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4-14 12:54温彩艳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本师生关系思维能力

■文/温彩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温彩艳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简单对话模式,学生几乎不需要思维,直接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即可。可事实上,只掌握了这些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历史中考虽为开卷考试,但考的内容并不都是课本中的原版知识,更多的需要学生去思考、分析。所以,不能让学生的知识仅限于课本,应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质疑,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去分析问题,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从事教学工作近八年,以下谈谈我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疑难问题,创设情境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如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如果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成了棘手的问题,是“囚蒋”,是“放蒋”,还是“杀蒋”?初中生对这样的提问很感兴趣,他们积极思维,展开小组谈论,最后得出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我们中国人民在大敌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挽救民族危亡。

二、利用多媒体补充史料,丰富课

堂内容

历史课本中的知识是单调乏味的,往往只是粗略地介绍历史事件。为了课堂有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补充历史史料,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相应的图片、视频等,再加入生动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如教师在讲授《重庆谈判》时,多媒体出示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的三次电报的具体内容,学生会认识到蒋介石的虚伪、表里不一、阴险狡诈,重庆谈判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鸿门宴”。可是毛泽东大义凛然,铤而走险去重庆赴约。紧接着出示视频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国共两党谈判的激烈与凶险,认识到代表不同利益的两个政党无法和平相处,那么两党之战在所难免。

三、采用民主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

历史课堂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不给学生留思考的余地,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活跃思维,发挥智力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离不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一种相互尊重、真诚交流、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理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合作者、交流者、启发者、鼓励者。为了使学生会学历史,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思维的碰撞,大胆地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自由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状态才更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获取历史知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店塔中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课本师生关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培养思维能力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