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珍贵的口述编辑出版史

2017-10-19 10:45蔡学俭
出版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会学科

蔡学俭

近日收到邵益文先生口述著作《一个编辑出版者的自述:为编辑研究和编辑学学科建设尽一份力》,大喜过望。我早盼望有这样一本信史问世,由邵先生来记述这段往事,确是所选得人。他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兴起的编辑出版研究热潮的见证者,亲历亲为,参与、组织和规划全国性的编辑出版研究,奉命筹建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前身)和中国编辑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在艰难困苦条件下,筚路蓝缕,依靠各方力量,推进了编辑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正如书名所述,这部著作主要是这段经历的全面翔实记载。我有幸参与邵先生所述的大部分活动,亲历了这段往事,读后仿佛回到那难忘年代与老友过从和切磋、研究的岁月。

上世纪后期兴起的编辑出版研究热潮不是偶然出现的,此前的研究显得零星和自发,谈不上有组织的自觉研究,是改革开放推进了出版改革发展,出版改革发展又促进了编辑出版研究热潮的兴起和开展。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出版需要思考总结解放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以及高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望出版发展的前景和未来。编辑是什么,出版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关系怎样,出版的数量和质量、体制和机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事业产业属性等问题怎样正确处理,既需要理性研究,又需要实践探索。因此编辑出版研究必须同步开展,以服务和促进出版改革开放与发展繁荣。可以说,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编辑出版研究热潮的兴起又有赖于顶层的倡导和推动。胡乔木对编辑之为学的立论和对高校举办编辑学科的批示,钱学森对编辑立学的支持,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宋木文、刘杲、边春光等众多领导人的重视和部署,是决定性因素,是编辑出版研究得以顺势而兴的动力。同时,出版前辈王子野、王益、王仿子等的呼吁和鼎助,资深编辑和出版人叶至善、戴文葆、王耀先、陈仲雍、阙道隆、林穗芳等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有识之士的呼应,也促使编辑出版研究得以有效开展。时至今日,编辑学、出版学已进入学科之林,学科体系初步确立,学科框架、基本概念、规律、范畴和模式等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逐步深入,出版类报刊纷纷问世,著作文章大量出版。越来越多的高校兴办编辑出版专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学历人才。出版企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出版融合成为常态,“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这说明编辑出版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出版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繁荣。

上世纪后期的编辑出版研究涉及方方面面,有理论研究,有实务研究,有历史研究,留下许多成果,如《编辑学理论纲要》《普通编辑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中级)》等。同时研究严谨务实,学风良好活跃,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众家争鸣,讨论热烈,为此后直至今天的持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它不仅奠定了学科地位,勾画了研究方向,培养和积淀了人才,而且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众多的平台、健全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这段历史是令人难忘和值得珍惜的。

熟悉邵先生的人知道,他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学者,又是一位勤劳务实的实干家。1984年筹办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1994年退休后全力从事中国编辑学会工作,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书中谈到的各种艰困令人动容。可是他依靠领导、依靠群众,上下求索,四方求援,硬是把研究所办起来了,把学会办兴旺了。他记忆力惊人,又勤于搜集积累资料,经历的事,有关的人,书中详细记述,巨细无遗,其间提到我的地方许多我已淡忘,可邵先生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对1985年至1995年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中国编辑学会从1992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2006年获准改选,他连任三届),学会从1993年开始至2005年主办的十届年会,以及1994年至2005年的十次编辑学理论研讨会,还有学会主办的两次国际出版学研讨会和组织的其他国际交流等,从時间地点、代表人数、议程,到发言内容、主题报告和成果等详加记述,精细的程度类似历史通鉴的年代记述。这无疑是一部极其珍贵的编辑出版史料。史料贵在真实、具体可信,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邵先生不仅为后代留下了这段真实的编辑出版史料,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朴实无华的品格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口述历史是编辑出版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成果陆续问世。我为邵先生的自述点赞,庆幸有这样的著作问世,同时感谢著作出版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为此付出的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学会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学会分享
“超学科”来啦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