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美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7-08-06 00:09刘旭东
新课程·上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全球化美育

刘旭东

(北京市朝阳区爱迪外国语学校)

摘 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解读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美育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努力挖掘并善于发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自身所体现的语言美。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身示范,充分展示教学的过程美,积极促进美育有效、顺利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技能和综合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交际;美育;英语教学

引言

在当今蓬勃发展,勇于革新的教育学领域,“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跨文化”(cross-cultural)都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字眼。沟通的全球化,使地球成为一个诸多文化并存、互渗和互补的局面。实施美育,是迎接改革开放的措施之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西方文明源源涌入,与外国友人的接触也不断增多,而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思想意识、审美水平的差异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与他们的交往就必然会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促进小学英语教育日趋国际化、开放化、多元化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个人认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小学英文教学过程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感受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语言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鉴赏语言和文化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认识世界多样性的过程中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本着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美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性和对其所提出的主要任务的理解和领悟,本人在英语课堂中,牢记小学英语教学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模式,掌握并使用英语这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培养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欣赏英语的语言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并且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将美育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之中。

一、引导学生努力挖掘并且善于发现英语的语言美

1.韵律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英文绕口令(Tongue Twister)中的韵律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的同时,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如“Good cookies could be cooked by a good cook if a good cook could cook good cookies. 如果一位好厨师能够做出好吃的饼干的话,那么好吃的饼干是能够由这位厨师做出来的。”在学生掌握了“cook”作为“厨师”的用法的基础之上,通过此则英语绕口令中不断重复的[?尬]的发音练习,将“cook”作为“烹饪”动词的用法拓展成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小组内部协作,进行猜词义,查字典辨析,最终经过组内讨论结合语境理解绕口令的正确意思。又如“Whether the weather be fine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not. Whether the weather be cold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hot. Well weather the weather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无论是晴天或是阴天。无论是冷或是暖,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要经受风霜雨露。”其中“weather” 和 “whether” 是同音异形异义词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这两个不同单词重复语音练习,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充分理解和掌握weather一词多用的功能,区分和辨别weather和whether的拼写以及意义。

另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入一些英文重复性话语(chant)激励评价,在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的同时加强师生、生生互动的积极性,在相互鼓励的同时,一起获得进步。如“Hey,hey,wonderful!hey,hey,hey,wonderful!”“Good,good,very good!”边赞美学生边根据拍子打出韵律节奏;或者可以通过chant的应用,在优美的高低音阶、快慢节奏的变换的韵律声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度和课堂反应速度。如“Clap,clap,clap your hands,clap your hands and read the book/follow me/sing the song(可替换其他英文指令)或“Stamp,stamp,stamp your feet,stamp your feet and read after me(可替换其他指令)”通过指令部分的变换,请学生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

2.异国文化之美

千百年来,习语(idioms)作为从各种神话语言、日常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凝结了各个民族的智慧和经验。英语习语中充满大量的习语,使得语言的表达手段更加丰富的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往往使得学生只对習语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无法很好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准确地运用。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英文习语的文化内涵的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授课的话题内容,本人会有选择性地采用VOA美国之音的一分钟视频“English in a minute”,作为Warm-up,每一集只有一分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每一个英语成语的意义、来由,以及它在生活中是如何正确使用的。如习语“red flag”,看似简单的一个习语,实际上是一个警告。在讲授新课Flags之前,首先,我给出“red flag”这个习语,请学生两人一组相互predict这个短语的意思:“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idiom?”并且discuss一下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个习语:“In what situation do we use it?”播放完视频后请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帮助他们理解习语的深层意思和使用的语境,紧接着请学生运用对话中所提到的关键词“sign a lease,apartment searching”和“major”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视频里的关于租房话题的对话。

Peter:Hey Anna,how is your apartment searching going?

Anna:Its going okay. I found a really great place in the fun neighborhood and its a great price.

Peter:Thats great. So whats the problem?

Anna:The apartment manager asked me to give him $300 in cash before signing a lease.

Peter:That sounds like a major red flag. I hope you didnt give him any money.

最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red flag”的由来作介绍,并且造句。

学生通过理解和拓展更多地道的英语习语、短语,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语言误读,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并且顺利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诗歌(Poetry)也是各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朗读英文诗歌,感受它所特有的音韵的特点,即重音与非重音的节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听说的基本特点,如

All night long and every night,(a)

When my mama puts out the light,(a)

I see the people marching by,(b)

As plain as day,before my eye. (b)

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这种简单的英文诗歌的押韵方法,即成对。前两行诗押韵,后两行诗押韵,形成了aabb的形式。

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以及结构,对诗歌的赏析,可以培养语感,进而影响文学欣赏和鉴赏水平。在讲授新课Poetry的过程中,请学生朗读:

The story Im going to write

by Jorge Xirau

There is a castle,

there are dragons,

there is a black knight

there is a queen

and there are lots of fights

in the story Im going to write.

请学生根据诗中出现的模型(如下),进行仿写。

There is/are ...

there is/are ...

there is/are ...

there is/are ...

and there is/are ...

in the story Im going to write.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初步领会和理解英文诗歌的含义、发展历史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研究诗歌是研究一般文学的最好的入门训练。在诗歌里摸索得到门径,再进一步研究其他种类文学,就不难迎刃而解了。”诗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趣味,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二、以身示范充分展示教学的过程美

1.展示教态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在起到示范的作用,整洁大方的服装加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鼓励的击掌、从容得体的手势等都向学生传递着无声的肢体美的讯息。教师自身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一定要过关,授课时自身标准流利的语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向学生展示英文發音所散发着的无尽的旋律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英文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手漂亮的好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向学生充分展示教态美,赢得学生的尊重,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美。

2.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积极创设美好的教学环境,对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干净整洁的教室、来自学生创作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英文小海报、优秀作业和相关英文话题组成的词汇墙等一系列教师的布置,使学生置身于知识海洋,既温馨舒适又富有知识性。与此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都给学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相互交流思想,表达自我,快乐阅读和在写作中尽情抒发感想。

上述讨论表明,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英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更加显著,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美育是否能有效、顺利地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良好的跨文化和美育的意识,创设出更多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美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所蕴含的美以及文化差异和教法中所展现的美,将英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育如春雨润物一般无声地渗透在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美、赏析美、感悟美,进而创造出美。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2]殷莉,韩晓玲.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Herbert Puchta,Gunter Gerngross,Peter Lewis-Jones. Cam-bridge Super Mind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4]范秀华,朱朝晖.英美诗歌鉴赏入门[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何维湘,John Jamison,Peter H. Antoniou,等.跨文化交际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白小琴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全球化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美育教师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