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压缩理论视角下数字社会化阅读趋势研究

2017-10-19 00:20谢湖伟王卓孙悦
出版科学 2017年5期

谢湖伟 王卓 孙悦

[摘 要] 在社交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呈现时空压缩的新变化。时间上,基于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微信读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空压缩上呈现的特征以及阅读选择趋于社会化推荐、阅读体验趋于社会化分享以及阅读效率提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时空压缩 社会化阅读 微信读书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5-0062-06

Research on Digital Socialized Reading Tend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space

Compression Theory

Xie Huwei Wang Zhuo Sun Yu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edia,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437100)

[Abstract] In the era of social network, the two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show the new changes of time-space compress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ime-space Compression” proposed by David Harvey, taking “WeChat reading” as the observ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gital social reading in time and sp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s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tendency of reading choice tends to be socialized, and the reading experience tends to be socialized and the read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Key words] Time-space compression Social reading WeChat reading

1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纸质出版阅读模式走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出版阅读模式,大量数字阅读App涌现,又随着社交关系在互联网上进一步延伸,数字社会化阅读是基于数字技术、以读者为核心,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分享与互动的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书籍阅读不同,社会化阅读更加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体验,提倡共同创造用户生成内容(UGC)、共同传播和价值共享,社会化阅读通过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多方位的互动,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1]。

“微信读书”作为数字社会化阅读的一个典型应用,以“社交体验+阅读体验”为产品的中心理念,充分体现数字阅读的社会化特征。其以手机微阅读、个性化推荐、社交化分享作为产品特色,读者可以对阅读的内容作出批注、推荐、收藏等操作,注重用户的社交体验。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好友近期在阅览的书籍以及好友对书籍的评价,好友之间还可以点赞和评论,试读好友书架上的书或者在线购买并赠送书籍给好友。

本研究以“微信读书”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时空压缩理论,探索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空概念上呈现的特征,从而进一步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将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数字社会化阅读与“时空壓缩”(Time-space Compression)理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哪些特点?(3)在网络时代背景中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数字社会化阅读呈现哪些趋势?

2 理论框架

本研究以“时空压缩”理论为研究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是由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在《后现代的状况》(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一书中提出。他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角度对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进行剖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时空压缩理论是对马克思提出来的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时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戴维·哈维将时空压缩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第一个方面,他提及资本的力量对于时空的影响,即资本主义和新技术的演变和发展下,时间和空间出现分解与重构;第二个方面,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带来的影响是不同文化不同主义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也就是人们的交往时间和距离得到缩短,出现了“地球村”;第三个方面,哈维强调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紧密关系,时间节奏的加快不断克服了空间的局限。

而这些时空压缩的现象也正是受到技术的影响,杰里米·斯坦(Jeremy Stein)对于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他通过对技术的进步与“时空压缩”这一现象之间关系的探讨,指出时空压缩是一种进化( evolution) 而不是一种革命( revolution) [2]。传播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又说明电子媒介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

当今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使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呈现许多新的变化。在时间维度上,时间是多个人碎片化时间的叠加,从而形成全部的时间;在空间维度上,距离和隔阂在不断淡化,不同地域空间的联系也大大加强。人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虚拟社区空间,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进行同一个虚拟空间的交流,同时空间这个概念由物质上的空间转为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空间距离随着语音通讯的发展而逐渐缩小。endprint

“微信读书”是网络媒介发展的产物之一,与其他数字阅读App相比,其作为数字社会化阅读App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特点。

3 参与式观察研究

3.1 研究方法选定

面对复杂的网络社交交流群体,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中的参与式观察对于“微信读书”用户进行参与式观察。

3.2 样本构成

样本的选择是截至2017年5月24日零点,以“微信读书”用户中已阅读完3本以及3本以上书籍的年轻用户群体(18—30岁)进行观察,共30个观察对象,其中有3位是在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表1是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3.3 研究步骤

研究者选择社会化阅读App中“微信读书”作为观察对象,注册应用软件并成为一名“微信读书”的用户。研究者带着对于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特点的研究问题进入“研究现场”的同时,保证清醒的旁观者身份,审视“微信读书”上的用户群体以及“微信读书”的社交功能。研究者对本研究的观察主体进行为期92天即3个月的观察,观察时段从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并对观察对象的阅读情况和社交行为进行分析。

3.4 内容分析

研究者通过观察对象分享的公开内容和分享形式进行分析,将研究调查中实际观察的现象和“微信读书”存在的社交功能结合,利用时空压缩理论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对于未来社交化阅读App的发展做出预测,并提出合理建议。

4 数据分析和结果

4.1 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间压缩上的表现:呈现时间碎片化积累,个人时间增加,社会时间压缩

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社会化阅读App,表现出的优势不仅在于书籍具有永久保留性,还体现在用户的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即“短时长,多频次”的阅读特征,呈现散而不完整的分布。对于阅读的刺激,“微信读书”App设立读书排名的功能,让用户读书时长进行积累,然后进行用戶排名,这一功能刺激着用户读书的积极性,PK式的读书方式形成竞争乐趣,每阅读30分钟就可以兑换1枚书币,每周书币最多兑换10枚,这样的奖励机制又激励着用户去把握每天碎片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微信读书”设置想法圈,想法圈用于聚集好友们之间分享的阅读想法、评论与书评转发。

从观察者的分享时段(见图1),研究者发现,除去被观察对象的正常睡眠时间,喜爱分享读书内容的观察对象会在不同时段分享自己的阅读书评或者想法。同时受不同时区时差的影响,处在同一个想法圈里的用户则会接收到全部时段(一天24小时)下不同时区的好友相关分享内容,也就是说,书籍信息的传播是全时的,是多个人碎片化时间的叠加。研究者不仅能阅读到同一区时(东八区)下的观察群体的分享内容,而且处于另一个区时(西八区)观察群体的分享弥补了研究者休息时段的空白,社交化阅读App的时间呈现全天候分享,多个人碎片化时间下分享的积累。

除了时间碎片化的积累外,用户通过好友的分享获得书籍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知识范围;朋友的书籍分享推荐帮助用户对书籍进行决策,缩短了用户的选择时间,提高了决策效率,从而节省了用户的个人自由时间,人与人交流所需的时间因此压缩。

“微信读书”App的发现栏允许用户通过好友正在看的书籍以及共同阅读的书籍来对自己的阅读物选择做出参考,同时好友们分享书评和想法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户的阅读时间。研究者通过对观察群体与他人的想法圈互动观察发现,观察对象的内容分享对于他人是否进一步进行详细阅读起到很大作用。例如,观察对象(Helena370674618)在阅读东野圭吾的《秘密》一书时,一位好友在评论中这样写道:“别看了,我直接告诉你结局吧,谁死了谁没死。”微信读书推出的“FM42.3”栏目以音频讲书的形式通过用户讲书分享来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表2)。社交化阅读中的好友之间的阅读分享使个人决策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个人自由时间得到增加,人际交往所花费的时间减少。

表2 观察对象的书评、想法分享数据表

被观察者姓名 书 评 想 法 被观察者姓名 书 评 想 法

Program_ 3 12 雪笛—didi 12 27

Helena370674618 5 13 Wanying527 1 10

W1970000zzsi 1 1 王子文ANNY 2 17

lay621521 0 1 渴死的鱼 7 12

ailent_an 8 78 一团乱眉 0 0

CCCCCCjC666666 0 0 Lionheart 3 17

ajiang13260 1 0 慎独 25 717

qazplm909 12 6 声声蝉鸣 7 0

lyd_82 7 261 岁岁久 4 3

cherishZXM 0 1 LZX 6 0

waa123 16 36 沉心 0 0

qml803114 0 0 Sammi 1 0

兵临城下 7 21 廖荷花 0 0

j257319209 0 0 Miya 8 34

答案 4 125 weimangL 0 0

注:2017年3、4、5月的观察数据总和。

4.2 数字社会化阅读在空间压缩上的表现:个人虚拟空间的扩展,社会空间的解构与重构

社会化阅读App解决了书籍在传播过程中的传输和距离的问题。用户在同一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无距离传输。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现实地理空间的探讨转向虚拟空间,本文探讨的是虚拟空间,即个人社交空间的扩大。

“微信读书”作为一款数字社会化阅读应用软件,具有开放和私密并存的属性,用户除了通过朋友的关系链来关注好友之外,还可以通过好友分享的书评和想法圈里的点赞及评论来认识好友关注的其他人,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关注好友的互相关注用户,形成网络状的人脉圈;同时,好友也能够通过分享功能推荐自己的好友圈,关注用户的人数增加,互相关注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从而扩大个人虚拟社交空间。我们在30位观察对象中选取一位书评和想法分享最多的观察对象(见表2),选取的观察对象(慎独)收到9350个点赞以及4357人关注,我们对其进行分析,以下(见图2)为该用户3个月里的互动评论数量,这位用户在3个月时间里,总共分享了25篇书评内容和717条想法。这位使用频次高的用户对象,是通过另一个观察者共同阅读的书籍发现,即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分享以及共同阅读书籍来关注用户感兴趣的并非建立在微信朋友关系链的弱关系用户。此外,用户的社交空间在不断扩大,音频功能分享的使用也在不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空间距离。观察对象cherishZXM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使用“微信读书”的音频朗诵分享功能,将书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音频朗读内容分享至“微信读书”的想法圈和微信朋友圈,引来65人的收听和两人点赞,其好友在评论里评论“你这声音还不错”,和观察对象进行互动,人际之间交流的心理空间距离也在不断拉近。endprint

图2 观察对象的个人数据图

除了个人虚拟空间的扩大,社会空间也随着个人空间的构建而进行再解构与重组。社会化阅读App里,社交空间的建立带来商业空间的发展,而商业发展又促使社会空间解构,并重组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使其社交和商业相互融合。用户可以通过兑换的书币和充值的书币购买电子书籍,阅读空间不再单纯只有阅读功能,商业模式的加入使其空间得到解构。同时,用户通过“买一送一”和“赠一得一”等形式,将购买的书籍赠送好友来进行互动,个人的社交互动得到加强,同时社交空间和商业空间又得到融合,社交和商业相互作用。例如,观察对象(program_)有一次将自己购买书籍赠送活动发至想法圈,得到56位好友的评论,好友通过观察对象获取免费书籍。同时,用户通过微信读书结识书友,再将读书交流活动移至其他虚拟社交平台,例如QQ群和微信聊天群。用户之间建立社交群,并且通过社交群进行书籍的共享与交流。

5 社会化阅读App的特点总结

5.1 阅读选择趋向社会化推荐

“微信读书”让社会化关系与阅读融合,其将用户的互动和分享、信息的聚合和探索连接融合,不仅为自身品牌的推广营造了人际交往圈中病毒式传播的氛围,熟人推荐也提供了范围更广阔、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阅读内容,从而提高了个人效率,个人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个人的阅读选择时间得到压缩[3]。

5.2 阅读体验趋向社会化分享

数字社会化的阅读体验在不断拓展用户的社会空间,表现在用户的社交圈不断扩大。用户和好友在数字社会化阅读App提供的社交平台上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数字社会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社会化分享使阅读实现社交化,阅读过程中用户通过评注、评价、书签、音频等形式向好友分享,用户对内容进行自我生产和编辑分享,以此与好友分享互动;同时书籍的购买分享与赠送功能,进一步增强了人际关系。不同环境下的人,可以在同一个虚拟空间领域进行交流,社交的空间距离缩短。不仅是人际社交的实际空间距离缩短,社交体验中的音频功能使用,更促使人际交往中心理空间距离缩短,文本分享转向语音分享,拉近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仿佛用户之间正面对面交流。

5.3 时空压缩提高社会化阅读效率

数字社会化阅读App的社会化推荐和社会化分享,作用于用户阅读选择和阅读体验,其本质是促进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方面,社会化的阅读推荐和分享使用户的个人时间得到有效利用,用户可以通过好友的推荐来缩短自己选择书籍的时间,同时好友书籍内容上不同形式的分享,又使用户的阅读时间得到缩短,用户会通过好友的书籍内容或者评价分享来阅读一本书,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用户的阅读内容分享属于知识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在数字社会化阅读App提供的分享栏目中碰撞与融合。知识在分享中不断积累,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而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社交化阅读中得到积累。用户为知识付费,社会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目前,数字社会化阅读App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表现形式,潜在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面对大众对“知识付费”观念的转变,未来的数字社会化阅读App可以允许用户自己生产编辑的内容进行有偿分享,进一步实现信息的商品化。基于时空压缩的数字社会化阅读,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与模式优化,将进一步促成阅读效率的整体跃升。

注 释

[1]钟雄. 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12

[2][美]戴维·哈维著;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對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0

[3]翟媛丽,袁颖. 时空的社会视角及其当代意义[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9

(收稿日期:2017-07-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