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博雅”多元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灌南县长江路小学

2017-05-11 17:01罗锐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博雅课程学校

罗锐

我们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自然本真”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和雅教育,努力追求“和风雅韵”的教育理想,倾力打造“和谐优雅”的书香校园,塑造“和爱儒雅”的优秀教师,成就“和乐文雅”的杰出学生;主要通过“和爱儒雅的教师团队打造,和乐文雅的学生群体培育,和美博雅的课程文化研发,和谐慧雅的课堂文化建设,和合顺雅的管理文化开发”五项特色文化来践行“和雅教育”。本文仅介绍“和美博雅”课程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和美博雅”多元课程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理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认为“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一种行为方式。“和美”,有和谐美满之意,以“和”为“美”,以“和”至“美”,也就是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舒松、愉悦、适宜的氛围与环境,在快乐学习与共同成长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我们以“和”为核心,以“美”为追求,遵循自然,追求本真,尊重规律,崇尚自由,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和”文化,打造具有个性物质的校园“美”教育,追求师生和谐互爱、人与环境与社会和谐共生;我们崇尚“生活即教育”的大课程观,在“和美博雅”的课程氛围中唤醒学生的人性美,感受生活的和谐美,体验成长的潜能美,培育尚和高雅的现代少年。

《荀子·荣辱》:“君子安雅”“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是教育品质的追求,是教育质量的追求,是教育的目标与归宿。可以说“雅”是一种气质,一种情怀,一种素养,我们把它与“和”结合为“和雅”旨在通过自然的、本真的、适合的、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育内在规律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修炼文雅的素养,成就高雅品质。“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我们倡导教育的博雅特性,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聪颖智慧和优雅气质的人,成就的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文化人,更是有理想气度的贤雅人。

我们把“和美博雅”作为多元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鼓励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拓展,强调多学科多领域的广度整合,突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让学生在多元课程学习中成为具有广博的知识、聪颖的智慧、文雅的修行的人,促使学校教育达成形态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二、“和美博雅”多元课程的内容

聚焦核心素养,把“和”“雅”“慧”作为校本课程生长点,从“和雅的生命体验”“博雅的内涵修行”“慧雅的科学思维”三个维度开发“和美博雅”多元课程。把“生活技能、人格品质”等生命体验类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学校教育中,突显课程的“和合”特性;把“体育艺术、人文素质”等内涵修行类内容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突显课程的“博雅”特性;把“知识获得的方法、问题解决的思维”作为学科教学核心要素,突显课程的思维价值。

生命体验类:以生活技能、人格品德等生命体验为主要开发内容,涵盖生存技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三种类型,包括营养美食、生活安全、社会公益、环境保护、手工制作、动植物研究等15门课程。

内涵修行类:以体育艺术、人文素质等内涵修养为主要开发内容,涵盖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表现艺术三种类型,包括足、篮、排等球类,吉他、二胡、葫芦丝等器乐,版画,泥塑,剪纸,汉字书写等16门课程。

科学思维类:以课堂、课本学习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聪明智慧,涵盖益智体验、科学技术、学科素养、创造创新四种类型,包括实验、实践和应用为主的趣味数学、珠心算、经典诗文的读写绘、英语视听说、航模制作科技创意等29门课程。

三、“和美博雅”多元课程的实施策略

多元课程应该有课程内容的多元、课程功能的多元、课程学习的多元、课程表现的多元、课程评价的多元等因素,我校用“课堂+”的理念保障它的有效实施。“课堂+”有这样几个意义:一是课本学习“+”,丰富整合教材内容,每一节课都要体现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多元;二是学科课时“+”,每一门学科都要用好基本课时与机动课时,让机动课时更好地为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服务;三是学习空间“+”,学校教育时空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不能只局限在课内,还应该延伸到课外,不只局限在校内还要拓展到校外,让课程贯穿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四是课程设置“+”,在扎实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拿出两课时,进行整体规划,开展“选课走班”实验,让学生从众多课程中选择性学习;五是课堂教学“+”,即以课程的理念做学校教育的每一件事,把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延伸扩展到学校各个层面,让学校的环境建設、学生管理、活动开展、考核评价等都成为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状态。

第一,凸显“探究性”,基础课程的全面实施——开发饱含生成因素的生本课程,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紧跟新课改步伐,紧紧围绕“自然本真”课程理念,不断完善和丰富“三自五要素”教学模式(三自:课前自由预习、课堂自主探索、课后自觉实践;五要素:尝试、引导、交流、感悟、应用)。课前自由预习,积累丰富的生本课程资源。课内自主探索——通过精彩2分钟的学前展示和课内8分钟的小组交流,呈现多样的生本课程资源,作为师生课堂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课后自觉实践,将生本课程资源有效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学科学习中,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第二,凸显“体验性”,行为课程的有机补充——整合饱含教育因素的校本课程,涵育学生的生命潜能。

我们从课程的视角规划整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构建立体式的“行为课程”体系,以视听感悟课程和活动体验课程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素养、品德形成与个性发展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获得认知、形成技能、提升涵养。

1.开发视觉课程

让学生拥有七彩童年,让学校成为学生学园、乐园,唤发学校育人的美感,我们积极开发视觉课程,将传统文化、课本知识提炼成“阅读、书画、音乐、健身、科学、生活、创新”等几个方面,把中华美德、健康心理品质、高尚人文素养等作为课程元素纳入校园环境建设中,做成可见的文化牌、可赏的文化廊、可玩的文化广角、可驻足留恋的文化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徜徉在文化的殿堂里。

2.整合听觉课程

校园不只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还应该有动听的歌声,更应该有快乐的笑声,我们以经典古诗文、儿童歌曲和学生自编的校园广播节目为主要内容,把从网络上优选来的著名播音员的经典“声音”、儿歌童谣和学生自播节目作为铃声,形成校园听觉课程。上学的童谣、上课前的古诗诵读、课间音乐欣赏、放学的名曲,构成学校各时段的听觉赏析性课程,让学生们在美妙的声音中享受和传承经典文化,随时随地都能浸润在艺术的海洋里。

3.开展活动课程

我们以课程的理念设计与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以社会实践和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为载体,以主题、仪式、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日常管理作为课程进行开发,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文雅素养与自主意识。

第三,凸顯“选择性”,拓展课程的深度挖掘:开设饱含智慧因素的课程超市,释放学生的爪.『生潜能。

我校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以个性化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

1.开发“精品课堂”,组建教学共同体,尝试“选师走班”

语数英学科精心打造“精品课堂”,每个年级两个班级结成学科教学共同体,每周提供内容相同的一节课,学生在共同体中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和兴趣自主选择,去上自己喜欢老师的课,促进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

2.开辟“课程超市”,组建课程研习团队,开展“选课走班”

每周五下午,开辟“课程超市”为全校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学生打破传统的班级建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组成新的课程学习团体,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开发、研究与学习。这一尝试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也为师生发挥自身特长提供平台。

3.开创了“基地课程”,注重实践体验

我校认真做好省小学数学课程基地的特色文化建设,已建设“一室一角一中心”数学拓展课程,即一个数学实验室,让学生做中学;一个数学游艺广角,让学生玩中学;一个由长度体验的路面、方位体验的路牌、高度体验的墙壁、时间重量体验的数学角、思维体验的网络等平台组成的数学体验中心,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

第四,凸显“赏识性”,评价课程的有效保障:构建饱含自信因素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才艺潜能。

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成为其内在的需求和自觉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沿着自己的兴趣点向着更深层次探索,向着更高层次攀升。我们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评价,我们不用分数来压抑学生,而把评价当作课程来做,主要有展示特长的炫耀性评价。挖掘潜能的激励性评价,增强自信的赏识性评价,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我们努力用课程的理念做学校的每一件事,让学校的行为充盈课程的意蕴与功能。老师、学生、课堂、活动、管理、评价等学校的一切在我们这,都是课程。行走在“和美博雅”的教育大道上,让我们且行且探索,且行且思考,且思且提升。

猜你喜欢
博雅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处处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志在“币”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