子们的新鲜感是瞬间即逝的,为刺激幼儿的兴趣,于是老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制作。

如果老师改变观念,将游戏材料的准备权交给孩子后,会发现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成人花费大量精力精心准备的逼真的玩具,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的简单材料却能让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偌大的操场上一个孩子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皮球上,这个过程持续到游戏时间结束,老师没有干预孩子的游戏,只是远远地拍了一张照片,游戏分享时间,老师展示了这张照片问孩子:“你在玩什么游戏?”孩子很自豪地说:“我是鸵鸟妈妈,我在孵我的蛋宝宝!”以物代物的想象,鲜活的情境,真实的体验,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专注、坚持、守护,体验着鸵鸟妈妈对孩子的爱和责任,这不正是游戏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吗?在孩子们自主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从“教师讲评游戏”到“幼儿分享经验”

每一个游戏开展之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价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更深一步发展。

从“教师讲评游戏”到“幼儿分享经验”,这里实现的是“老师认为”到“孩子认为”之间的跨越,体现了教师儿童观的转变。以往教师往往在评价幼儿时会陷入主观臆断,幼儿在评价活动中不自觉就陷入了被动。而让孩子们说一说玩的是什么?怎么玩?在评价活动中孩子就掌握了主动权,也就是自主权。孩子们在经验的分享中可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高效地进行同伴间的互学,推动游戏进一步的发展。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更进一步发展。

总之,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游戏观,努力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活动中游戏,才能促进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在原有水平上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幼儿园

编辑 姚思雅

猜你喜欢
经验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