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诗意绽放

2017-06-08 15:57李金魁孙凤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贬谪颁奖词课文内容

李金魁 孙凤惠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古诗,其内在原因除了古诗意境艰深之外,还与教师个人教学方法等有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活泼的导语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用什么方式来导入好呢?

一、作者“颁奖词法”

在课前大量搜集作者的资料,整理后将这些资料浓缩成一小段故事性强的文字,或是几个整齐的句子,上课时或生动简洁地讲述,或声情并茂地朗诵,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进来。例如,教学苏轼的《望洞庭》时,可以准备这样一段导入语:“他,才华横溢,诗文闻名遐迩;他,少年及第,志在兼济天下;他,性格率真,为人正直豁达。因为有才,他深受皇帝器重;因为敢于革新,他遭到贬谪;因为讥讽权贵,他二次被贬;因为豁达,他能在四次贬谪后,仍淡然处之,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一下就知道了他是谁,并且对苏轼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而不再觉得他是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这种方法就是“颁奖词法”,能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成语导入法

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常见的成语就出自古诗。教学时,若采用相应的成语来导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成语“更上一层楼 ”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朱熹的《春日》时,可以用“万紫千红”这个成语来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用成语导入之后,这些成语的出错率会在学生的作业中降到最低,这与使用恰当的导语不无关系。

三、故事导入法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说导入,同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用来导入的故事可以是课文本身所叙述的故事,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如,学习《乞巧》这首古诗时,就可以给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学习王安石的《元日》这首古诗时,就可以引入春节的风俗和相关知识来导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学素养,钻研文本之美,让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来,走进古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感受古诗的人文魅力,从而将古诗讲出诗意,讲出韵味。只要教师能不断地提升個人的素养,刻苦钻研教材,一定能让古诗教学诗意绽放。

猜你喜欢
贬谪颁奖词课文内容
花蝴蝶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感动中国》颁奖词如何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