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

2017-06-05 15:20郭雨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洛因戒毒消极

陈 丹,关 荐,郭雨墨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市750021)

强制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

陈 丹,关 荐1*,郭雨墨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银川市750021)

目的:探讨强制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药物渴求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并验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药物渴求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海洛因渴求问卷对149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戒毒人员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孤独、感情孤独和药物渴求呈显著负相关,社会孤独与感情孤独和药物渴求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感情孤独和药物渴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2.19%;在社会孤独和渴求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戒毒人员孤独感和药物渴求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戒毒人员孤独感对药物渴求的影响部分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实现。

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药物渴求

药物渴求是药物滥用者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难以克制的渴望,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一旦成瘾,药物剥夺便会提高成瘾者对药物价值的判断,增强对药物的渴求程度[1,2]。戒毒工作实践也发现,戒毒人员在戒毒场所内基本都能完成生理脱毒以及回归社会的准备工作,但出所后仍有很高的药物渴求[3],复吸率高达90%[4]。

在影响成瘾人员药物渴求的研究中,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毒品使用行为的增加,比如海洛因成瘾者的应对方式多为退避、自责等消极方式[5,6],个体会使用某种成瘾物质来达到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目的[7],因此对于吸毒者来说,吸毒不仅是一种结果行为,更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研究显示[8],在遇到孤独等情境时,吸毒人员倾向于采用成瘾行为来应对,几乎不会使用问题解决、求助等方式。因此,具有消极应对倾向的个体在毒品使用上会呈现一种促进趋势。相反,经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能有效地应对孤独情境,减少与毒品的联结。

Weiss(1973)提出孤独感应该是多维的,并将其分成感情孤独和社交孤独,前者指与家庭、朋友和恋人的情感疏离,后者指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们缺乏交往[9]。吸毒人员吸毒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具有强烈的孤独感,染上毒瘾又会加剧这些人的孤独感,这就促使吸毒人员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事件,难以戒除毒瘾[10]。孤独感作为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情绪特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应对方式,而应对方式是人们应对某种情境而采用的方法或策略[11]。之前许多研究也表明[12,13],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高孤独感个体更可能采取消极方式应对生活事件,低孤独感个体大多采用积极的方式。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并验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药物渴求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期对戒毒人员的戒毒康复提供一些心理干预的依据。

1 方法

1.1 对象

从宁夏某强制隔离戒毒所随机抽取165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16岁(s=6.81),教育程度为7.55年(s=3.27),有效问卷为149人,其中吸毒史1年之内79例(占53.02%),1-3年18例(占12.08%),3年以上52例(占34.89%),滥用类型主要包括海洛因(占42.95%),冰毒(占24.16%),大麻(占14.76%),K粉(占8.05%),摇头丸(占5.36%),麻黄素(占2.68%),其他占2.01%。选择的标准是: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有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无严重精神疾病;教育程度小学以上。

1.2 调查工具

采用Wittenberg和Russel等人编制的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SLS)[4,14],量表包括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两个分量表,各包含5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孤独感越强,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8和0.76,聚合效度为0.30-0.70。

采用解亚宁修订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15],量表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9和0.78。

采用刘克菊等人编制的海洛因渴求问卷[16],量表包括用药意向、用药渴望、效果期待和自我控制四个维度,共25个题目,采用7级计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3,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药物渴求的得分及关系

将149名被试在三个量表中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戒毒人员在社会孤独与情感孤独维度上的得分较高,孤独感程度强;在药物渴求上的总体得分也较高,对毒品的依赖性较重;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上的得分较低,表现出更低的积极应对。对戒毒人员的感情与社会孤独、积极与消极应对和药物渴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孤独(r =-0.401),感情孤独(r =-0.299)和药物渴求之间(r =-0.443)呈显著负相关,药物渴求与社会孤独(r = 0.167),感情孤独(r =0. 441)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表1 社会与情感孤独、积极与消极应对和药物渴求维度得分及相关分析

2.2 积极应对方式对戒毒人员孤独感和渴求的回归分析

为更进一步的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孤独感为自变量,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药物渴求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中介作用检验。在分析时,以偏相关系数为指标,只有当偏相关系数达到0. 05的显著性水平时才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表2 积极应对方式对感情与社会孤独和渴求的回归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17],表2的结果显示,在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感情孤独对药物渴求的回归系数由0.441降为0.339,根据其显著性,为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299×0.342/0.441=22.19%,社会孤独对药物渴求的回归系数由0.167降为-0.013,根据其显著性,为完全中介效应。中介作用图如下。

图1 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戒毒人员孤独感、应对方式和药物渴求的关系

结果显示,戒毒人员药物渴求的平均得分都较高,说明他们对毒品仍有较高的渴求,吸毒人员大多都处于慢性戒断期,生理上的毒瘾已经戒断,但心瘾还无法根除[4]。除此戒毒人员在情感和社会孤独维度上的得分也较高,说明他们缺乏与他人良好的情感交流,难以获得亲密持久的关系,由于染上毒瘾而被亲朋好友抛弃,久而久之内心也变得较为封闭,表现出较高的孤独感。

本研究还发现,情感和社会孤独与积极应对、药物渴求存在显著负相关。孤独感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应对方式[10],吸毒人员通过药物成瘾来缓解孤独与压力,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进而促使他们消极地应对生活事件[8]。与以往的结果类似[5],戒毒人员的积极应对与药物渴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戒毒人员通常采用一些积极的方式来缓解或改变药物渴求程度,比如积极治疗、渴望重新融入社会等。

3.2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在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社会和情感孤独对药物渴求的回归系数都出现了下降,出现了中介效应,说明戒毒人员孤独感与药物渴求既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和药物渴求产生联系。表明戒毒人员较高的孤独感导致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引发较高的药物渴求,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10],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点。但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可能因为本研究所选被试的特殊性,他们处于一个强制隔离的环境,渴望自由,因此表现得比较顺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更多地表现为积极应对。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它们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作用,例如接受现实、自我安慰等也会导致结果的偏差,关于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因此,在对戒毒人员的治疗和干预上,戒毒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让戒毒人员尽量多地进行人际交流,降低孤独感,另一方面,对于药物渴求较高的个体,应鼓励其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和寻求帮助等积极应对方式,以助其成功戒毒。

[1]Koob GF. Neurobiology of Addiction: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2,366:34-39.

[2]顾宁.478例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情况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1,20:225-7.

[3]孔安康,杨波,肖玉琴.强戒人员分离体验与冲动性的性别差异及与药物渴求的关系[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09:31-33.

[4]孙步青,叶遇高,秦领军.615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1,10:214-6.

[5]曾红.海洛因成瘾者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征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100-101.

[6]陈寒,赵泽勇,吴盈霞,等.吸毒人群的外显自我概念、内隐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4-28.

[7]Hall AS, Parsons J. Internet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 Case Study Using Best Practice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2000,23.

[8]Stelle C, Fruhauf CA, Orel N, Landry-Meyer L. Grandparen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issues of diversity in grandparent-grandchild relationships[J]. Amaarchives of Surgery,2010,74:122-7.

[9]Weiss RS. Reflections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loneliness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J]. 1987,2:1-16.

[10]程亚华,马海林.强制戒毒人员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8:17-20.

[11]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7-9.

[12]杨青,袁莉华.深圳某企业外来工的孤独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355-7.

[13]刘芳,刘世瑞.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 科学决策, 2008:80.

[14]李建华,张波,杨丽萍.我国吸毒成瘾治疗的现状、挑战和展望[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64-8.

[15]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114-5.

[16]刘克菊,郝伟,张瑞岭.海洛因渴求问卷的初步编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23-7.

[1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 2004,36:614-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drug caving of the addict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coping style

CHEN Dan,GUAN Jian,GUO Yu-mo

(College of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21)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coping style and drug caving of the addicts, in which the mediating e ff ects of the coping style was also examined. Methods: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addicts by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Loneliness Scale, Simpli fi 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Heroin Crav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Positive coping style were signi fi 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loneliness, social loneliness and drug caving;emotionaland social loneliness were signi fi 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 caving.Positive coping style played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emotional loneliness and drug caving, and the mediating e ff ect is 22.19%; and played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social loneliness and drug caving. Conclusion:Loneliness of the addicts may exert its in fl uence on the drug caving partially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addicts; loneliness; coping style; drug caving

10. 15900/j. cnki. zylf 1995. 2017. 01. 007

2016-06-12;

2016-08-29)

陈丹(1990.03-),女,汉族,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学。

关荐,E-mail:guanjian@nxu.edu.cn

猜你喜欢
海洛因戒毒消极
住院管理及护理在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实施效果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海洛因是怎样从药品变成毒品的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疯狂的海洛因
海洛因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