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课与乡土文化教育

2017-06-14 14:37张轩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土豆腐写作水平

张轩铭

乡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地区内经过长期的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這种意识形态带有较强烈的地方特色,包括如自然景观、地名沿革、民间艺术、语言文化、名人轶事等在内的民风民俗。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受到文化熏陶,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对乡土文化进行选择性渗透

如在人教版高一上册《胡同文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将各种考察方法和考察途径提供学生,使他们在搜集本地传统文化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里需要注意,让学生重点考察自然环境与当地建筑有何种关系,且需要有关证据来论证该考证结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家乡产生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乡土的热爱,在这种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一定的乡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人教版高二的《将进酒》一课的教学中,若在广西地区教学,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不太了解壮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便是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来标注壮话,这首诗也无法准确地翻译出来。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寻访当地有名的歌师,体会到该诗歌的意境及其豪迈的气概是如何通过壮族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壮话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同理,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土文化来选择性地使用这种方法。

又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中,其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就是豆腐圆,可以让学生以介绍豆腐圆为切入点,详细的介绍豆腐圆的选材、制作工艺及其口感,并重点讲解为什么当地人逢年过节都要吃豆腐圆,引导学生探索吃豆腐圆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有的学生经过实践之后引发思考,认识到豆腐圆有一种家乡的味道,没有吃到豆腐圆,其思想感情就无处释放。有的时候,学生对故土的情感,只言片语是难以启发的,但是一次难忘的、特殊的语文课堂经历,往往会让学生将那份情感珍藏一辈子。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适当的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出来。

二、搜集并整理当地的民间传说

如在广西地区,大多数山歌演唱多以《文龙与肖妮》为题材,那么学生在对这些民间传说进行搜集的时候,不仅可以体会到文化的魅力,而且也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此外,不同地区,其民间传说也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浓厚的文学意味,一方面使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强化,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深食粮;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美感,使其心灵的视野得到拓宽,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以地方乡土文化为题,设计作文训练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写作训练,通常来讲,教师会针对学生作文制定一些硬性规定,如每两周进行一次大作文的写作训练。但是,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不能忽视课外自由发展的重要性,如课外的通讯报告、校刊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为了将学生写作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锻炼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另外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来书写其对自己家乡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感想和感悟。事实上,由于高中期间学生的特点,既要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同时也要兼顾学习的硬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学生的写作篇数进行规定,如每周至少一篇,在每学期的最后,教师可以拿出两节课的时间,在班级上分享有特色的文章,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将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结合起来,做好监督工作。

事实上,对高中生的写作而言,其作文长短、格式、性质都没有硬性的要求,这就给了学生较大的创作空间,并且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来描写自己家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切忌虚情假意。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其家乡,那么可写的东西、能写的东西也就非常之多,这无疑就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综上所述,语文外延有诸多的形态,其中最自然、最质朴的一种形态就是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适当地融入一些乡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土文化,而且其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乡土豆腐写作水平
满腹狐疑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乡土分外妖娆
豆腐睡莲
家常豆腐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