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4)

2017-11-02 06:52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词话大词典西门庆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责任编辑:周丹】

【民俗语言文化】

《金瓶梅词话》疑难校释(4)

杨 琳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金瓶梅词话》(下简称《词话》)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做过校释,但其中的难解之处仍然比比皆是。作者此前已对第一回和第二回中的疑难字词做过校释,此文专就第三回中的疑难词语加以校释,前人已有定论的自然不在讨论之列。

金瓶梅词话;疑难词语;俗语词;训诂

《金瓶梅词话》(下简称《词话》)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做过校释,但其中的难解之处仍然比比皆是。笔者此前已对第一回和第二回中的疑难字词做过校释,此文专就第三回中的疑难词语加以校释,前人已有定论的自然不在讨论之列。

撒科

西门庆道:“不拣怎的,我却依你。端的有甚妙计?”王婆笑道:“今日晚了,且回去过半年三个月来商量。”西门庆央及道:“干娘,你休撒科,自作成我则个,恩有重报。”

“撒科”有三种解释。

A.“撒科打诨”的省略。陆澹安(1964):“撒科,戏语,穿插打浑。艺人在台上作诙谐趣语,叫做‘撒(一作插)科打浑’。‘撒科’是‘撒科打浑’的简词。”[1]

B.开玩笑。白维国、卜键(1995):“撒科,打趣;开顽笑。科:本指舞台动作,因科浑常常连用而有浑(以言语逗笑)义。”[2]《汉语大词典》:“撒科,见‘撒科打诨’。”“撒科打诨,同‘插科打诨’。”“插科打诨,1.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2.泛指表演滑稽,开玩笑。”

C.王利器(1988:422):“撒科,即丢手不管。”[3]

三种说法都是就事论事,缺乏普遍的解释力。试看下列用例:

(1)假言词无端诮诃,可是要赖婚姻生端撒科?(明吴炳《绿牡丹》第十八出)

(2)〔生〕老黄门,俺是个贼犯。〔末笑介〕你得便宜人偏会撒科,则道你偷天把桂影那,不争多先偷了地窟里花枝朵。(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十五出)

(3)今日镇上一个使枪棒卖药的汉子,叵耐那厮不先来见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撒科卖药,教使枪棒;被我都分付了镇上的人分文不要与他赏钱。(贯华堂本《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面对这些用例,上面的三种解释都难以讲通。

“撒”有耍弄、表现义,如“撒娇”“撒野”。“科”有行为、动作义。《汉语大词典》:“科,用同‘介’。戏曲角色的表演动作。泛指行为,动作。”举例有元曾瑞《斗鹌鹑·风情》套曲:“强做科撒坫,硬热恋白沾。”《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却纔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发科”谓采取行动。(1)(2)两例的“撒科”义为耍花招、撒赖,例(3)的“撒科”义为耍把戏、摆花架势。例(3)明容与堂本第三十七回作“撇呵”。胡竹安《水浒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327):“撇呵,‘撒呵’之讹。意为撒手,放手。”[4]文意不通。李法白、刘镜芙(1989):“撇呵,义同‘开呵’。”又:“开呵,艺人演出杂剧、院本,于说唱、表演开始或告一段落时向观众开腔道白。”[5]这里说的是借助耍武艺来卖药,与戏剧无关,所以将“撇呵”释为“开呵”也站不住。王利器(2009):“撇呵,贯华堂本作‘撒科’,其余诸本‘呵’都作‘科’,本书第二十四回:‘西门庆便跪下道:干娘休要撒科。’正作‘撒科’。《竹叶舟》第四折:‘看王留撇会科,听沙三嘲会歌。’撇科,犹四川之言扯把子也。”[6]“扯把子”相当于“扯淡(蛋)”,义为吹牛、聊天。元范康《竹叶舟》中说“看”撇科,撇科应该是动作表演,王利器的说法恐不妥当。“撇”有撒义。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湖船》:“湖中有撇网鸣榔打鱼船。”又有摆、耍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九:“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将这伞权为鎗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赍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度。”可见“撇科”“撒科”属于同义词替换,“撒(撇)科卖药”都是说借助表演花拳绣腿来卖药。《词话》中的“撒科”应该是耍花招、耍手段的意思。王婆明知西门庆急于求成,所以故意拖延,勒索西门庆。

学者们大都将“撒科打诨”与“插科打诨”视为等义成语,其实,“撒科打诨”中的“撒科”指做滑稽动作,而“插科”指穿插滑稽表演,二者具体含义有别。

奸悋

我知你从来奸悋,不肯胡乱便使钱。

“奸”《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及崇祯本作“悭”,今一般也校改作“悭”。古有“奸吝”一词。例如:

计守命,性勇,面如火,胆大,多奸吝。(明佚名《星命溯源》卷三)

举得其道,则意必正,途必广,责必重。意正故不苟,途广故不遗,责重故不滥。不苟故虚憍不能冒也,不遗故左右不能蔽也,不滥故奸吝不能缘也。(清黄彭年《陶楼文钞》卷二《选将论》)

某县令赵君性喜观剧,然每见古之奸吝与背恩负心之徒,即叱吼如雷鼓,殆不可须臾忍焉。(清宣鼎《夜雨秋灯録》续录卷六《赵蓉江可恶》)

吝有贪婪义。《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闲,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李贤注:“吝,贪也。” “奸吝”谓奸邪贪婪。《词话》中王婆仅谓西门庆吝啬,并无斥责其奸邪之意,故“奸吝”之“奸”应为“悭”之音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奸钱》:“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悭钱。按贾谊云:‘今法钱不立,农民释其耒耜,冶镕炊炭,奸钱日多。’俗音讹以奸为悭尔。”可为佐证。

着大官人占用

老身这条计,虽然入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似孙武子敎女兵,十捉八九,着大官人占用。

梅节(2004):“大官人占用,五字崇本无,以费解删去。水浒无‘占用’二字。疑此二字原在第十一行‘他为妻’下,作‘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与了他为妻,占用这几年’。‘占用’即享用。第一回:‘谁的妻小,日后乞何人占用?’第八十一回王六儿说西门庆‘他占用着老娘,使他这几两银子,不差甚么’。由于词话底本是艺人抄本,错讹特甚。还有因断裂粘补造成的倒段和倒页。此处约倒十七字行六行。”[7]

梅节将“十捉八九着”连读,致使“大官人占用”上下没有着落。今谓“着”应属下读,义为教、让。张相:“着(十七),犹教也;使也。”《汉语大词典》:“着,教,使。”[8]举例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只着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我既为了张郎妇,又着我做李郎妻,那里取这般道理。”元本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你真个没饭吃便着饿死,没衣穿便着冻死。”最后一例的“着”是遭受的意思,举例不当,前两例没有问题。“着”的使令义早见于唐代。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晖。”唐王建《和蒋学士新授章服》:“看宣赐处惊回眼,着谢恩时便称身。”“着大官人占用”是说让大官人占有享用。

待我买得东西,提在卓子上。

东摈西补

妇人道:“怎的不与他寻个亲事?与干娘也替得手。”王婆道:“因是这等说,家中没人,待老身东摈西补的来,早晚也替他寻下个儿。”

梅节(2004):“东摈西补,‘摈补’记音词,今粤语作‘频扑’。东摈西扑、到处频扑,指辛苦张罗奔波。清招子庸《粤讴·听乌啼》:‘两头频扑,你嚊(未)搵的挨依’。”[10]白维国(2005):“东摈西补,多方拼凑挪借。……又作【东軿西凑】。[例]也得俺家的来,少不得东軿西凑的,央冯妈妈寻一个孩子使。(37.8)”[11]两种解释脱离原文,未得其义。

按:“待老身东摈西补的来”是王婆说她的儿子王潮回来。第二回中说:“西门庆又道:‘你儿子王潮跟谁出去了?’王婆道:‘说不的,跟了一个淮上客人,至今不归,又不知死活。’”摈义为拒斥。“东摈西补”是说东边不要他了就到西边去补缺,意为辛苦打工。王婆意为等她东奔西跑打工的儿子回来,给他找个媳妇。“东摈西补”与“东軿西凑”含义迥异。

倒的

见如今老身白日黑夜只发喘咳嗽,身子打碎般睡不倒的只害疼。

“身子打碎般睡不倒的只害疼”排印本有三种断句:A.整体作一句,如白维国、卜键校注本(1995)。B.断作两句:“身子打碎般,睡不倒的只害疼。”如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点校本《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C.断作三句:“身子打碎般,睡不倒的,只害疼。”如齐烟、汝梅校点《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晓园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这里的关键是“睡不倒的”作何理解。如果理解为躺不倒,文意难通,既然身子打碎了一般(犹言“散了架”),岂不正应躺倒在床上吗?怎么反而躺不下?今谓“倒的”为“到地”的音借。《汉语大词典》:“到地,犹地道。周详。”举例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不想张金凤他小小一个妇人女子,竟能认定性情,作得这样到地!”又:“地道,实在;合适。”举例有明冯梦龙《双雄记·村翁闹妓》:“阿呀,这就不地道了,小娘家极怕纱帽,你戴去时节,只道乡宦来捉官身,怎肯放好的出来。”《词话》的句子应断为:“身子打碎般睡不倒的,只害疼。”“睡不倒的”是说睡不踏实,睡不好觉。

針指

久聞娘子好針指,只是不敢來相央。

《汉语大词典》:“针指,亦作‘针指’。针线活。”白维国(2005:500):“针指,针线活儿。”[12]释义是,然未明“指”之由来。“指”本字应为“黹”。《尔雅·释言》:“黹,紩也。”郭璞注:“今人呼缝紩衣为黹。”《说文》:“黹,箴缕所紩衣。”段玉裁注:“箴当作针。箴所以缀衣,针所以缝也。紩,缝也。缕,线也。丝亦可为线矣。以针贯缕紩衣曰黹。”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篆韵谱》卷三《旨部》:“黹,针黹。”唐鲍溶《九日与友人登髙》:“霜报征衣冷针黹,雁惊幽梦泪婵娟。”元王实甫《北西厢秘本》第一折:“祗生这个女儿,小字莺莺,年方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筭,无有不能。”元代以来“黹”“指”同音,而“黹”字生僻,故俗写作“指”。明焦竑《俗书刊误》卷十二:“女工曰针黹,音指。”

过纵

但凡世上妇人,由你十八分精细,被小意儿过纵,十个九个着了道儿。

陆澹安(1964):“过纵,笼络,献殷勤。”[13]《汉语大词典》:“过纵,笼络;献殷勤。”龙潜庵(1985):“过从,奉承,巴结。……亦作‘过纵’。”[14]龙说是。“纵”为“从”之音借。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是他百般地妳妳行过从不下,怎当那獠姨父物抬高价。”明陈大声《粉蝶儿·效杨景言一点情牵体》套曲:“附着耳低低的过从,举着案谦谦的陪奉。”“过从”均奉承之义。

白的是寳

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白的是寳。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作“光的是宝”,《词话》第六十九回亦作“光的是宝”,崇祯本作“放光的是宝”,“白”当是抄录者因涉上“白的是银”一时笔误。

即说此亲事

他那邉有了个文嫂儿来讨帖儿,俺这里又便常在家中走的卖翠花的薛嫂儿同做保,即说此亲事。

梅节(2004):“同做保即说此亲事:‘保即’北京大学崇祯本作‘保山’,日本内阁文库崇祯本作‘保正’。第七、九十一回均作‘保山’。‘山’字与‘即’草书形近致误。”[15]按:“山”“即”字形并不相近,梅说难从。句子断如上文,文意通顺。“即说此亲事”谓便说了这门亲事。

入港

待他吃得酒浓时,正说得入港,我便推道没了酒,再交你买。

王利器(1988):“入港,①对劲,意气相投。②勾搭上手。此处用前义。”[16]白维国(2005):“入港,①(谈话)投机。②同‘入马’。”“入马,与妇女发生不正当关系。马,隐语称女子。”[17]《汉语大词典》:“入港,1.谓交谈投机,意气相合。2.谓男女勾搭上手,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

窃谓《词话》中“入港”有三个意思:

1.(交谈)投机,意气相投。“入港”表示的投机都是指谈话而言,所以常说“说得入港”(见第三回、三十七回、六十八回、九十二回、九十四回等)。如果是“他两个意气相投”的意思,未见有“他两个入港”或“他两个意气入港”的说法。

2.进入私通场所。第十三回中李瓶儿央求西门庆如果看到她丈夫华子虚在妓院中喝酒宿眠,就将他劝送回家,其实是想给西门庆一个常上她家的机会。书中说:“这西门庆是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的人,积年风月中走,甚么事儿不知道,可可今日妇人到明明开了一条大路教他入港。”这里的“入港”指到李瓶儿家中幽会。若将“教他入港”理解为教他勾搭上手,显然不顺。第九十回:“你若入港相会,有东西出来,休要独吃,须把些汁水教我呷一呷。”“入港相会”意为进入姘头住处相会。如果是从姘头住处出来,就叫“出港”。第八十三回:“(潘金莲)连忙撺掇敬济出港,往前边去了。”第八十六回:“薛嫂恐怕月娘使人来瞧,连忙撺掇敬济出港,骑上头口来家。”将“出港”和“入港”对照来看,“港”显然指男女私通的场所。可见“勾搭上手”的释义是不准确的。

3.交媾。第七十七回:“原来西门庆在贲四屋里入港纔出来。”这是说交媾后才出来。《红楼梦》第十五回:“这里刚才入港,说时迟,那时快,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声,二人唬的魂飞魄散。”这里也是指交媾。

“入港”的这些意义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姚灵犀(1940):“入港,男女通奸,勾引上手,名曰入港,犹船泊岸也。”[18]认为交媾义是船只泊岸的隐喻,但二者的关联点难以理解。

我们认为“入港”“出港”与船只无关。“港”有泛指处所的含义。如山西太谷话中的“这港”“兀港”义为这里、那里,湖南衡阳话中称腋下为“狭港”,厦门话中称真正有名产地出产的货物为“正港货”。吴汉痴《切口大词典·卖药糖者之切口》(上海:东陆图书公司1924):“港下:那边也。”今上海崇明话中仍称那里为“港下”,与此近似的有“场下”(场所),可资比照。由空间转指时间是常见的词义引申路径。如“所”引申有“时”义。《墨子·节用上》:“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二》:“所,犹时也。”“港”也引申有“时”义。贵州清镇话中有“兹港”(这时)、“那港”(那时),贵阳话中有“哪港”(何时),而山西太谷话中“哪港”是哪里的意思,正好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以,“入港”的词义演变路径应该是这样的:最初指进入私通的地方。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三回:“至于有痴情的,他不肯负人。有侠气的,最肯为人。乍入港的雏儿,或者朴实可依,都用心去输情输气结纳他,要觅做终身之托。”这说的是妓女琼琼。“乍入港的雏儿”指初次进入妓院行嫖的年轻后生,“港”指妓院。由进入私通的地方引申为私通幽会,由私通幽会引申为契合、意气相投,只是这一意义一般用在交谈上。

人们在言谈中涉及性事时,多用隐语。明徐渭《南词叙录》:“入跋,入门也。倡家谓门曰跋限。”明佚名《墨娥小录》卷十四《行院声嗽》:“门,钹掩。”“钹掩”“跋限”音近,应为一词之音转。《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头陀道:‘海阇黎和潘公女儿有染,每夜来往,教我祇看后门头有香桌儿为号,唤他入钹;五更里却教我来打木鱼叫佛,唤他出钹。’”“入钹”“出钹”的说法与“入港”“出港”类似,可为参证。

有些人认为“入港”与吴语的“着港”有同源关系。詹镛安(2010):“关于‘着港’的语源,说法不一。一说,疑是从事海上生涯者所用‘进港’之意。一说是‘入港’的转音。”[19]于能(2015):“‘入港’也常常被写作‘着港’,意思差不多。”[20]这种看法证据不足。“着港”吴语早期文献一般写作“着杠”“着扛”,根据石汝杰、宫田一郎(2005)的解释,有三个意义:(落实;(下落,可靠的消息;(常用否定形式,表示不能到手。[21]上海《川沙县志》卷十四《方俗志》(1937年铅印本)引黄炎培《川沙方言述》:“物已到手谓之‘着港’,亦谓之‘进港’,疑是从事海上生涯者所用之名词。”蒋礼鸿:“嘉兴谓求而有获曰着港,言若舟船得所驻泊也。”[22]不难看出,“着港”与“入港”词义上没有交集。从流通区域来看,“着港”仅流通于江浙,而“入港”通行于北方。所以“入港”与“着港”没有词源关系。

[1][13]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中华书局,1964.725.657.

[2]白维国,卜键.金瓶梅词话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5.121.

[3][16]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Z].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422.14.

[4]胡竹安.水浒词典[Z].长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327.

[5]李法白,刘镜芙.水浒语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8.29.

[6]王利器.水浒全传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1632.

[7][9][10][15]梅节.金瓶梅词话校读记[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5.25.26.27

[8]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57.

[11][12][17]白维国.金瓶梅词典[Z].北京:线装书局,2005.99.500.328

[14]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99.

[18]姚灵犀.瓶外卮言[M].天津书局,1940.118.

[19]詹镛安.萧山方言[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668.

[20]于能.趣吴语:江南人文手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29.

[21]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明清吴语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68.

[22]蒋礼鸿.义府续貂[M].蒋礼鸿集(第2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6.

H136

A

1673-7725(2017)10-0046-05

2017-08-20

杨琳(1961-),男,甘肃临夏人,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词话大词典西门庆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西门庆与冬至饺子
试从西门庆的人生际遇分析应伯爵的帮闲形象
新词话
词话三则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