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8-26 14:35魏日平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交流同学教学

魏日平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为政治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

一、激情导入,唤起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课堂的导入是多么重要,良好的导入就如一剂兴奋剂,它会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新课导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在激活学生思维状态下,波澜起伏地向前推进,而“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因此,导入新课要拨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可采用讲寓言、举例子、播放歌曲、展示漫画等方式引入新课。如讲授《财产留给谁》这一课时,笔者先举了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李明与妻子刘芳到外地旅游,途中发生车祸,两人均受重伤,李明伤势较重,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刘芳经医院抢救无效,也死亡。李、刘均未立有遗嘱,也未生子女,双方父母及祖父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去世,李明只有胞弟一人,刘芳只有胞妹一人,死者的弟、妹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起诉到法院。如果你是法官,该如何裁决?同学们听完,就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但谁也不敢妄下结论,不少同学已经自觉地翻开了课本……这样一来,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平等互动,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和互动,这必然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面广,双方进入积极互动的状态。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教师要用心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合作学习,或“唇枪舌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例如教学《男生·女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可组织学生联系相关事例展开讨论,指出交往情境中的不妥之处,得出正确的交往方式,并让学生小组交流在男女生交往中的成功经验,同学们畅所欲言、个性张扬,课堂充满盎然生机。

三、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变化过程中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同时存在,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虽然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等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换言之,学生的思想、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方法,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以生为本,采用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等方式,留给学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争当心理医生”一环,让学生为帮助孤独、自卑、冲动等不良情绪的“病人”走出困境出谋献策,争当心理医生,最后引导学生研讨总结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和途径。灵活而又充满挑战的角色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借助鲜活的生活事例,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政治课的亲切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本校张XX同学因车祸失去双亲的事例,并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川5·12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人生难免会遭遇挫折,鼓励学生挫而不折、积极进取。又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重点讲授了“游戏机的诱惑”,适时播放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片断,同時让正“遭遇”游戏机诱惑的同学谈学习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学生对沉迷游戏危害性的认识,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猜你喜欢
交流同学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