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气,家国情怀
——读著名画家窦宪敏山水画

2017-08-31 19:43独立艺评人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焦墨张仃庙堂

独立艺评人 陈 焱

庙堂之气,家国情怀
——读著名画家窦宪敏山水画

独立艺评人 陈 焱

【窦宪敏简历】

窦宪敏,河南辉县人,职业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曾受到当代著名书画大家张仃、李可染、黄永玉、王学仲、白雪石、侯德昌等多位名家的亲传教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势派山水画风格,并多次举办画展,是享誉海内外的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画展的画家。现任山东喜德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画家,并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窦宪敏是一位公认为卓有成就而又为人低调的山水名家,这当然没错。但我觉得还不够准确。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具有庙堂意识或者说家国情怀的优秀画家,一位名副其实的山水名家,一位专门画大画的大画家。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窦宪敏的山水画不是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从外在的追求到内在的自觉,都始终关注自身的生命体验。强调生命体验,可以说是文人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于:相对于“庙堂意识”或“群体意识”,文人画具有一种“个体”或“山林”意识,文人画大抵是一种对个体的内在心灵的咏叹,花前月下,夜半时分,痛饮之后,忍不住拿起笔,我手写我心,画自己内在心灵的感受。文人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超越形式的。把一个东西画得很像不是绘画的目的。文人画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山非山,水非水,花非花,鸟非鸟,它超越形似但不反对形似。

作为画家,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一定是他自己想创作的东西,或者说他不一定画他想表达的东西,而可能是画一种群体性诉求的东西。艺术史上很多绘画,比如宣教画,就是为了表达某一个集团的某种观念所作的绘画,它有教化功能。敦煌莫高窟壁画,记录的是佛教的变化,也带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性诉求这一特征。我们在顾恺之的人物作品里面,也可以读出一种质朴,也可以发现非常明显的价值向度,也确实传达出思想感情,但是,表达上亦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论及传统山水画类型时曾经说过,“传统山水画有几种类型,有以用戏笔随意抒写的小品,游于艺为其审美归旨;有以描写园林景色、借景写情的园林山水,重丘壑与笔墨,供人欣赏;有以表现山河气势,用来歌颂其壮丽与雄伟的纪念碑式山水”,等等。各类山水画各有其社会功能和观赏对象。随意抒情的小品宜于近距离把玩,可以细细评品其笔墨情趣;园林山水一般悬挂于私人宅邸,有装饰用途及供人欣赏功能;而大型含有纪念碑性质的山水创作,通常陈列于公共空间,布置厅堂,具有社会教育和大众审美功能。

毫无疑问,“窦式山水”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山大水。他的山水画,让人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庙堂之气”。如果一定要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来规范和概括,姑且叫作“厅堂画”吧。这可能是大家比较赞同的一种看法。我以为,正是因为蕴藏在窦宪敏山水画里面的这股“庙堂之气”,以及由此所表达出来的“群体意识”和家国情怀,让他的山水画作具有了一种鲜明的个性特征且被公众所熟悉。

窦宪敏的作品显然属于具有“庙堂意识”或者说“群体意识”这一类。这种审美向度的选择,使“窦式山水”与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甚至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让他的山水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他的那些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大楼、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等场所的山水作品,比如《幽燕金秋图》(与侯德昌、耿安辉合作)、《中华魂》等等,就是这种“庙堂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最好的证明。

文人画的“个体意识”、“山林意识”也好,厅堂画的“群体意识”、“庙堂意识”也好,虽然审美倾向不同,表达方式有别,但在我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审美功能,各有各的意义和价值。

不同的是,以“个体意识”、“山林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文人画,抒发、表达的多是个人情怀与小众情结,而以“庙堂意识”和“群体意识”为主要诉求的“窦式山水”,传达出的无疑是一种家国情怀与大众审美。也许这恰恰是“窦式山水”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有“南北宗”之说。画北方山水,宋以后鲜有大家。专画太行山的,唐末五代有荆浩,北方山水画鼻祖,传承荆浩的有关仝、李成、范宽三大家。这之后,以画太行山而名世者,有当代山水大家贾又福。贾又福之后,窦宪敏算一个。

窦宪敏家住太行山脚下的辉县,30年前还是一位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农闲时喜欢画画。20世纪80年代初,焦墨山水大家张仃先生到太行山写生,通过侯德昌认识窦宪敏(侯德昌和窦宪敏同为辉县人),并由侯德昌陪同亲自到窦宪敏家里看了他的画,从此就喜欢上了这位年轻人。此后,张仃先生连续五年到太行山写生,都让窦宪敏陪同,由此结下一段情缘,成为忘年交。从这以后,由于有张仃先生和侯德昌的提携、指点,窦宪敏又先后认识李可染、黄永玉、王学仲、白雪石等诸名家,得到诸多教诲和指点,从中领悟到中国画创作原理和笔墨技巧,画艺日益精进。

可以说,窦宪敏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诸位名家特别是张仃先生的点拨,得益于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感受。生活永远是窦宪敏创作的源泉。他熟悉太行山的山山水水,熟悉太行山的一丘一壑,熟悉太行山的一草一木。他长年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像一个勤劳的农民耕耘土地一样,笔耕不止。他的山水作品,庄重,博大,壮丽,气势磅礴,有笔有墨有生活,有鲜明的个性语言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正大阳刚、庄重雄阔的庙堂气象,属于豪放一路,雄强一格,是大山,大水,大情怀。他的山水,不是古藤老树,不是小情小调,不是小桥流水,不是逸笔草草的轻描淡写,其审美价值,显然不能用传统文人画标准来衡量。

窦宪敏善于经营大山水,创作鸿篇巨制。近年来,他潜心倾力创作完成《红旗渠全貌图》、《太行丰碑》、《青藏铁路全貌图》、《太行秾秀》四幅百米长卷,特别是《红旗渠全貌图》百米长卷和《太行丰碑》百米长卷完成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经展出,便轰动京城,并有幸成为第一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个展的画家。

窦宪敏的山水主要分两类,水墨和焦墨。他的水墨作品,比如《水墨太行》系列、《天梯》系列、《泉韵》系列、《太行牧歌》系列、《济源十二景》系列,等等,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使用长毫散锋大幅度、大面积的皺擦与抒写,来营造一种虚实相间、大开大阖的气势与氛围,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此外,他笔下的水墨太行,以日月星辰烟云、亘古矗立的山峦、裸露的太行石壁、奔流不息的瀑泉、苍苍郁郁的灌木等意象特征,试图营造出“纪念碑”式的艺术效果,以表现时空的永恒性,这与贾又福作品《太行丰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意象性形象及其组合,传达出一种庄重、博大、幽深、厚实、高远、雄阔的时空感觉。所以他的水墨太行,可以说是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浑厚雄强。

窦宪敏早年一直跟随张仃先生画焦墨山水,是当代山水画家里面探索焦墨山水起步较早的画家。焦墨山水占了他全部作品相当大的比重。他的焦墨太行,更是放笔直取,笔墨交融,虚实相生,生动清新,线条遒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20年前创作的《焦墨太行》长卷系列和《焦墨山水》系列,基本代表了他的焦墨山水面貌和创作水准。值得指出的的是,窦宪敏的焦墨来自张仃,传承的是张仃先生的焦墨山水精神,但他把张仃的焦墨山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窦宪敏以一个农民的执着和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观太行,画太行,以清新、质朴自然的笔墨语言,表达对于太行山的认识与理解,挖掘太行山的精神内涵,为太行山立传,为中华民族塑魂,画出了太行山的风骨和魂魄。他的山水画艺术,描写的物象是太行山,表达的却是一种崇高博大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我们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小桥流水,也需要大河奔流;需要小夜曲,也需要交响乐;需要小情小调,也需要家国情怀。因为审美有地域性,更有时空性;审美需要个性化,更需要大众化。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一种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一种美。我们需要李商隐,也需要李太白、苏东坡。如果把绘画比喻为音乐,那么,窦宪敏气势磅礴的山水作品,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期待窦宪敏创作更多更好的山水新作。

2017年7月14日凌晨,初稿于五龙山。

【人物年表】

1993年应邀在京参加巨幅国画《中华魂》的创作,之后又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以及省人民政府等作画。

1994年又应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的创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名人传记》等媒体对他作了专题报道。

2005年创作了《红旗渠全貌图》百米长卷和《太行丰碑》百米长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地举办了大型画展。同时被评为“中华世纪英才”人物,在书画界引起了巨大震动,轰动京城,成为我国首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办展的画家。其间,为中南海,中央军委,天安门城楼,武警总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重要场所创作巨幅山水画。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际,在西藏博物馆举办《青藏铁路全貌图》展览,全国各大媒体和报刊均做了报道,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2007年在台湾高雄市、台北市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展出《幽燕金秋图》,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并在画作前接见中外记者。

2008年任中国太行画派研究院院长。

2009年创作了《云台山》百米长卷。另创作《太行秾秀》,《焦墨山水》,《太行河巍巍图》,《太行秋岚图》等多组百米长卷。

2010年百米长卷《云台山》在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上专门展出。并任新乡学院客座教授。

2011年任山东喜德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画家。并任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2015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画集《窦宪敏》。

【人物评价】

窦先生为人谦逊,淡泊名利,平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平淡人生的态度,都来源于其师从的名师,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为其创作带来热情和灵感。

早年,拜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先生为师,在其口传亲授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气势山水画之风。后又与工艺美术大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结缘,耳提面命,受益匪浅,艺术上再上一层楼。

中央电视台为窦宪敏进行了专题报道窦宪敏山水艺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名人传记等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曾多次对窦宪敏进行专题报道。

陈焱,原为新华社记者、资深媒体人,国家机关干部。现主要从事艺术品品鉴及艺术品市场研究,专栏作家,独立艺评人,策展人。

猜你喜欢
焦墨张仃庙堂
一直爱一直在
黑白融理趣 焦墨写人生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当张仃走到世界美术的参照系中
从“为什么去延安”到“我不临古画”
从“庙堂”走向“民间”
卢迈行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从江湖到庙堂:风电产业一线深度调研与价值发现(下)
寄诸吟友
焦墨的文脉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