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力赶超“小三”?装修也是一场婚姻修行!

2017-04-20 07:35赵亚娟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三童童矛盾

赵亚娟

装修=离婚,有那么可怕吗?

有人说,现代家庭装修有三大规律:钱基本花光、人基本累死、夫妻感情基本破裂。装修竞成了检验夫妻感情的试金石!乍一看,不可思议,但经历过装修的人却有深深的体会!求设计、定风格、选材料、找人马、监工程……装修耗时、耗力、耗财,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件事情需要反复沟通、商量、确定。再碰上观念、喜好的不同,老爸老妈或亲朋好友的“指手画脚”,每一对夫妻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变得锱铢必较、脾气暴躁,昔日的蜜糖可能会变成火药。所以有人调侃:“想离婚,就装修,一次没离,再次装修”。

看来装修虽然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装修是共同建设一个家的具象化行动。彼此在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投入到共同建设中来,打造的是彼此未来即将生活的空间形态。

其次,装修有很隆重的仪式感,尤其对于首次装修的人。亲力亲为、一手一脚地打造自己的幸福家园,这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假若是第一次经历婚房的装修,那意义更显重大。期间的不愉快经历,会与内心的期待形成强烈的对比,落差之大极易加剧家庭矛盾和冲突。

装修,那些避不开的“火药桶”!

装修火药桶,你会中招吗?

爆发点

理念不同,难以达成共识可咋办?

已经领了结婚证的小明面临着装修难题,从装修开始他和“领证女友”的矛盾就不断升级。“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装修争吵了,吵累了,索性也就不想管了。但转念想想毕竟是自己要住的房子,舍不得。”“装修前说好一切都我来决定,可是到时候她却老是否定我的意见。”……矛盾越来越大,一气之下,小明提出悔婚,两家的喜事没成却成了冤家。

长辈包办、审美代沟,到底谁说了算?

80后的陈小姐跟老公结婚后换了新房,因为手上积蓄不多,婆家出钱装修房子。“虽然是父母出钱装修房子,但将来是我们住的,首先要我们自己喜欢呀。”陈小姐说,为了装修自己受了一肚子委屈,“父母已经退休在家,原本希望他们能在装修上帮上忙,然而两代人的观念和审美观都存在严重差异,从选择施工队还是设计公司开始分歧不断,年轻人喜欢请设计公司来设计装修,老人家觉得自己找相熟的施工队放心。前天选家具也是,我喜欢素雅的,婆婆嫌不够喜庆,最后想想毕竟是他们出的钱,我只好妥协,可放在家里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房子明明是我們住,为什么老人一定要干涉呢?”

费用超支、目标不明,降低要求or继续投入?

刘女士和老公,年初开始装修,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就由此产生。因为经济不宽裕,她原来的装修预算是15万元左右,但想到今后使用效果,她还是坚持使用质量好的材料。无论管材、板材、油漆、地砖,还是家具、家电,她都一再超支选用品牌产品。结果装到一半就已经用光预算,追加投入,压力很大;降低要求,心有不甘。最终双方互相埋怨,说话越来越过火,竟然引起家暴,无奈离婚!

网友眼:七嘴八舌支招装修

#关于缺乏共识#

网友 薯蛋兴:

我是一个日式风格的狂热爱好者,老婆喜欢的是小清新田园的。装修时我们协商,书房和客厅要按照我的喜好进行,卧室跟厨房老婆来决定。因为我在书房呆的时候比较长,客厅也是(男人们都懂的);老婆一开始也说要衣帽间,后来我就说卧室你决定吧,不过预算就这么多,你不要超就好。最终我们两个都挺满意的。

#关于父母干涉#

网友 洛洛要买房:

其实,又不是父母住,为什么一定要听他们的呢?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谁住就听谁的!!

#关于预算超支#

网友 心雅:

我家装修是半包,主材是我跟老公一起定的。虽说老公在外地,但是我也会跟他商量,比如:又超支了!他说像推拉门可以买便宜点的,又推不坏。我就听了,退了原先定的。选了便宜点的。心理虽然会有那么一丁点儿不满意,但是很快就过去了。

“这两年因房屋装修出现感情危机的案例确实不少,基本都是‘85后年轻小夫妻。”著名情感作家苏岑分析,装修对家庭来说本身是一项巨大而又极繁琐的工程,是男女双方迈入婚姻殿堂里遇到的大事。双方需要迅速转换角色,共同面对一个需要中期透支精力和体力的人生要事。任何一段感情,都架不住长时间的琐碎和疲惫。倘若双方都未能尽快适应,那么相互埋怨、指责、怀疑等负面情绪就会出现。对未来婚姻的美好期许顿时化为泡影,因装修而“闪离”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次,新房装修恰处于恋爱的甜蜜期向斗争期过渡的阶段,是男女婚姻的第一个考验。人性骨子里都有争夺主导权的愿望。当爱情从激情走向现实,男女双方开始加大索取,更注重争夺家庭主导权,而装修就是一个能确立家庭主导地位的好契机。在对待装修的态度上,女性比男性更热衷参与,更注重细节,更希望男性能一起主动配合和参与。如果男性比较消极,容易引起女性不满和抱怨;倘若男性还要坚持这个、要求那个,彼此就可能发生口角之争。加之在甜蜜期有积累的矛盾,很容易一并爆发出来,从而引发家庭大战。

放大招:破除装修“魔咒”,让婚姻更美满!

装修好似婚姻的“魔咒”,其破坏力不容小觑。情感作家苏岑表示,一件事如果有两个人办,那么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变得不简单了。那么如何破除这个”魔咒”呢?还是得找到装修引发的“火药桶”的导火索……

绝不甩手型

家庭特征:双方都不太懂装修,但都要当监控人和拍板人。

战争指数:★★★

拉锯场景:木木和强子相恋9年,最近在忙着新房装修。两人早早商量好了装修的风格、理念及分工职责。原本确定装修由强子主要负责,木木负责打杂、做后勤。但实际装修时,木木担心强子审美品味太差,因此,常常出现在装修现场指手划脚。强子为此十分生气:“原本商量好的我来负责,现在说变就变!她什么都不懂,不能让她这么瞎折腾!”于是,两人时常都去现场监工装修,当着装修师傅争执不下,结果师傅也不知道该听谁的,索性暂停施工。结果就是,装修不能按时完工,两人吵架多了感情淡了,最终以起诉离婚划上一个悲伤的句号。

专家支招:

建议找第三方装修团队全包或是半包,在装修大方向上尽量让专业的团队给予意见。对于装修小事,双方尽量亲力亲为,可以说是经验积累,也可以说是开始生活的磨合。彼此在收拾房子、整理物品的过程中,共同体验打造幸福家园的立体概念,对未来的婚姻生活会有所帮助。

缺乏包容型

家庭特征:双方习惯、观念、喜好都不同,但彼此主观意见很强。

战争指数:★★★★

拉锯场景:锦的新房子才开工几天,她和准老公就已经大吵小吵过无数次了。锦说:“从找哪家装修公司,到客厅是铺地砖还是木地板;从餐厅要不要做隔断,到卫生间安不安按摩浴缸,都有得吵。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对很多事的看法都不一样,当初怎么会觉得跟他志同道合呢?”这两天,锦正忙着挑选橱柜。她在博客中写道:我和他又大吵了一场,原因是我想选热烈的红色,他却坚持灰色比较高雅。我记不清这是我们第几次为装修争吵了,可我非常伤心。当初谈恋爱时他对我百依百顺,装修前也说一切由我决定、我喜欢的他都没意见,为什么真的装修后,他却如此固执己见呢?

专家支招:

夫妻双方贵在控制情绪,尽量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先要暂时放下矛盾关键点,避开当时吵架的风口,转移注意力。比如:先找一件彼此容易达成共识的事情,然后开开心心去做。地板用什么材质的定不下来,那先定一下墙壁刷什么颜色。多几件事达成共识后,可以彼此树立信心,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回头再商量有矛盾的事情就容易心平气和的商量。

分配不均型

家庭特征:双方在财力、精力上的分配上不均,一方出钱(力)多、一方少。

战争指数:★★★★

拉锯场景:童童留着泪眼向闺蜜诉苦:“装修的时候,我老公什么都不理,设计、买料、监工等大小事务都是我一人来搞定,真的很辛苦。为了装修,我已经多次请假,现在我们领导颇有微词。”她闺蜜也去过童童家几次帮其监工,但几乎都看不到她的老公。最关键的是,新房装修的费用还是童童娘家出的。“这个家好像与他无关一样,我一个人累死累活,他回来看一眼就OK了。”童童老公却说:“我又不懂装修,她喜欢怎么折腾就怎么弄,不是挺好的。”童童说:“这才是开始,我就这么累,出钱又出力,这样的男人值得托付一生吗?”

专家支招:

装修不论是对方出钱或出力,另外一方都要认可并表达感谢,这是基本礼貌,也是相处规则。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哪有那么好的事!人在内心深处特别渴望自己被认可被肯定。如果一方出钱又出力,另一方还吹毛求疵或是漠不关心,那么对方肯定会很心寒很受伤,婚姻能好得到哪里去?如果童童老公学会关心、赞美、感谢童童,时不时帮一下童童打打下手,那么好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父母干涉型

家庭特征:子女生活依赖强,经济不独立,父母出资赞助装修。

战争指数:★★★★★

拉锯场景:洪小姐与柯先生已领结婚证,并定于10月举办婚礼。装修婚房后,两人多次发生争执。前不久,洪小姐与柯先生及婆婆去挑选地板,洪小姐看中一款灰色地板,却被柯先生及婆婆否决。婆婆甚至出言讽刺:“你们小地方来的,眼光不够大气。”婆婆选中了其他地板,并一手将地板全部订好。洪小姐气愤难平,向柯先生求助,没想到柯先生也支持母亲。而后买其他装修建材,也都是婆婆说了算。伤心的洪小姐离家出走,柯先生也无动于衷。洪小姐黯然:“现在连酒席都想退掉了。”

專家支招:

夫妻们应尽量把“边界原则”灌输到父母的脑海中去。边界原则等于是划了一条线,即父母只提供装修资金,不参与到子女的新房装修过程和细节。如果双方父母都出资,那可以召开一个家庭装修会议,确定好装修负责人、分工、预算等。一套房子装修下来,少则几万,多达百万。如果没有明确出资金额,建议小夫妻列一份装修清单给父母,避免日后因装修金额差距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双方父母也应放手让孩子们去搞装修,给年轻人留点空间,毕竟那是他们自己的家。

“四要”小妙招开心装修住新房

情感作家苏岑表示,随着中国房价日益攀升、物价高居不下,90%的小夫妻结婚、买房、装修都得靠双方父母出钱出力,从而导致婚房不仅牵涉到自身,更牵涉到两个家庭。所以可以说,装修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小觑。苏岑给夫妻们支了“四要”小妙招,学会巧用也许会让装修变得不那么可怕。

要合理分工

中国80%的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在装修过程中,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女方比较精打细算,注重细节上的问题,负责设计和材料的选买。而监督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以及与设计施工单位沟通,都可以交给男方去实施。双方且各自约定,后果自负,谁也不能翻旧账。尽量做到“沟通协作,合理分工”。

要遵循预算

对于工薪阶层的年轻夫妇,经济实力说不上强大,首先要有个大致的装修预算。所谓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定位装修档次,才能保证工期顺利完成,而又不会跟心理预期差别太大。切勿好高骛远,改来改去。

要有“拍板人”

装修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家人、两代人的战争。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是装修前召开家庭会议,确定装修负责人。负责人与家庭成员充分沟通,将每个人的生活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做最后的拍板。此外,装修尽可能地不要让双方父母或亲友团参与其中,因为毕竟两代人的观念和审美不尽相同。切勿把夫妻之间的装修矛盾告诉父母,让小事化大。

要避开矛盾

到了引发吵架的矛盾风口,除了转移话题,找容易达成共识的事件先行讨论和沟通外,也可以找朋友咨询,或是寻求专业装修设计公司等第三方进行解决。此外,对于纠结的矛盾点,要学会妥协。比如装修风格不一致,不妨试着混搭;色彩难以协调,不妨先找中间色。要学会在黑和白之间,寻找双方都接受的“灰”。其实,装修和“小三”比起来,真算不上男女“底线”上的问题。对于装修而引发的纷争,需要双方的容忍、沟通,尊重对方的想法,多换位思考,不要固执己见。切勿因为小事情毁了姻缘!

猜你喜欢
小三童童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