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7-09-14 12:35任会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问候语文化背景跨文化

任会茹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忽略英语文化背景,进而导致实际交流中产生误解。列举了常见的错误,分析了产生误解的原因,总结了几种常见的交流误区,并针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习,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错误原因建议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要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不懂得文化背景,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但在实际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做语法题十拿九稳,然而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却相形见绌了。

一、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错误

1.对待他人的称呼

英语和汉语的称呼方式有很大差别。学生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英语的称呼,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会比较直接地叫对方的名字而不会称呼别人的姓。但是,对于不太熟悉的外国人,如果只称呼名字而不是称呼对方姓的时候,中国人就会觉的难为情,或者对客人不礼貌。实际上,西方人打招呼时习惯称呼对方的名字,而不是姓。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和说话者显得亲近,能够表达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意。另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英语中怎样称呼老师也经常犯错误,汉语中学生习惯把一位姓王的老师称为“王老师”,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这样向老师问候:Good morning,Teacher Wang!这是典型的Chinglish.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说:Good morning,Mr/Mrs/Miss/Ms Wang!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的如何称呼,特别是与汉语表达法的不同之处。

2.见面时候的问候语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是人之常情。英语中的问候语有很多,如“Hi/Hello!(你好!)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ppd 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How are you?(你好吗?)Whats up?(你怎么样?)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中国人只有在和外国人交流时才会用。而在中国人之间打招呼时却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问候方式。比如,我们最常用的:“你吃了吗?”说话人并不是真正在询问对方是否吃过饭而仅仅作为一种问候方式。而在西方国家,如果你询问对方是否吃过饭了,则是表示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另外,我们最常用的另一个问候语是“去哪啊?”或者“干什么去?”这两句话在汉语中都仅仅是打招呼的方式,而不是真想知道对方到哪去或做什么去。所以,对方可以任意回答,询问者也不会觉得这是在敷衍了事。然而,在西方国家,贸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会被他们认为是在干涉他人隐私,是极其不礼貌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就会产生很多误会,甚至让你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因此,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语问候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问候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对赞扬和恭维的反应

西方人常常惊讶地发现,当他们对中国人表示赞扬或恭维时,中国人要么表现地过于谦卑要么过于贬低自己,甚至不停地予以否认,而外国人对于别人给的赞扬和恭维则表现的坦然接受,同时大方地表示感谢。例如,当外国人表扬某个中国人工作完成的不错时,他们的对话如下:

——Oh,Good job! Youre great.

——Well,it is just so so.

有时中国人甚至还会贬低自己。

——Oh,no.I just do what Ishould do.

在西方国家人民对于赞美之词往往用一句 Thank you.就回复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自谦作为一种美德,人们习惯对于别人的赞美与恭维表示谦虚。这就是跨文化交际障碍。人们常常用自己的本土文化来理解另一种语言,而忽略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

4.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词汇又与文化密不可分。Peter 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比如,“姑姑”“婶婶”“阿姨”的差别在英语文化中不是很重要,因为英语中没有专门的词来分别表示他们,而将它们统一称作aunt。但是,aunt在汉语中却要根据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这些复杂的称呼反映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庞大家族体系中亲戚关系的远近。另一个我们常常应用的与文化相关的词是“亲爱的(dear)”,在英语环境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表示对人的爱慕、尊敬或是仅仅作为一种称呼,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而在中文环境下,除了夫妻和情人之间,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因为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方面相对含蓄内敛。而英语中却常用darling来表达夫妻和情人间的亲密无间。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和运用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进行。

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中国学生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缺乏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了解,所以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

2.“母语迁移”。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沐浴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会很自然地使用汉语知识或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帮助理解和运用英语。但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并且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学生如果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别人的言行和思想,并总用汉语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忽略了英语的文化内涵,因而交际失误就会屡屡发生。

3.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中国学生在国内学英语既费力效果还不理想,而到说英语的国家去留学或居住一段时间,英语水平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词汇渗透。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根基,在交际中同样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传播文化信息量最大。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即使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龙”在中国是权力、吉祥的象征,而对西方人却意味着罪恶与凶残。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

2.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习惯于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也表现得受之无愧,理所当然,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不同。经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同学们会发现,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赞美的回应不同,也反映出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

3.模拟角色教学法。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进行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达到运用语言去交流的教学目的。

4.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比如,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讲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历史人物,等等。还可在相应的节日为学生多介绍节日文化,做一些典型的节日游戏。还可以通过图片、电影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下举办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主题课堂,鼓励学生去搜集文化背景知识,让他们自己动手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认识,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3]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71-473.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候语文化背景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论问候语的历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常见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哈哈镜
哈哈镜
打招呼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