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界生:选定、问题与对策

2017-08-26 17:26袁成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数线理科高三

袁成

临界生是我国当前教育考试制度下(本文特指高考)的一个专有名词。“界”指的是高考目标分数线(包括重点、本科、专科,也指一流大学、一般大学的分数线)。临界生,就是处在高考目标录取分数线附近的学生,如重点本科临界生,本科临界生,专科临界生;清华北大类别临界生,复旦大学类别的临界生等。因此,每一所学校都有临界生,每一位学生可能是临界生。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是重点本科临界生。让每一位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中都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这是高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在所有考生中,有一个群体的转化与提升是学校高考成功的关键,这个群体就是临界生。

一、临界生的选定、问题与归因

1. 临界生的选定

临界生的选定是前提。借鉴侯刘起、李翠连、李帅老师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学校高考预测目标,多次(最好是5次以上)考试成绩为参照,凡80%频率进入目标范围的,是铁定的目标生(考场意外的除外);40%-70%频率进入目标范围的,是临界生;偶爾进入的,高考达成目标的概率小但有希望。本文重点探讨的是有40%-70%机会进入目标范围的学生,即临界生。

2. 临界生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临界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学科发展不均衡,强弱“平分天下”。导致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学科方面,学生在分科前,各学科发展相对均衡,也就是说,文理科都差不多,以至于分科时,也不能确定学文还是学理。于是,进入理科的这类学生,文科优势凸显,如英语、语文,以及带有文科特点的生物;而进入文科的学生,理科优势凸显,如数学,以及带有理科特点的地理。前者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生”,后者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生”。二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害怕失败而产生的高焦虑,往往是因为家庭的或自身的过高期望而产生的“完美感”,很多学生常表现为平时测试水平很高,一到“高利害”(或者是具有预测性质的考试,如模拟考)的考试就不尽人意。

二、对策

1.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而提出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但现实中,大班额教学与学生之间差异显著的矛盾导致分层教学很难落实,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考中每道试题难度理想值是0.3~0.7,整卷难度理想值是0.5~0.6。试题有易、中、难三个层次,三者的比例是3∶5∶2。对于一本临界生来说,30%是必须坐实的,50%的中等题,必须要拿到其中的60%以上。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个月,教师应该将高三以来的每次考试中的容易以及中等偏易的试题全部集中起来,让学生反复练习,并精编一些变式试题让学生做,确保所有临界生过关,同时,也能起到应试的“保温作用”。

2. 学生自我提升

每一位临界生对容易题以及中等偏易的试题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应指导学生将每次考试的这类试题中的错题反复重做,且必须过关,达到考试时能快速入题,并准确应答。对于不稳定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备考自主权,找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

3. 临界生共同体

教师指导临界生建立合作共同体,共同体成员总体学业成绩相当,但学科差异大,彼此互补性强。他们在高考备考中目标相同,困难相似,可谓“同病相怜”。面对每一个小小的“失利”,彼此能感同身受,可以真心倾诉,互勉互励。每一次“成功”,能由衷分享,稳步向前。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共同体成员能在信任中互相监督,能在平等中互相帮助。

4. 亦师亦友相陪伴

高三学生是“负重”行走的一群人,重在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重在永不完美的一场考试。高三教师何尝又不是“负重”行走的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最理想的大学,这就是高三教师最直接最接地气的使命了。为此,教师除了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导师外,更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是学生可信赖的忠实的朋友。

猜你喜欢
分数线理科高三
2019-2021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