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联合配合护理改善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分析*

2017-11-03 06:35耿吉青李晓雯李文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邓 方 耿吉青 杨 燕 李晓雯 李文静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疼痛科;2核磁共振室;3药学部;4内分泌科,十堰 442000)

脉冲射频联合配合护理改善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分析*

邓 方1耿吉青3杨 燕1李晓雯4李文静2Δ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疼痛科;2核磁共振室;3药学部;4内分泌科,十堰 4420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皮肤损伤痊愈后遗留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跳痛、刀割痛[1,2]。PHN多见于老年带状疱疹病人,发病率为20%~50%,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3]。该并发症常常致使病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严重影响病人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疼痛疾病之一。近年,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引起了关注,相比较传统的连续射频,脉冲射频对神经没有热损伤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脉冲射频配合综合护理改善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老年PHN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病人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70.3±7.4岁。观察组29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72.6±8.1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纳入标准[4]:①所有病人年龄≥60周岁;②PHN病程≥3个月;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6分;④知情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 对实验药物过敏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精神异常者。

2.方法

所有病人进行脉冲射频治疗。病人俯卧于CT床上,CT扫描确认病变神经根间隙椎间孔位置,设计穿刺路径,并标定皮肤穿刺点。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射频套管针缓慢刺入,接射频仪(Cosman G4,美国考兹曼公司)进行感觉测试。采用50 Hz,诱发易感,再采用 2 Hz,0.8 V以上电压刺激,无受累区域肌肉抽搐。设定温度42℃,脉宽20 ms,时间持续120 s,重复2个周期。治疗完成后,注射6 ml 1% 利多卡因的混合液(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加2%利多卡因1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 ml),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3~5 min,观察病人15 min,未出现异常者,送返病房。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保障病房定时通风,避免病人直接吹风,嘱咐换上宽松衣物,禁止抓挠患处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可能产生的负性情绪,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认知干预:同一护理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详细讲解PHN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此来减轻病人因疼痛而产生的恐惧和不安感。②心理支持:因剧烈疼痛会影响病人睡眠、饮食以及情绪,护师应积极取得病人家属的支持,及时与家属沟通、及时宽慰病人,降低负性情绪对病人身体的影响。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设计科学的膳食方案,鼓励清淡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食物及海产品。④音乐疗法:护理人员每天通过音乐疗法30 min来缓解病人疼痛感。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T0)、治疗1周(T1)、1个月(T2)以及治疗3个月(T3)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5]评分。SF-MPQ调查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实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描述词用0 ~3表示“轻”“中”“重”,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中的第9项评分,评价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人关系以及睡眠、生活兴趣的影响,0表示无影响,10表示完全影响,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程度的影响。

4.不良反应

观察记录病人行脉冲射频后12 h出现的不良反应。

5.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 = 0.05,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病人SF-MPQ中PRI、PPI、VAS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与T0比较,两组病人T1、T2、T3的PRI、PPI及VAS得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T1、T2、T3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SF-MPQ中PRI、PPI、VAS比较(n = 29,±SD)

表1 两组病人SF-MPQ中PRI、PPI、VAS比较(n = 29,±SD)

注:*P < 0.05,与T0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调查时间 PRI PPI V*S对照组T0 19.26±2.01 3.84±1.04 6.51±1.34 T1 14.06±1.89* 2.92±0.84* 4.69±1.02*T2 12.78±2.46* 2.83±0.98* 4.78±1.18*T3 10.82±2.14* 2.69±0.80* 4.54±1.06*T0 20.18±1.87 3.76±1.01 7.02±1.63 T1 10.26±2.31* # 1.64±0.56* # 2.28±1.07* #T2 9.14±2.08* # 1.57±0.79* # 2.18±1.16* #T3 9.48±2.84* # 1.59±0.96* # 2.07±1.04* #观察组

2.两组病人BPI中第9项得分比较

与T0相比,两组病人T3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人关系、睡眠、生活兴趣得分均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的BPI第9项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BPI中第9项得分比较(±SD)

表2 两组病人BPI中第9项得分比较(±SD)

注:*P < 0.05,与T0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时间 日常生活 情绪 行走能力 日常工作 与人关系 睡眠 生活兴趣对照组T0 7.18±1.05 7.69±1.22 5.48±1.28 5.69±1.17 4.98±1.35 7.96±1.26 6.32±1.40 T3 2.25±1.26* 2.54±1.05* 1.65±0.86* 2.58±1.15* 1.82±1.06* 2.76±0.98* 2.15±1.18*T0 7.37±1.14 7.50±1.52 5.02±1.06 5.47±1.54 5.27±1.44 7.59±1.32 6.58±1.23 T3 1.05±0.95* # 1.31±0.93* # 0.95±0.82* # 1.08±0.99*,# 0.98±1.01* # 1.28±0.86* # 0.88±0.93* #观察组

3.不良事件比较

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生气胸,感染,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导管移位、折断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观察组发生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嗜睡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讨 论

PHN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患处皮肤常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神经痛感,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6]。PHN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疼痛常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PHN并没有特效治疗,仅以缓解疼痛、控制病情为主要目的[7]。

脉冲射频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微创手段,是在1997年由荷兰内科医师 Sluijter 和工程师Rittman首次提出的新概念,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8,9]。脉冲射频的镇痛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争议。目前更多推测脉冲射频能通过脉冲电流阻止细小无髓鞘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传导,且脉冲射频温度低于42℃的丛集性超高频电流对神经纤维结构无破坏作用,治疗后感觉减退及运动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因此脉冲射频被认定是一种无破坏性、安全及可重复使用的镇痛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PHN[10]。付强等[11]发现脉冲射频治疗可能通过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降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细胞因子对周围神经的刺激、提高疼痛阈值达到止痛治疗的效果。陈日等[12]研究显示与术前1 d比较,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PSQI分值均降低,病人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本研究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周、一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的PRI、PPI、VAS得分均有所下降,治疗3月后的BPI第9项评分均降低,这表明脉冲射频在改善老年PHN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疗效。与乔颖等报道[13]实施综合护理治疗PHN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结果一致。针对老年PHN病人的临床症状,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来达到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组的综合护理采用了认知干预、心理支持、饮食干预以及音乐疗法干预等方法,治疗1周、一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PRI、PPI、VAS得分、治疗后3个月的BPI第9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得分低,研究显示脉冲射频配合综合护理对改善疼痛和生活质量效果更为显著。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头晕病人,考虑体位性低血压,进行心电监测,平躺30 min后症状好转。针对出现嗜睡、恶心反应,考虑镇痛药物剂量所致,调整药量后反应消失,未进行特殊处理。在实际治疗中应警惕病人出现的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脉冲射频配合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PHN病人疼痛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但本研究未长期追踪病人的治疗情况,未对PHN复发做进一步研究,样本量偏少,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1]吉津, 闵仲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临床研究.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 32(9):560 ~ 562.

[2]申洁, 吴跃申, 水润英, 等.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研究.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6,22(1):48 ~ 51.

[3]孔宇虹, 李元文, 杨碧莲, 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环球中医药, 2014,7(12): 909 ~ 914.

[4]伍小敏, 于泳健, 蔡放, 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3):352 ~ 354.

[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 22(3):161 ~ 167.

[6]翟志超, 刘思同, 李慧莹, 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55 ~58.

[7]张蓉, 张妍, 王秀莲, 等. 脉冲射频联合 PECA 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老年学 , 2016, 36(6):1450 ~ 1452.

[8]Lin ML, Lin WT, Huang RY, et al. Pulsed radiofrequency inhibited activation of spinal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and ameliorated early neuropathic pain in rats. EJP, 2014, 18(5): 659 ~ 670.

[9]Koh W, Choi SS, Karm MH, 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osacral radicular pain using adjuvant pulsed radiofreque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PM,2015, 16(3):432.

[10]金文哲, 任婷婷, 李仁淑, 等.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 21(1):69 ~ 71.

[11]付强, 郑宝森. 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水平的影响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4): 169 ~170.

[12]陈日, 施小妹, 傅少雄, 等.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 50(5):330 ~ 333.

[13]乔颖. 综合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23): 64 ~ 65.

10.3969/j.issn.1006-9852.2017.10.013

2016年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计划(16Y38):脊髓背角GABAA受体在糖尿病致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通讯作者 yinxufeng45@163.com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