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反思和解决策略

2017-08-26 16:33沈华明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凡卡读写能力理解能力

沈华明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教师花费的心思最多,可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极差,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可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

镜头1:某教师在教《船长》一课时,板书课题后,课件直接展示作者雨果的资料和名言,学生读一遍,接着按段讲授新课。看起来教学思路清晰,也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可是上完这一课后,笔者发现学生的收获不大,因为整节课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解决策略:自主收集,互动学习,培养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年级应该扩展阅读量。阅读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好课内的文章,而且还要在掌握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常言道:“得法于课堂内,增益于课外。”如教学《文天祥》一课时,由于文天祥生活的时代远离学生,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文天祥的相关资料,了解文天祥的一些事迹,为学习课文做铺垫。讲完新课后,出示学生抄写或打印的《过零丁洋》,让学生读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课外收集的爱国名言和诗句,共享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多读多思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镜头2:某教师教《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先从“你们知道台湾吗”引入课题;然后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条理;接着介绍台湾与郑成功的资料;再带领学生逐段朗读学习课文;最后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节课,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走,没有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这样,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解决策略:巧抓主线,带问朗读,培养理解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高年级的课文普遍较长,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在教学《凡卡》时,可见初读课文,让学生弄清文章主要写凡卡的是写信求爷爷带他回家乡的事情。再读课文时,边读边思考:凡卡信中写了什么?从信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从凡卡信中提到的经常挨打挨骂、没吃没睡的遭遇中,体会到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是痛苦、悲惨的!同时引导学生带着悲伤的感情去朗读信中的内容,激起学生对凡卡同情之心。三读课文时,布置学生找到凡卡回忆和爷爷一起守夜、砍圣诞树的内容,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到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是快乐、幸福的!最后,引导学生把凡卡的写信内容和回忆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感受。学生思考讨论后发现:莫斯科虽然繁华富裕,但学徒生活是孤独痛苦的;乡村生活虽然清苦贫穷,但与爷爷的相依相随却是快乐幸福的!凡卡有如此悲惨的遭遇,都是因为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

镜头3:某教师在讲《提灯女神》一文时,主要围绕“谁是提灯女神?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思考,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段落,体会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反复、机械地朗读重点句:“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药”和“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只是感觉到南丁格尔工作认真尽职,不能理解她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因为教师并没有抓住文中“不是……就是……”“不仅……还……”这两组关联词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说写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

解决策略:听说训练,书写感悟,培养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笔者会有意识地渗透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1)小女孩可能还看到了什么美丽的幻象?为什么?(2)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什么?先请几个学生回答,然后其他學生评议,接着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一写,再请学生改一改、读一读,最后贴在小黑板展上示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凡卡读写能力理解能力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