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临床观察

2017-11-03 06:3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乐平卡马西平丘脑

李 鑫 许 可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天津300400)

·临床病例报告·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临床观察

李 鑫△许 可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天津300400)

丘脑痛又称丘脑疼痛综合征,是由于丘脑外侧核群病变引起的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1],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供血区的丘脑梗死或出血。其临床特点为对侧肢体出现剧烈的、难以形容的自发痛或激发性痛,疼痛性质各种各样,有烧灼感、麻刺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虽然脑卒中后中枢痛在脑卒中病人中发生率约占8%[2,3],但这种慢性中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 丘脑痛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丘脑痛治疗较困难,目前临床上抗抑郁药、新型抗癫痫药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4,5]在应用卡马西平基础上加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丘脑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36例,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书,入选本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各18例。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ly Publishers, IASP)下属的中枢性疼痛特别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检查方案[6],将丘脑痛诊断制定标准如下:①经CT或MRI检查明确丘脑部位存在出血或梗死灶;②丘脑病变的对侧肢体弥漫性疼痛;③疼痛肢体经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无肌肉、神经受损表现。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分大于等于4分;③年龄在40~70周岁;④病程在7个月以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肝肾疾病;②意识障碍、明显失语及合并其他严重躯体障碍;③合并肩手综合征;④不能按研究方法服用药物并完成观察记录;⑤抑郁自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41分;⑥凝血功能异常;⑦癫痫发病史。

治疗前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诊断方面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一般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一般情况比较(±SD)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诊断(例) 年龄(岁) 病程(天)男女脑梗死 脑出血对照组 18 9 9 15 3 59.62±8.37 41.81±3.05治疗组 18 10 8 16 2 58.46±8.55 42.42±2.20

2. 方法

基础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05)控制血压,采用个体化治疗,使血压稳定在135/85 mmHg以下或正常范围内;控制血糖选用适当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调节血脂,根据甘油三酯、胆固醇情况适当选用降脂药物;防止血小板聚集,脑梗死病人给以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国药准字 J2008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每次 100 mg,每日1次;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100 mg,每日3次口服;与本病治疗无关的药物治疗不作特殊的限制,以免影响疗效判定。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 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10471,成都广联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3271,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100 ml +神经妥乐平针(批准文号S20090092,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6 ml静脉入壶,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3.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分,从0分到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强。

(2)简式McGill疼痛问卷[8],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 PRI)和现有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

4.疗效评定

用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下降程度来评定:VAS下降率≥80%为显著有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VAS上升者为恶化。

5.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资料由专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测定值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 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 Wilcoxon 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假设检验均以α = 0.05(双侧) 作为检验标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评定比较(见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4, P > 0.05);两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 13.52、t对= 9.79,均P < 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2,P < 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PRI、P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RI= 0.33, tPPI= 1.19, P > 0.05);两组病人治疗后PRI、PPI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PRI治= 22.22, tPRI对= 11.16; tPPI治= 13.10, tPPI对=5.48, 均P <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PRI= 2.34, tPPI= 4.11, P < 0.05、P < 0.01),说明治疗组在降低PRI、PPI值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2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临床疗效评定比较(n = 18)

表3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n = 18,±SD)

表3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n = 18,±SD)

*P < 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69±1.49 3.23±1.22*治疗组 7.76±1.47 2.52±0.74*#

表4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治疗前后MPQ (PRI、PPI)值比较(n = 18,±SD)

表4 两组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治疗前后MPQ (PRI、PPI)值比较(n = 18,±SD)

*P < 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 0.05,△ P < 0.01,组间治疗后比较

PP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9.17±1.29 4.81±1.04 4.23±0.72 2.67±0.97治疗组 9.32±1.47 3.75±1.62*# 4.52±0.74 1.56±0.61*△组别 PRI

讨 论

脑卒中后丘脑痛属于典型的中枢神经性疼痛,是慢性顽固性疼痛的一种,其发生的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丘脑的传入系统出现障碍,丘脑就会从大脑皮层的抑制中被解除[9],导致伤害性神经元被活性化产生异常放电,提高病人对于痛觉的敏感程度,而产生自发性剧烈疼痛,且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10]。相关研究表明这种分子生物学改变同样存在于癫痫与神经痛模型中,因此形成了通过抗癫痫治疗对丘脑痛进行控制的生物学基础[11]。临床上使用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中枢性疼痛已有40年以上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12],但其容易出现耐药性,而增大药物剂量同样可以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而影响病人治疗的耐受性[13]。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 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炼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神经妥乐平具有神经亲和性,对神经损伤、炎症和多种慢性疼痛有显著疗效。经研究,神经妥乐平的中枢镇痛机制主要有两条,一是从下丘脑经中脑、延髓下行至脊髓后角,使后角神经元超极化,从而抑制疼痛脉冲向中枢传导;二是可使减少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恢复正常,改善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的功能[14]。且神经妥乐平还可以抑制激肽释放酶, 从而阻止缓激肽的合成, 进而减轻变态反应及疼痛。有学者认为神经妥乐平对机体的正常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与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机制不同, 不会产生前者在发挥止痛作用时的不良反应[1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神经妥乐平联合卡马西平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病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相比单纯应用卡马西平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1]贾建平,陈生弟,崔丽英,等.神经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

[2]Hansson P. Post-stroke pain case stud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long-term follow-up.Eur J Neurol, 2004,11(1):22 ~ 30.

[3]Andersen G,Vestergaard K,Ingeman-Nielsen M, et al.Incidence of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Pain, 1995,61(2):187 ~ 193.

[4]金强,杨宇,黄明,等.小剂量曲马多联合阿米替林、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对丘脑痛的疗效观察.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 4(2):83 ~ 86.

[5]唐国文,谭文澜.丘脑痛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内蒙古中医药 , 2016, 35(1):147 ~ 149.

[6]严相默.中枢痛与帕金森病性疼痛. 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 2006, 482 ~485.

[7]鲍圣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1):483.

[8]李军,冯艺,韩济生,等.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256.

[9]魏瑞花,赵燕民,洪丽,等.加巴喷丁治疗丘脑痛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4):76 ~ 77.

[10]李静,李磊,徐丽,等.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综合康复方法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31(4):475 ~ 478.

[11]李继川,陈春富,张君,等.观察普瑞巴林对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病人的疗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13, 29(1):9 ~ 11.

[12]刘维洲,汤正义.抗癫痫药物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世界临床药物, 2007, 28(5):262 ~ 263.

[13]付志中,许娟,冯涛.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8):137 ~138.

[14]张国红,朱一飞,郭力.神经妥乐平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4, 10(5):313 ~ 314.

[15]胡昔权,窦祖林, 朱洪翔.神经妥乐平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2):94 ~96.

10.3969/j.issn.1006-9852.2017.10.016

△通讯作者 124701976@qq.com

猜你喜欢
乐平卡马西平丘脑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迎春佳作
乐平的眼镜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治疗药物监测在抢救卡马西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Δ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最小二乘法教学研究
离开大红门