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聚合,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

2017-04-14 12:54陈明远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桂花语文课堂

■文/陈明远

多元聚合,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性

■文/陈明远

多元聚合的新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素质、思想、情感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将知识融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整体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升华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融入生活,内外结合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里,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融入生活。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将生活与课本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生活常识,在生活中发现课本知识,实现内外结合。

如《推敲》这节课,是有关“推敲”二字由来的小故事,对于故事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对这两个字的体会显得比较吃力。为此,在课堂上,我在对课文进行了详细讲解后,问学生:“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你认为是用‘推’字比较好,还是用‘敲’字比较恰当呢?”我的提问对于学生们来说有难度,很多学生沉默不语,我没有立即给学生正确的回答和解释,而是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到同学家去玩,站在同学家门口,你是“推”门,还是“敲”门?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思考了片刻后,很快就有了答案:“老师,我知道了,‘敲’字确实要比‘推’字恰当,用‘敲’字能够更加形象地将当时的场景展示在我们面前,还表明敲门者是一个有礼貌的人。”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真正地理解了这篇课文。与生活联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理解更迅速、更透彻。

二、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学中,我对于复习环节非常重视,在每节课上都预留出五到十分钟总结当堂课所学内容。一个单元学完之后,留出一节课来帮助学生复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如在讲解《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南沙群岛的魅力,我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们一遍一遍朗读,每一次的朗读都有不同收获。在学习完《庐山的云雾》《荷花》等文章后,我利用十分钟的时间,重新回到《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课,让学生们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语言,再小组合作交流:现在你对南沙群岛还有哪些难忘的,为什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提出要观看有关南沙群岛的视频,我满足了学生们的愿望,及时对学生的疑惑、要求进行处理,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通过这样“回头看”的温故方式,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巩固了知识记忆。温故知新的教学方式要灵活运用,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每一次温习都能够有所收获。

三、激活体验,升华情感

课堂体验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体验能够激活课堂,只有课堂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才会被学生们接受。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讨论、演讲、角色互换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够融入语文、探究语文、热爱语文,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如讲解《桂花雨》这节课时,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谁见过桂花?它长什么样子?”学生们沉默了,地域气候使我们这个地区桂花树很少,学生没见过很正常,接着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些桂花,让学生先观赏,再学习课文。我让学生们一边观察桂花一边比对课文,再通过闻桂花、摇桂花,亲身体验桂花的美,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了桂花。这节课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桂花的知识,同时让其看、闻、摸到了桂花,使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运用多元聚合的理念来引导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能使学生们充分地接受知识、热爱知识,并从生活中体会快乐、受到教育、收获更多,将来方可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新农小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桂花语文课堂
桂花
做桂花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桂花蒸
打桂花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