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教育的监测与评价

2017-06-05 15:20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目标群体基线毒品

唐 浩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沈阳110854)

毒品预防教育的监测与评价

唐 浩*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沈阳110854)

毒品预防教育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尚缺乏系统完善的毒品预防教育检测与评价体系。本文结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的《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对毒品预防教育监测与评价的种类、内容和框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使毒品预防教育的监测与评价工作更具实效性,效益最大化。

毒品预防教育;监测;评价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预防为主的禁毒战略方针,然而在构建完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过程中,对毒品预防教育的监测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为使毒品预防工作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使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亟需完整全面的监测和评价体系。监测与评价是对行为提供反馈,监测与评价越正式越系统,反馈越好,但在毒品预防领域里几乎没有正式的标准可循。也有反对进行监测与评价工作,认为不需要正式标准,凭借主观即可判断预防教育的进展是否良好,但这种主观的反馈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将主观见解和个人专业技能与在正式监测与评价中所获取的数据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的过程意味着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效果、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监测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人士所采用的一种更加正式、系统的方法。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进行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改进以后的工作,使其更加有效。监测是指在做一项工作的同时记录所做的工作,必要时进行行为修正。评价是指在实施行动之后,审查工作是否对目标人群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良好的评价依赖于良好的监测,二者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差别。评价是观察活动的效用,但是如果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用,就需要记录活动进行期间发生了什么、这些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监测。

1 评价的种类

1.1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毒品预防工作所做的工作和这些工作是如何实施的进行描述,检验工作内容是否按照原定计划实施。过程评价并不对结果进行衡量,是检查工作内容的实施是否与原计划相一致。过程评价是从实施过程的角度检验一个项目是否在按照原先的计划行事,这对于从实施的角度检验一个项目十分有用。如果需要评价的项目与某个项目极其相似或情况相同,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项目十分成功,过程评价在此时尤为有用。如果能够完全遵照活动进程安排行事,那该项目也非常有效[1]。但即使是经过试验和检验的方法,在与原先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能失去作用。这时,使用结果评价来评价项目是否有效就十分有用了。

1.2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是指设法找出工作是否对原定目标产生了影响。通常所说的评价主要指结果评价。与经过试验和检验的工作相比,开创性的工作更需要进行结果评价。评价预防活动并非易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其优点在于小组收集的信息来源广泛,对了解工作的进展过程很有利。

1.3 基线评价

如果缺少了目标群体在项目实施前生活状况的信息,预防药物滥用小组的评价将会缺乏说服力。这就需要一个起点来衡量是否在向着项目的目标前进,离开了这个起点,就很难衡量项目是否产生了效果。这个起点就是基线评价。基线评价会得出项目开始之时或之前的情况。

1.4 需求评价

需求评价与基线评价不同,因为前者是对形势做出评估以便决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需求评价只在发现问题、发掘现有资源以及找出差距,明确某个项目可能或应该满足什么需要。需求评价往往要考虑以往项目的监测和评价结果。包括基线评价在内的评价只是说明你的目标群体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要证明这种变化是由于项目所产生的,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复杂的结果评价。这些评价复杂且专业,应该求助于资深的评价者[2]。

2 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2.1 监测的内容

需要从三个角度来监测毒品预防工作的执行情况:资源利用、活动目标和活动质量。资源利用和活动目标的监测可以在开始时制定一项明确的活动计划,计划中说明要进行哪些活动,包括每项活动实施时的情况,实施的时间长短,使用的资源(人力、资金和技术)以及覆盖多少人,这样记录项目实施情况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活动质量的监测有时并不是直接进行,可以从参加者和工作人员那里收集以下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监测:(1)出勤。目标群体(尤其是青少年)一般不会伪装自己的喜好和欲望,如果喜欢这项活动,他们的出勤率会很高。(2)反馈。在集体活动之后可以与青年参加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在面谈的基础上播放录像讲授或讨论滥用毒品问题,播放录像可以使参加者分享他们关于滥用毒品的观点,也可以得知举行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对青年参加者有效。(3)活动前后的测试。对参加滥用药物预防和教育活动的青年和家长的进行测试,要求完成活动前和活动后的测试,这些测试有助于了解参加者所学到的对毒品滥用的看法和知识方面的情况。

2.2 评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预防药物滥用目标

从事预防药物滥用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预防青年滥用药物,需要通过评价来证明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问题是这一点做起来不太容易。有些项目规模太小,对药物滥用行为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些项目的资金也许只能解决滥用药物对社区带来危险的某一个危机和保护性因素。而且,人们开始滥用药物后,短时间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变化。假设对10岁的孩子进行预防药物滥用教育,如何判断工作对孩子们有效?这需要放眼未来,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是否还会有药物滥用问题?但很难衡量这种后续效果,因为同时在他们身上可能会发生任何事情成为预防药物滥用的“干扰变量”。这并不是说不可能从滥用药物行为的角度来衡量项目的有效性。但是,为了使这种评价有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3]。项目应该是综合性的(可以解决一系列相关的危机和保护因素)、力度大、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应该有足够的资金去聘请经验丰富的评价者、进行试验或准试验设计,这种评价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行为,也是一种投资。

2.3 评价是否达到了解决危机和保护性因素的目标

预防活动通常要解决一系列危机和保护因素。因此,从相关的危机和保护因素角度改变目标群体的状况就成为项目活动的目标。即使很难说明所设计的活动已经改变了药物滥用的行为,但是可以说明,从危机和保护因素角度看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状况。实施预防评估的另一个办法是“将预防活动分成不同部分”,逐个考虑预防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从整体考虑[4]。那么,预防应涉及到哪些内容呢?其实预防就是要巩固保护性因素,降低危机因素。要预防一个社区的青年滥用药物,通常需要进行需求评价,寻找导致年轻人滥用药物的危机因素,以及使年轻人远离药物滥用的保护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活动计划解决危机和保护性因素问题,活动内容大致分为九类:

(1)提供有关药物对健康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方面的信息

(2)增强个人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3)增进与父母、监护人和其他成人之间的正面关系

(4)提供住房、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工作机会

(5)提供机会使闲暇时间生活有趣、有意义而又富有挑战

(6)限制药物来源

(7)加强社区对药物滥用问题的认识

(8)提供对青年有益的卫生与社会服务

(9)形成社区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氛围,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劝诫滥用药物

3 监测与评价规划框架

通过审查预防工作周期的每个阶段,监测与评价是否活动的每个阶段都发生了变化。即如何将监测与评价纳入到活动周期的各个阶段,使监测与评价成为活动周期的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具体参看下图。

3.1 监测、评价与项目规划

3.1.1 制定目标

制定难以实现(由于项目规模过小、时间过短)的目标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评价结果可能会表明你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为项目制定一个总体方向。虽然项目可能无法实现这个总体方向规定的目标,但是可以知道项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如果团体规模太小,不能够实现药物滥用预防,可以在项目周期内自由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可以将预防药物滥用当作是解决不同的危机和保护性因素的活动。因此,目标制定也可以定义为从不同的危机和保护性因素出发,改变目标群体或社区的现状。

所制定的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切实性和有时限性。制定的目标切合实际会对一个团体的整体任务和目标十分有益[5]。切合实际的标准是,举行活动的目的应该旨在解决具体某个社区或目标群体的危机和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每个社区或目标群体开始滥用药物绝对不是由于一个因素所致,但是预防项目的每个目标应该解决一个危机或保护性因素。目标具有的针对性,是指对目标群体进行具体界定,如包括目标群体成员的年龄信息,并且说明项目结束时目标群体的生活将会发生何种改变。很难在刚刚开始的阶段描述一个目标是否具有可衡量性。但是,在实施活动期间,涉及到如何监测活动的实施、如何评价这些活动从而对是否到达预期目标进行评价时,就会提及可衡量性这个问题。

3.1.2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明确规划出对项目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实现。行动计划通常参照预期目标,按时间顺序排列出要实施的活动。行动计划对每一项活动何时举行、持续多久、由何人负责活动、何人参与实施活动以及实施哪些内容都会加以说明,还需说明实施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和资金。并且,行动计划还表明了目标群体包括多少人、年龄和性别情况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特征情况等。有了行动计划,有利于日后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因为可以参照行动计划书来检验现实中项目所进行的工作,良好的行动计划会使监测工作更加顺利。

3.2 监测与评价规划

在制定评价规划时,须明确自己的评价需求、资源情况,然后再决定进行何种评价。然后,决定要收集哪些信息来检验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指标),如何收集信息以及如何分析数据。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评价规划还应该说明何人、如何、何时和利用何种设施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使监测与评价顺利进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非常有益,有了这些目标和计划后,就可以开始对监测与评价进行规划了。

3.2.1 监测规划

对于监测而言,就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活动,需要考虑何人、何时以及如何了解掌握参加活动的人的情况(数量、年龄、性别);了解掌握活动的质量;包括参加者的反馈信息定期分析信息,定期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项目团体。在规划阶段,只需列出实际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即可,不必过多,并且设法找到收集信息的最佳捷径。另外,所要收集的信息必须具备能够定期分析并反馈给项目团体的性质。实践表明,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定期分析和利用信息。在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还应该制定计划对“监测本身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要思考一下监测本身的进展情况,是否收集、分析、利用了信息,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改善项目的进展状况。

3.2.2 评价规划

评价规划虽然复杂,但确定了目标后就应知道需要去展示什么样的成果。也可以将评价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再制定决策,这样思路会比较清晰。也许正在进行的项目是按照一个范例展开的,已经对这个范例进行过广泛的评价。那么,只需要做进程评价表明项目是在严格按照范例进行即可。如果希望项目成为别人参考的范例,或者想说明目标群体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是由于项目而不是其他原因所产生的,那么需要做结果评估,进行试验或准试验设计,还需要聘请外部评价者来评估,甚至还需要聘请一个外部数据收集小组。如果进行评价只是为了了解项目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改进项目,最佳选择就是选择进程评价,再做一个简单的结果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基线评价以及实施后评价。实践表明,不应该只做实施后评价,仅仅依据实施后评价为基础,无法断定项目是否产生了影响[6]。

3.2.3 探索评价方法

对评价的目的、类型和资源都制定好后,可以探索评价方法了。实际上只需要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收集,从哪里收集以及收集关于何人的信息。在这个时候要确定需要哪些指标,至少需要在执行项目之前和之后罗列出要为每个目标收集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了解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对于每一条信息,需要明确如何收集信息(方法),从哪里收集信息、收集关于何人的信息(取样)。通常不可能从目标群体的每个人那里都收集到需要的信息,需要从目标群体中选取一部分,即提取“样本”。首先,不需要重新收集所有的信息,因为有些信息已然存在。或者在做需求评价时已经收集到一些信息,可以设为基线。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渠道以及不同的样本为每个目标收集不同的指标。因为如果信息是从不同渠道通过不同方法确定的,最后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成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三角测量”[7]。产生量化数据,即数字的办法,有利于展示项目的优势。定性数据有助于理解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原因,从而有助于为改进项目提出建议。有些定性数据,如个人经历,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说服工具。

3.2.4 制定评价计划

制定评价计划即确定由何人做何事、何时做、利用何种资源做。理想的做法是,仔细审查每一项指标、方法和样本,并且确定:由何人来协调和负责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际由何人来收集数据?如何收集、何时收集、利用何种资源收集?由何人来分析数据?如何分析、何时分析、利用何种资源分析?如何利用信息?何时利用?通过何种资源利用等等。

3.3 监测、评价与项目执行

通过基线评价和监测收集来的信息,经常审查监测与评价的进展情况,要做到灵活,但是尽量在信息的可比性上不做妥协。通常,在执行项目之前需要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基线评价。一旦项目开始实施,监测也随之开始。有必要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汇报。如果收集了数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在日后进程评价中使用这些数据。但是,监测的首要目的是协助项目实施,为修正实施行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尽可能经常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报,但是要使两次监测之间的时间间隔足够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得到基线评价结果时,已经开展活动了,这时最好留出一点时间来审查这些结果,看看是否需要相应地修改某些计划。尽管已经制定了计划、又重新修订了计划、考虑过、重新考虑过如何收集和分析信息,但肯定还是会出差错。这就是收集各种不同信息的原因所在,也是定期审查监测进程、采取修正行动的原因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灵活变通和过于灵活变通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数据收集和分析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就需要修改原来的计划。但是对于评价信息必须保持一致性,否则将无法对信息进行对比,无法对活动是否产生了影响得出结论。

4 评价

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报以及利用信息。如果对从中得出的信息没有加以汇报和利用,收集和分析数据也就失去了作用。评价并不只是在项目实施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在进行基线评价时就已经开始收集信息了。如果没有做基线评价或者在项目实施中没有收集信息,也许在规划阶段没有想到要对项目进行评价,通常可用于进行评价的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去收集数据,进行评价时只能利用手头现有资源。因此,实际进行的评价往往很不理想。但是,大多数项目都已经拥有大量信息,可以考虑利用这些信息,特别是监测数据来进行评价。基线评价可以使项目计划更加严谨、完整。但是,如果你已经收集到了很好的监测信息,即使不做基线评价,对项目已取得成就进行反思即可[8]。

最后,如果不能加以利用,信息收集和分析就变得几乎毫无用处。这就是说,要向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捐助者甚至可能还包括从项目中受益的儿童和青年进行汇报。分析结果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提交,应该适合不同的受众群体——捐助者可能需要的是关于所有发现的情况的完整报告,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希望报告的重点放在他们所做的工作和应该如何改进方面。参与项目的群体可能需要一份对工作情况进行简单说明的报告。监测与评价应该带来变化,规划新的活动时应该考虑监测与评价。如果不能带来变化,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利用已知的情况可以改进以后的工作,包括项目工作和评价工作,将监测与评价结果用来改进我们以后的工作,任何关于监测与评价的论题如果不强调这一点,这个论题就不完整。

[1]邵柏.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监测系统及防治对策[J].旅行医学科学, 2001, 7(3):8-12.

[2]罗菊,向兵,丁彦培,等.武汉某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3):281-284.

[3]张义平,张文东,杨丽君,等.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价技术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2(3):88-91.

[4]杨励, 黎新异. 初中生预防毒品和药物滥用社区健康教育影响评价[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2(11):1189-1192.

[5]罗瑞芳. 国外毒品相关犯罪防控的社会政策及评价[J]. 社会工作, 2012(7):18-21.

[6]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 预防青年滥用药物项目的检测与评价. 2005年.

[7]王秋颖,赵敏,王惠芬,等.对海洛因依赖者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5(1):21-23.

[8]刘永有,曾岳峰,王增珍.心理干预预防毒品复吸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6):321-324.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TANG Hao

(The drug control department,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110854, China)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nti-drug 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perfect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 release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abuse prevention”, on the types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the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combing and analysis, The aim is to make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and maximum benefit.

drug prevention education; monitoring; evaluation

10. 15900/j. cnki. zylf 1995. 2017. 01. 011

2016-09-18;

2016-10-18)

唐浩(1982-),女,汉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毒品成瘾的心理机制及毒品预防教育研究。E-mail:6151024@163.com.

猜你喜欢
目标群体基线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火烧毒品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
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快速消费品包装效果对目标群体的消费影响研究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浅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目标群体的政策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